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才能考入双一流大学而且是靠谱的路径?

 广州天蓬元帅 2022-03-12

考入双一流大学-靠谱的路径

一、寄望孩子大概率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基本条件(不是唯一)

培养一个自己的孩子在高三考入双一流大学,成为社会精英,必然“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完全靠学生自觉,靠天吃饭的,“躺平”考入双一流大学的,除非天才,可能性不大!

要想孩子考上顶级的双一流大学,瞄准C9一类的双一流大学,为小孩未来谋划更好的职业,实现人生比较理想的生活,必然是长远规划,脚踏实地执行,越是顶级大学,越不轻松,是一场最少12年的马拉松,从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如果到博士的话是16年左右的马拉松,如果整个过程非常辛苦,无论学生和家长,一直这样坚持,所以要有长远且有效的筹划,父母引导小孩有效的学习!

“长远且有效的筹划,有效学习”意味着:学生学得不是很辛苦(也不可能轻松),家长也能够比较容易做到!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除学生自己努力外,家长要承担超过50%以上的分析和选择,特别是小学、初中。

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孩子考入双一流C9大学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其实不是幸运,而是全家12年心血积累的结果,那种父母不管,靠小孩自己努力考上的双一流大学的,这种中六合彩的概率的事情,不是本文介绍的内容。

C7双一流的大学(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也应该是中产以上家庭为主,从报纸也好,互联网也好,前七所大学,寒门有,但是不多!放眼世界,这样的分布规律基本都是一样的。寒门出贵子的有,但是概率低,特别是“双减政策”之后,小孩的学习完全靠学校和小孩个人的自觉性,不现实!不可能!看看周边成年人的自律有多强,何况是小孩!

考入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基本是一家人全力以赴的结果,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不劳而获的故事!

这些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及家长,绝大多数都是在小学就开始布局,而且需要伴随一定的经济实力,家长们在在十二年中,与学生一起去分析和寻找合适、合理的课程给自己的孩子。“双减政策”之后,获取学校之外的辅导资源越来越少,父母就是提升小孩的成绩和能力的关键!

基础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都要积累的,突击性的恶补,基本不大可能达到顶级水平!即使是数学天才,虽然可以通过自身天赋,在老师帮助下或者能达到顶级水平,但是语文和英语,没有一定的、合理的课外辅导,全靠学校的课程和老师,要达到顶级水平,可能性极低!需要父母寻找合理的资源!

到了初中、高中,进入到省内排在前10位的中学,有学科竞赛团队的中学。这些学生中,有些完全靠校内的资源,考入C9双一流大学,是有些案例,但是不是普遍性,普遍性案例是在这些省内顶级中学内学习,成绩排在年级前50名的,合理、适当的课外补习,考入C9双一流是比较靠谱的!

到了五年级、六年级才考虑要进入那一间初中,高二才考虑怎么补习、考虑要进入好的大学,已经太晚,实际操作空间和选择手段少,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少,更多的是病急乱投医,没有系统性检查自身的长短,无法很好地查缺补漏,考入前C9双一流大学的概率不高!

特别是数学,几乎没有可能在短时间突击,能提升到比较高的程度。进入C9双一流的大学竞赛学生,或者是参加过五大大学科竞赛,强基自招等,进入这些双一流大学也是比较轻松完成大学学业,同时也容易免推和保研。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工作生活,这句话都是概括了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谋划长远,提早准备!

考入C9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和家长的必备素质(不是绝对,大概率事件):

1、一定的经济实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一定的经济背景不行!

2、生活自律,良好的作息习惯;

3、父母的教育背景良好!不一定是高学历,见识很重要!

4、父母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及时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父母有团队合作精神,与不同的家长交流,学习经验上取长补短;情商太低的家长,会有点阻力。

6、补习理智选择,张弛有道,合理的投入、合理时间、合理作息。

除了学生的素质外,家长无论时间和金钱都是一笔巨大的投入,但是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有投入,不一定就是自己需要的产出。又或者是初三、高一以上的家长,已经有点晚了,需要另谋方法和出路,但是机会不多。

白板上的文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二、目前国家义务教育的背景及应对双减政策的家庭措施

世界各地的义务教育,宗旨类似社会低保的性质,保障公民接受最低标准的教育,能自食其力的标准。

普遍是二本、三本、大专等,无论你接受不接受,社会的多样性,多层次都是一样的,正态分布,两头少,中间大,超级精英那一端占的比例不大,精英的培养都是一个家庭拼经济、拼时间的、拼精力,这些投入是家长和学生要同时投入的。特例的天才学生不在本文讲述的范围,也可以很肯定:天才绝对不是普遍现象!现在的小孩都非常聪明,只有合理的投入,坚持下来!坚持下来!坚持下来!基本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结果,但是不是绝对!

     有钱的,有眼光的,有权的无不是为了维护、保证自己的下一代起码不能比自己这一代差,舍得金钱、时间、精力的投入,这才是考入双一流大学基础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的好,实现双一流大学的愿望比较靠谱的。

“双减政策”引导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没有错!但是只要存在高考,成绩就是唯一考量的标准!劝解人的话:行行出状元,高考不是独木桥!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句话反过来理解都就是主流:高考大概率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接近独木桥!

考入双一流大学的孩子,天赋需要有一定基础,读书天赋不行,其他特长也是有机会进入双一流大学,2022年的冬奥运及去年的全运会,体育成绩非常突出的,通过特长生特招也是有机会。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三、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的行为习惯、生活阅读习惯

     培养一个双一流的大学生不容易,特别是资质天赋不是很好的小孩,投入大不见得就是自己要的结果,但是不投入,肯定没有机会,大道理都是一样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幼儿园开始,让孩子玩,不要约束他们的思维,只要不伤害他们本人,也不伤害他人游戏,尽管给他们,像家里的油米盐等,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水、玩泥巴、玩沙子(可以买大粒的粗砂)等让他们尽情玩。

另外一种思维,也是培养他们以后的开拓性思维,天马行空的学习思维,绝大多数家长,以成年人思维去要求小孩,以成年人的习惯要求小孩,会大大约束小孩未来多维的思路。

无论学生、家长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电视、手机、游戏尽量控制好。培养小孩大量阅读合适的书籍,地理山河,人文历史,宇宙奥秘,童话及科幻。

有一点比较明显的,聪明的小孩大都精力充沛,中午不太睡午觉。后来与其他家长沟通,这类学生基本有类似的状况,精力充沛,不太愿意睡午觉,晚上睡觉正常即可。

家里的东西,只要没有危险的,都给小孩玩。尽量不要禁锢小孩的想法和实践思维,这是小学三年级之前的建议。

四、小学三年级开始的布局及适应“双减政策”

上学到小学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要适当增加课外的拓展,学校的教学大都无法满足聪明的孩子,“双减政策”只是针对随大流,适合自生自灭和完全靠小孩自觉的躺平模式。那些要展望小孩要考入双一流好大学的家长,“双减政策”是双减政策,自己的小孩三年级就应该开始布局9年后的高考。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一样,基本原则是一样的,数学是重点,奥数虽然每年都给各大新闻媒体批斗,甚至禁止,但是看看C9的双一流重点大学的学生,不小比例是从学科竞赛或者强基进入的,学科竞赛每一科都是以数学作为基础的!数学是所有理工科之“母”,奥数也是学科竞赛的标配,即使学得不好,也要去了解、学习。

虽然奥数是适合少数人的科目,非常小众,想办法让小孩接触一下、了解一下,不要指望小孩奥数上能学到什么,成绩怎么样,只是在保留一定的兴趣上,了解一下。奥数是传统数学中,另外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特别工具,学好数学不一定非要去学奥数,大多数学生奥数学不好,是正常的!不要强迫!

如果孩子对数学不感冒,学到打击学生信心程度的话,这种学生建议让他快乐学习,以理工科考入C9双一流的大学的概率低,或者以文科考生考入,如果文科和理科都都不行,家长也可以松一口气,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就好,别那么辛苦去追求C9双一流的大学,随缘吧。

无论家长还是小孩,看电视要控制好,作为学生,适当了解一下社会的实际情况,脱离社会死读书,估计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高考前的中小学的12年,人生基础中的基础,非常宝贵的12年,死读书不行,不读书也不行!

家长在这12年中,应该从各个聊天群里、学习吧里了解学校咨询,核对不同拓展补习的优劣,这段时间家长占主导,结合小孩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合理的补习拓展课程。

所谓的合适、合理,就是维持小孩的学习兴趣,有张有弛,无论大人和小孩像一张弓,老是张紧持续不了长久!小孩身心健康不利!后续的学习发展也不利!甚至引起家长与学生仇人一样!

多与优秀的家长沟通,聊心得体会。“物与类聚, 人与群分”,优秀的家长会在家长群里结伴,取长补短,调整小孩的学习计划。

结论:目前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满足不了优秀的学生,在“双减政策”的条件下,需要适当拓展,“合适、合理”的安排,瞄准初中的顶级学校。

“合适、合理的安排学习生活”可能是一生都要遵循的小原则,大人小孩都合适。

五、初中到中考的布局

   考入初中,如果是省内顶级的初中,应该有学科竞赛科目的学校,这个是比较理想的;没有学科竞赛的初中,那就要参考前面考入双一流大学的学姐、学长的路径,收集这些路径资源,引导小孩拓展课外补习。

同样与优秀的家长沟通,聊心得体会,结合小孩的实际成绩,征求小孩意见,选择学科竞赛的科目,特别是优秀学生的经验,大部分的优秀经验是可以复制的,所以学生与家长都要利用这些资源,获得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调整学习方法。

结论:即使是省内排名靠前的顶级初中,他们的教学,还是无法满足特别优秀的学生,也需要适当补习拓展,提升成绩,甚至瞄准高中的学科竞赛,争取“强基自招”。

六、高中的布局

一、高中三年的一般计划

高一:全力以赴学科竞赛,但是各科均衡,竞赛和高考的权重可以均衡;没有学科竞赛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绝对不能有短板,有点话,短板补上了!这三科都是积累学习,突击和临时抱佛脚不管用!

高二:无法拿到省一的竞赛,需要考虑竞赛和高考的分配权重,甚至放弃竞赛,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综合评判;没有竞赛的,语数英三科补短板!

高三:学科竞赛如果没有获得银牌以上的奖项,果断放弃竞赛,转入高考准备。没有竞赛的,语数英三科加强!学姐、学长的经验很重要!考家长情商,也考学生的情商,从这些优秀前辈中,获取自己适用的方式方法!

双一流大学的夏令营、冬令营,家长要特别关注,寻找这方面的资料,这些除了学校提供的资料外,从各种途径了解的信息等都要汇总,归纳,而且与孩子一起商量,需要选择参加。高中阶段的时间非常宝贵,适当的取舍就是家长的智慧!有些学校的老师,不是不负责任,甚至太忙,以至于有些重要的夏令营和冬令营,没有及时通知家长和学生,错过这些机会!错过这些机会!错过这些机会!每年都有发生,错过的不知道还好,知道的家长和学生会痛心疾首!悔恨一生!

这里有个真实案例:某省顶级中学,得到清北的通知参加夏令营(冬令营),只有一个名额,排在第一位的家长觉得差旅费多,而且收到消息比较晚,家长又比较忙,不愿小孩独自去北京,就放弃了。因此学校通知排在学校第二位家长和学生,这一家立即上传资料,订机票及酒店,结果这个学生拿了一等奖回来,进入清北。听到不如自己的学生考到这样的结果,排在第一的学生和家长后悔莫及,估计如果高考不理想,会悔恨一生!

双一流大学,每年学校都会邀请特别优秀的学生给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这个交流要非常重视!这些绝大部分的经验都是可以复制的!所以学生与家长都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移植经验,吸取教训,调整策略。

结论:即使是顶级的高中教学,竞赛学生自学能力要求高,但是还是无法满足特别优秀的学生,也需要适当拓展,瞄准双一流大学的强基自招测试、或者夏令营、冬令营等,这些考试内容的难度,大部分比高考难,没有一定的深度拓展,很难拿到约,或者降分。

卡通人物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告诫竞赛生及家长:参加5门高中阶段的学科竞赛,其竞赛内容与高考教刚内容关系不大,因此,竞赛出不了成绩,拿不到省一,要果断终止竞赛,全力以赴拼高考!否则,捡到芝麻,大西瓜丢掉了!这是不少竞赛生及家庭的惨痛教训!后悔莫及!

石头旁的草地上

描述已自动生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