分享

为什么不能把所有沙漠变成森林?原来沙漠作用这么大!附常考沙漠成因!

 黑扭 2022-03-12
我们知道,沙漠不仅会导致当地寸草不生,还会引发沙尘暴,威胁着周围城市的安全。正因为如此,我国才会投入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植树造林的人从来不敢说要消灭地球上全部的沙漠,更不会让沙漠变成森林。


原因是如果沙漠真的成了森林, 或许会对地球生态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

图片

沙漠为什么不能变成森林?

沙漠其实是一种自然景观,在人类还没出现时,地球上就已经有沙漠了,比如:恐龙崛起之前,地球由于板块运动形成超大陆,导致干旱地区较多,而恐龙更能够适应干旱环境,所以它们被自然选择了出来,并最终登上地球霸主之位。

之所以地球上有沙漠,和两种情况分不开, 一种是受气候影响,比如:撒哈拉沙漠,虽然这里靠近海洋,但由于当地常年被副热带高压统治,而副热带高压会形成下沉气流,对应的是晴朗多云的天气,以至于这里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形成沙漠地区。

图片

另外一种是远离海洋,比如:我国主要受季风影响,然而在我国内陆地区,由于远离海洋,再加上周围山脉的阻隔,使得我国西北部地区降雨量稀少而形成沙漠。

由于这里已经是沙漠地区,也就意味着这里的水分较少,而森林蒸腾作用大,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大,如果强行在沙漠地区种树,即使能够种活,也会加重当地地下水流失。

图片

为什么还要植树造林?

既然将沙漠变成森林会加剧沙漠化,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植树造林呢?

其实,目前我们所做的植树造林工作并不是为了消灭沙漠,而是消灭沙漠化,沙漠虽然不可以被消灭(也无法被消灭),但是沙漠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可以被消灭。

图片

我们知道,沙漠之中没有植被遮挡,所以风很容易将细小的土壤或者砂石吹入到天空之中,形成沙尘暴。每次沙尘暴过境,都会给当地群众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人们辛苦修建的公路瞬间淹没在沙漠之中,而牧民们的牲畜安全也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消灭沙尘暴,相关部门会在沙漠的边缘种植一排排长长的防风带,这些植被可以拦截来自沙漠中的风沙,并将其过滤,保卫周边城市的安全。

图片

另外,土壤沙漠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比如:开垦种地,过度放牧等,而现如今为了消灭它们,要对这些土地重新利用。对已经退化的土地适应退耕还林还草,对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地方,比如:库布齐沙漠,实行植树造林。

但是在植树造林之前,科学家们会先使用草编方格将周围的风沙固定住,既能够防风固沙,又能够收集沙漠中的雨水。

图片

虽然树木的树叶具有蒸腾作用,会加剧水分流失。但是选择合适的树种能够大大避免这一现象。比如:梭梭树,它的根系非常发达,不仅能够将周围的土壤固定,还能够吸收当地降雨的水分,而在过去这些降雨用不了多久又会重新蒸发。

而且,梭梭树蒸发量较小,在干旱的时候梭梭树还具有假死功能,进一步减少水分的蒸发。

图片

除了选择树种之外,还要考虑当地生态的均衡发展,因为当地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不同的动物以不同的植物为食,所以植物越丰富,当地的生态链越健康。

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这些树木进行维护,保证它们的存活,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土壤沙漠化。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库布齐沙漠才能够被彻底治理,变成绿洲。

然而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沙漠,比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则无法被人为消灭。

图片
1、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图片
2、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秘鲁寒流经过沿岸,使近地面成为冷源,因此在近海面出现了大气逆温现象,导致大气不能够不断地上升,形成热带沿海多雾性荒漠区
图片
3、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四周山脉高原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图片
4、红海两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蒸发旺盛,炎热干旱。红海的水面狭窄,气温高,空气中水汽难以饱和,降水稀少。
图片
5、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
副高的影响以及加利福尼亚寒流减湿作用的影响。
图片
6、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
副高、信风带以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图片
7、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北回归线附件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和信风带的影响。面积广大,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强烈。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图片
8.南亚塔尔沙漠成因?

副热带地区,冬季受内陆偏北风影响,干燥。夏季受高空副高控制,近地面上升气流弱,难以将水。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历史时期,植被破坏严重。

图片
9.巴塔哥尼亚沙漠是怎么形成的?

温带地区的巴塔哥尼亚一带位于盛行西风吹拂下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雨影效应明显,降水稀少。沿岸寒流减湿作用。

图片
10.伊朗卢特荒漠成因?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地处内陆高原盆地,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位于盆地,焚风效应明显,不易散热。地表黑色火山岩广布,吸热明显,温度高,蒸发旺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