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6年,毛泽东视察武汉,点名要见一老汉,打趣:皮鞋擦得很亮啊

 qweasdzxcrty 2022-03-12

1956年6月,在湖北蒲圻县的一个叫王天相的老汉收到一则县里送来的通知,内容不多,就是有位中央领导点名要见你,希望你尽快收拾一下到武汉去。

大概是出于保密的要求,通知里并没有说是哪位领导。

收到通知后,老汉还没反应过来,倒是一旁的儿女们炸了锅,“中央领导指名道姓要见我们的爹?”

他们知道父亲参加过红军,但是级别也就是个排长,怎么会和中央的领导扯上关系呢?

文章图片1

尽管儿女们不清楚,但是王老汉清楚,这位要见自己的神秘中央领导,肯定是他的“毛大哥”,然而他却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女们,只说不清楚要见谁。

不管是哪位中央领导,那也是领导啊!必须得把老汉拾掇得体面一点,为此,儿女给老汉弄来一件白色绸缎上衣,黑色绸缎裤子,最扎眼的是一双大头牛皮凉鞋。

那个时候老百姓物资比较紧缺,根本舍不得穿绸缎,粗布不打补丁已经了不起了。

穿上这一身后,老汉都不会走路了,他本来不想穿,但是架不住儿女坚持,他内心也想穿得体面一点去见“毛大哥”,让“毛大哥”知道自己日子过得不错。

就这样,王老汉就穿着这一身去了武汉,到武汉后又被带到黄鹤楼附近的一栋房子门口,门口的警卫看到这老汉这一身穿着,还以为这是老特务呢,当即警觉了起来,要他拿出证件。

王老汉没有证件,只说是县领导通知他来的,可能是他的“毛大哥”要见他。

警卫也感觉到好笑,这里哪有什么“毛大哥”,莫不是老汉走错了地方?

警卫还是进去请示了一下,不一会儿便小跑着回来,态度崇敬地领着王老汉进了屋子。

到了屋里,王老汉才确定,原来要见他的中央领导真的是他的“毛大哥”毛主席!

当时毛泽东到武汉视察长江大桥的施工情况,想到湖北还有一位老相识王天相,便特意请他来叙叙旧。

刚一见王天相,毛主席险些没认出来,从头到脚打量一下后,然后打趣地说:“穿山甲,你大变样了!这大头凉鞋擦得这么亮,简直把你这个穿山甲的影子都照出来啦!”

文章图片2

毛主席的一句“穿山甲”让在场的警卫们都感觉错愕不已,他们实在不清楚眼前的这位老汉跟主席是什么关系,竟然让主席这样开玩笑。

而王老汉却早已羞臊地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原来他看到毛主席一身穿着十分朴素,跟自己这一身绫罗绸缎比起来,简直没法比,看来是自己忘记了艰苦朴素的本色了。

王老汉回到家里后,就把儿女们辛苦准备的这一身行头压了箱底,再也没有穿过。

这位叫王天相的老汉究竟跟毛主席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毛主席会亲切地叫他穿山甲呢?

王天相,1899年出生的四川人,本名叫做王天祥,但因为口音问题,总把祥念成“相”音,别人都以为他就叫王天相,他自己没什么文化,也不计较名字到底是哪个字,听着对就成了,久而久之,“王天相”这个音译的名字倒成了他的名字了。

王天相家里兄弟八人,他行五,三哥王天德是中共地下党员,在红军驻地负责诊治伤员。

1933年7月,34岁的王天相和他四哥王天鹏离开四川老家,投奔三哥,参加了红军,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对于新兵战士,组织上都会根据战士的特点进行分配工作,比如身体素质好的,就能够参加正规野战部队,如果体质不好的,可以干后勤工作。

然而在给王天相分配工作时,工作人员却犯了难,当时王天相已经三十多岁了,并不适合新兵,看他又瘦又矮的,工作人员想让他去干后勤工作,他却不敢,说什么也要拿枪打仗。

文章图片3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组织发现王天相虽然大字不识一箩筐,但脑筋特别活,分析敌情、决策行动很有自己的一套。

一米六的小个子,身手却很矫捷,因此组织就让他当了侦察员,从事政治保卫工作,还别说,王天相很快就在保卫工作上立了大功。

在一次侦查任务中,王天相带着八名侦查员,穿着便衣,执行秘密任务,走到村口时,发现几个民团的人拿着枪,五花大绑地押着五名老百姓往村外走去。

王天相觉得不对劲,普通老百姓哪需要他们绑得这么严实,拿着枪押送,还紧张兮兮的。

于是不动声色地向自己人比划着“堵截”的手势,侦查员们心领神会,埋伏在村口外道路两旁的树丛中,很快制服了民团的人,截下了被押送的老百姓。

事实证明,王天相的判断很准确,被他救下来的那5个人都是中共地下党,在他们的身上还有重要的情报。

事后大家都夸王天相很厉害,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同志,并施以援手,然而王天相的回答却让大家佩服不已,王天相说:“我哪有那么聪明,他们伪装得比我还像,我才发现不了呢!我就觉得是普通老百姓,我也得救!”

凭借耿直的性格,机智的反应,王天相在政治保卫战线上屡屡立功,不久被调入,负责中央领导人的警卫工作。

文章图片4

的警卫也不全都是站岗放哨的,也有负责跑腿送信的,而王天相分配到的工作是管理好首长的马匹。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王天相成了毛泽东的警卫,负责照顾毛泽东的马。

在长征中,王天相与毛泽东一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征途。

对于养马,王天相早就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毛泽东的马因此被他喂得很壮实,他想着长征要走很长的路,如果马儿壮,就会让毛泽东少走一些路。

为此他坚持每天定时定量喂养、及时补水、勤梳毛、勤修掌,把马儿喂得肥的,骑着就像加了一层海绵垫子一样巴适。

王天相是把养好毛泽东的马当成了自己的战场的,他在一次放马的时候,猛然发现了一颗地雷,他第一反应就是扬着鞭子将马赶跑,然后自己才卧倒避险,那一刻他将马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生命重要。

令王天相苦恼的是,自己心疼毛泽东而费尽心力养马,可是毛泽东却心疼马,平时根本不舍得骑。

他一劝毛泽东多骑马少走路,毛泽东总是说“你不心疼我的马,我可心疼哩!”

尽管自己舍不得骑,毛泽东也没让马闲着,大多数时候都让马驮着伤兵,有时候还要驮的还不止一个伤兵。

文章图片5

普通的马可能早就经受不住了,但是王天相养得马很壮实,完全不是问题,每到这个时候,毛泽东就夸赞王天相说:“你喂的马好得很啊!力气大!”

晚年的时候,有拍摄长征的电视剧放映,其中就有毛泽东骑着马,王天相给牵马的情节,见到“自己”上了电视应该高兴的事情,王天相却跟儿女们说:“不对,不对,电视瞎乱演,长征的时候毛大哥就没怎么骑过马,他走累了,就拄个棍子……”

在长征最艰难的那段岁月里,王天相作为警卫员跟在主席身边,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王天相虽然主要工作是照顾马,但是他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喂马之余,他也时常苦练枪法,在强渡大渡河的时候,因为身手好,枪法准,王天相也被选中加入到强渡部队中,因此还得了一块纪念奖章。

毛泽东听说他立了功,很高兴地说:“我的马夫都这么厉害!”

在王天相看来,毛泽东是一个很幽默的人,还喜欢给身边的警卫取外号,王天相自然也不例外,毛泽东看他长得憨憨的,行动却很敏捷,打趣的给他起了个外号“穿山甲”,还诙谐的问他:“给你取个穿山甲的雅号,同意啵?”

王天相依旧憨憨地回道:“毛大哥赐号是我的福分。”

“毛大哥”是王天相那时对毛泽东的称呼,主席也没架子,对身边人都很随和,这声毛大哥他听得很受用、很亲切,王天相这声“毛大哥”一叫就是小20年。

文章图片6

王天相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乐观豁达的领袖,无论遭遇什么样的挫折都没有气馁过,但是遇到身边的警卫牺牲,便会伤心地流眼泪,在他看来,警卫们也都是他的亲人。

1935年6月,红军的部队遭遇了敌机的轰炸,一颗炮弹落在了毛泽东的身边,在这个时候,警卫班长胡昌保不顾自己的安危猛然扑了上去,把毛泽东推向一边。

炮弹爆炸后,毛泽东没有受伤,而胡班长却倒在了血泊了,毛泽东挣扎着站了起来,跑过去抱住胡昌保,对其他的同志大喊道:“快,快,快上药!”

已经奄奄一息的胡班长却用仅有的力气说:“我可能不行了,把药留下来,大家继续前进……”

说完话,胡班长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那是王天相第一次看到毛泽东落泪,自己也伤心不已。

胡班长牺牲后,大家却只知道他是江西吉安人,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虽四处找寻他的家人,却没有结果,这件事,一直是毛泽东的一个遗憾。

在保卫毛泽东的时候,王天相遇到最危险的一次袭击是在1936年6月。

当时迫于时局的原因,党中央决定将目前所在的瓦窑堡让给东北军,向保安县转移。

可就在转移前夕,心怀叵测的敌军营长张萌祖伙同当地的反革命武装,集结了上千人,要趁着端午节偷袭了瓦窑堡。

文章图片7

还沉浸在过节气氛中的瓦窑堡军民被突然响起的枪声,震乱了心神。

正在喂马的王天相听到枪声,担心主席的安全,飞一般地奔向了主席的窑洞。

正赶上底下人在跟主席汇报情况,听闻敌人来势汹汹,我方恐支撑不了多久,要尽早撤退。

王天相又向马棚飞奔而去,备好马鞍,将主席的马牵到了主席窑洞外,等主席出来,驮着他就能飞奔撤离。

可左等右等,也没见主席出来,进去了好几拨催的人,都急吼吼地出来了。

后来周总理也来催了,在院里就喊开了“敌人说话就到了,老毛,你快走吧!”

可毛主席还镇定地说:“让后方机关先转移,等他们安全了,我们再走也不迟”,拉着周总理继续做战略部署。

听着枪声越来越密,王天相感觉都能闻着敌人味了,实在是等不及了,也走进窑洞,催促毛主席:“毛大哥,快走吧,再不走真来不及了……”

王天相汗都要下来了,毛主席还不紧不慢地说:“不要慌,敌人从西边来,我们还有南门可以退嘛!”

王天相嘴里嘟囔着“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急死也没用”

最后毛主席还是等到后方机关都转移了才撤退的,王天相清晰地记得,他护送主席离开的时候,敌人的子弹就在耳边嗖嗖的飞,王天相真怕哪个不开眼的子弹伤了毛主席,可再看毛主席,是面不改色的走着,别说害怕,似乎连心跳加速都没得。

长征结束后,王天相不再担任毛泽东的警卫,而是随着大部队南下作战, 1947年3月,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地区的进攻,解放军总部所在的革命圣地延安面临巨大威胁,为保存实力,部队开始化整为零,进行转移。

文章图片8

在这次转移中,王天相也发生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挨了朱老总一记闷棍。

王天相记得那是个傍晚,冷风吹得人骨缝酥酥的,主力部队和敌人展开了激烈交锋,后勤机关接到命令,将后勤人员和伤员进行紧急转移,时间非常紧迫。

却不料在转移途中,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想要前行只能渡河。

于是中央后勤机关当即下达了命令:“凡是会水的战士,每人都得带5个不会水的同志渡河。”

接到命令后,王天相以最快速度带着两个人过了河,冷风吹、河水冻,王天相的手脚都要冻僵了,冷颤打个不停。

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就返回了岸边。可还没等他蹲下,就感到自己的左臂、背上、右臂各趴上了一个人,他根本使不上力气。

转移任务的紧张、天寒地冻得难受、载人渡河的乏累,烦躁的情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他不耐烦地骂了一句“背你娘的脚,让不让人喘口气了!”

他两臂使劲往后一怼,只感觉两个人就被怼倒在地了。

说时迟那时快,王天相感到一股“杀气”从头顶袭来,他敏捷地一躲,一记闷棍就从后面打到了他右臂上。

气急败坏的王天相随手操起了地上的木棍,拿出了“就是我团长来了,老子都得跟他干一架”的气魄,转身就要还手。

一回头愣住了,揍他的人竟是朱德总司令,此时朱老总正怒目而视,王天相抬在半空的手当时就定住了,心中暗叫着“俺的娘嘞”,蔫蔫的低下了头。

文章图片9

朱老眼睛瞪得溜圆,呵斥道:“叫你背人,你敢打人,不服气是不是?今天别人都背五个人,你给我背十个,有一个出了差错,叫你们团长提着你的脑袋来见我。”

朱老总说完,王天相也冷静下来了,大家都是着急渡河嘛,自己因为冷因为累,把气撒在战友身上,推翻战友确实过分了,那天他老老实实的背了十个人过河。

此后的革命岁月里,他始终记着朱老总的那一闷棍,戒骄戒躁,组织的命令要不计代价地完成。

1947年8月,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当时王天相是刘邓大军30军12师268团的排长,负责后勤工作。

王天相便经常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去买粮,在一次下山买粮的时候,他和两个同伴正兴高采烈地侃大山,忽见到街前面的拐角处有一个老头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地痛哭流涕,跟前的两只空箩筐被踢得立一只倒一只。

王天相忍不住上前询问:“老爷子,你哭个啥子嘛?”

老汉抬头瞄了他一眼,哭得更甚了,“这是什么狗屁世道啊,我一早来卖了谷子换了两个银元。可去买盐的时候,盐老板说银元是假的。我还不信,问了别人,人家也说是假的。

我去找买谷子的当兵的理论,这帮龟孙不认账,还拿枪唬我,把我撵出来了,这世道不让人活了……”

文章图片10

王天相听着老汉哭诉,气得天灵盖都要顶开了,但他有任务在身,也不方便去收拾国民党兵痞,只好把自己带的两块银元给了老汉,随手将老汉的假银元放在了胸前的口袋里。

王天相的这个举动,让周围卖粮的百姓很赞同,纷纷把粮食卖给他,就这样,这次需要采购的粮食就买齐了。

正当王天相准备回部队时,却被敌人发现了,王天相当机立断让两个战友去藏粮食,他殿后打掩护。

敌人很快围了上来,眼看王天相就要被敌人左右合围了,所幸援军及时赶到了,用手榴弹解决了左边的敌人,右边敌人看到这情况疯狂逃窜,一边跑路还不忘回头朝王天相开两枪。

“砰、砰”两颗子弹打进了王天相的胸膛,王天相应声倒地,他下意识摸了自己的胸膛,发现竟然啥事。

原来,敌人打王天相的那两枪,不偏不倚打在了他放在胸前的假银元上,银元崩裂了,王天相的小命保住了。

他的战友们都说:“多亏了这两枚假银元,要不是王排长就光荣了,这也算是好人有好报了!”

虽然王天相的军旅生涯多半都是从事后勤工作,但在运送粮草和物资的时候,也曾多次遭遇敌人围剿,中弹负伤,身体里还有弹片终生无法取出,王天相晚年深受伤痛的折磨。

不过,身体的伤痛再难以承受,王天相都觉得是值得的,因为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人民当家作主了,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的。

文章图片11

武汉解放

1949年,王天相跟随部队一直打到老家湖北蒲圻,参军16年的他,终于感觉可以放下身上的担子了,退伍回家了,从此当一个普通老百姓。

让王天相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还没有忘记他,在1956年视察武汉时,直接点名要见他,这次相见,两个人像老战友一样谈了很多长征时期的事情,尤其是毛主席叫他“穿山甲”时,王天相激动得都要流泪了,自从离开毛主席后,再也没有人这么叫过自己了。

但是毛主席的那一句:“你大变样了!这大头凉鞋擦得这么亮,简直把你这个穿山甲的影子都照出来啦!”却让王天相十分难受,他担心毛主席生他的气,过起了吃喝享乐的生活。

1959年,王天相作为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被邀请到北京参观,这一次,他穿得很朴素,生怕再一次被毛大哥笑话。

遗憾的是,在王天相到北京时,毛主席碰巧去上海开会,没能见到。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离开了人世,消息传来,王天相热泪盈眶,此后他再也听不到别人叫他“穿山甲”了。

1979年冬,80岁的王天相病故了,临终前他留下遗嘱,要儿女们不要高调办葬礼,然而出殡当天,前来吊唁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从毛泽东与一名马夫的交往中,通过点点滴滴,我们能够看到老一辈革命先辈乐观豁达的精神,也能看到在革命胜利后,并严格要求自己,让人钦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