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川小曲

 老魏的新视界 2022-03-12

魏公平  文

从清代末期到现在,什川民间流行着一种曲艺,叫小曲。艺人们常在公共场所和家庭院落摆开摊子唱,一个人唱一套曲子,几个人和唱。伴奏乐器与鼓子相同,以三弦为主,二胡、扬琴和笛子为辅。凡是唱小曲的大多会唱鼓子,所以常和鼓子艺人在一起轮换唱,伴奏者也往往二者兼之。小曲的音调较鼓子欢快,和唱多,所以比鼓子更吸引听众。一套曲子唱完,大家总要齐声赞道:“好——”这是一种优美,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前在春节闹社火时也唱小曲。

小曲这种曲艺历史悠久。清代乾隆九年(1744年)刊印的《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收录了100多首小曲唱词,其中有些是明代流传下来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又刊印出辑录小曲等曲艺唱词的《霓裳续谱》一书。其中的《剪靛花》、《银纽丝》等曲牌至今是小曲中的常唱曲牌。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小曲已经流行。什川小曲艺人最初还是从兰州艺人那里学来的。现在虽未刊印出小曲词集,但艺人们传抄的曲词有几十种。

什川小曲的传统剧目有《李彦贵卖水》、《花亭会》、《武松杀嫂》、《张廉卖布》、《春秋配》、《梅江学》、《钉缸》、《两亲家打架》、《放牛下四川》等,既有才子佳人的爱情题材,也有英雄好汉伸张正义的故事,还有滑稽的喜剧小品。一篇小曲词有十个左右曲牌,与元代套曲相似;每个曲牌有一至几首词,一韵到底。词的语言文雅精炼,绝无粗野下流之语。农民唱小曲既学了文化又享受了愉悦。

什川小曲约有60个曲调,有的欢快喜悦,如《采花调》、《岗调》、《一串铃》等;有的悲哀婉转,如《哭长城》、《东调》、《西京》等;有的平缓舒畅,如《银纽丝》、《三朵花》、《大诗牌》等。由于曲调丰富多彩,所以善于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宜于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小曲与鼓子、眉户调是姊妹艺术,三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许多曲牌在三种曲艺中都有,如《三朵花》、《剪靛花》、《银妞丝》、《咿儿哟》、《摔截子》、《紧诉》等,但三者的音调不相同。其次,演唱方式都以清唱为主,兼有和唱的曲调。第三,伴奏乐器基本相同。第四,三者曲调略有近似,有些艺人会唱三种曲艺,以致有些听众把小曲与眉户调混淆了。小曲的特点是旋律紧促,活泼热闹。

什川鼓子协会中有几位老艺人刘东海、魏永序、魏兴瑜等都擅长唱小曲。中年艺人卫传安、杨玲英在兰州市首届艺术节上演唱新小曲词《赞什川》,获二等奖。他们还去皋兰县城为人民代表唱《赞什川》,获得好评。什川小曲这朵曲艺中的奇葩将会越开越艳丽。


兰州小曲唱词·赞什川

【越头】水果之乡,什川大变样。改革开放,成就辉煌。我来把家乡发展唱一唱。

【岗调】什川自古好风光,桃源仙境美名扬。九曲黄河浪打浪,四周青山是屏障,万亩果园美景长,四季变化胜苏杭。

【采花】春日梨花白茫茫,夏日绿叶盖村庄。秋来硕果飘芳香,初冬霜叶闪红光。古槐高耸阅沧桑,生态万千它为王。

【倒扳桨】果树生产名牌扬,支柱产业历史长。百年梨树多又旺,软儿冬果占市场。富士苹果高营养,效益正好在推广。油桃蜜桃甜又香,引来远处大客商。科学管理增产量,发展精品是方向。

【银纽丝】开发旅游前景广,游人众多来四方。吊桥如彩虹,新桥双拱长,过桥便进青纱帐。登高先到东山上,五福亭前四面望:南山草木长,卧佛在北方,东西佛寺钟声响。环镇路旁茶园旺,度假村里有洋房。亭台真漂亮,草绿花芬芳。大树荫下好乘凉。滨河大道围梨乡,乘车观景最宽敞。若想钓鱼尝,北湾有渔场,避暑游泳好地方。乘船下峡游河上,奇峰怪石尽情赏。神龟探头望,驼石顶波浪。水拍仙坪龙王炕。

【倒秧歌】经济建设正兴旺,精神文明要赶上。雷锋精神永不忘,魏至荣老人是榜样。义务修路岁月长,,舍己为公最高尚。文化艺术百花放,唱了鼓子唱秦腔。春节社火彩灯亮,太平鼓声震天响。铁芯子上把戏装,古今英雄正气扬。秧歌队子长又长,舞姿新颖又漂亮。风俗多彩又多样,优良传统大发扬。

【三朵花】小峡电站高质量,巍巍大坝拦波浪。高压发电供四方,西部开发动力强。

【咿儿哟】新农村建设村变样,上车村家家盖楼房,街道整齐又亮堂,安居乐业人欢畅。

【越尾】什川风光,尽情歌唱。万众一心跟着党,开拓向前闯,构建和谐社会,奔向小康。

 来源:《什川史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