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性格的形成,多源自于母亲

 扶芽看世界 2022-03-12

最近,,女儿早上起来总有起床气,如果看到自己不喜欢的早餐,就开始抱怨,耍气不吃了。

她从来不会想家人要早起准备一份早餐的辛苦,也不会想自己饿肚子的后果,反正就是我今天早上的早餐不合我胃口,不吃就是了。

家里人好说歹说,终于吃了一口,然后发现也没那么“难”吃,她才开始吃早饭。

这样的场景,我好像碰到了很多次,然后回想我的童年记忆里,我好像天天喝粥,吃我喜欢的花生米,我觉得这已经很幸福了。

现在可选择的早餐多了起来,如果不是自己喜欢吃的,或者吃腻了某样东西,比如饺子,就要耍小脾气。

每每到这时,孙先生总会说:“随你随个贴。”

女儿的性格,现在想来确实比较像我,玩游戏横冲直撞,从来不思考,如果被别人拖累了就要抱怨一下;如果自己拖累了别人,就嫌弃别人动作太慢,跟不上她的速度。

小孩子的脾气比较暴躁,又是大嗓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每每爸爸不在她身边,她就会大喊爸爸,这像极了我喊她爹的场景。

如果怠慢了她,还要道德绑架一番:“你是不是要等我喊破喉咙你才来呀?”

……

这些小细节,每次都觉得似曾相识,却不曾想,这不就是那时那刻的自己么?

这些性格的形成,大约源自婴幼儿时期,母亲的陪伴,无形中的行为习惯,影响了孩子。

当然,一部分性格的形成来自于先天的遗传,比如孩子暴躁的脾气,从孩子身上,似曾看到了儿时的自己,如出一辙。

不过,后天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更大一些。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安全意识,也会为未来性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特别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些好的或者坏的行为,都会在潜意识里让孩子不自觉地作出应对。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保护好自己。

比如,有些人特别会察言观色,有些人特别能说会道,有些人神经特别不敏感……

这些统统都可以在父母的身上找到一些印记,是儿时看惯了父母的做事方式,或者必须要这么做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懂事,看起来讨人喜欢。

在这个角色里,母亲是孩子最早的保护伞,在这边满是母爱的保护伞下,会看着母亲的喜好,说话方式做事,也会被无形中影响。

又回到老生常谈的话:身教大于言传。如果想让孩子情绪稳定,给她一把合适的保护伞,当我们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反思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