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末代皇帝尸骨隐秘:崇陵被何人盗掘光绪死因已有定论

 卜锦 2022-03-12

光绪皇帝活着的时候,慈禧太后从不曾为其选择“万年吉地”。在他死后,宣统皇帝下旨派大臣勘定吉地,勘定吉地的大臣拿着罗盘在河北易县西偏北约四十余里的太平峪找到一个丛山环抱、面阳背阴的山谷。这就是后来的崇陵——

[ 本文共计3376字 · 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日,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在瀛台涵元殿含恨而终,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因病离开人世。光绪帝做了慈禧太后三十四年的傀儡,一生坎坷,壮志未酬身先死。死后直到1913年11月,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葬入崇陵地宫,1914年,崇陵工程才全部竣工。

崇陵被盗

崇陵平面图

崇陵地宫异常的豪华,花费巨糜。墓道全长63.19米,面积为439.95平方米,空间170.61立方米。崇陵地宫为传统的九券四门规制,九券四门从南到北分别为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第一道石门、第一道门洞券、明堂券、第二道石门、第二道门洞券、穿堂券、第三道石门、第三道门洞券、第四道石门、金券。券券相连,高低参差,嵌接巧妙。地宫之下设有两条排水暗沟,为龙须沟,地宫内设有14个龙须沟漏眼,龙须沟出口在陵寝门前的玉带河北槽帮。

城门洞下方的地宫入口

隧道券到闪当券都为城砖栽砌台阶,砖长45厘米,宽22厘米,厚10厘米。隧道券内发现有五根已腐朽的木杉杆,二根长5米,三根长3米,可能是下葬时用的抬杆没有取出。罩门券,进深4.47米,面阔2.88米,中高6.28米,条石铺地,券顶和四周全部用青白石垒成。明堂券进深9.71米,面阔7.79米,中高7.99米,地面条石铺墁。穿堂券进深7.80米,面阔5.09米,中高6.30米,地面中间的条石是南北竖摆,两边条石是东西顺摆。三个门洞券是地宫之内最小的券室。

金券是地宫最后一道券堂,也是最大最重要的券堂,是地宫的核心部分。东西宽12.32米,南北长7.22米,高9米,面积大约为89平方米,高大宽敞,四周及地面、券顶全部为青白石砌筑。金券内靠北墙设石棺床,棺床长12.25米,宽3.83米,由5块青白石铺成。棺床中心凿金井一眼,直径14.2厘米,深42厘米。棺床正中安放光绪皇帝的棺椁,东旁安放孝定景皇后棺椁。棺椁每角安设龙山石2块,用以固定棺椁,两具棺椁共设16块龙山石。以前诸陵中的龙山石上的龙、云、海水、江崖等图案均为浮雕,唯独崇陵龙山石为彩画图案,而且没有横竖向凹槽和榫,这在工艺上和功用上都逊色的多。不过其龙山石由红、蓝、黑、黄、紫等几种颜色绘画出祥云和游龙图案,也十分壮观,光彩照人。在金券内设4个册宝座,均为石制,正方形须弥座,分别安置在金券东西墙根,上面陈放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的香册、香宝。

这个一生不得志,无片刻安宁可言的光绪皇帝,死后也未能幸免。光绪皇帝入葬仅仅过了24年,1938年的秋天,一股身份不明的军人盗掘了崇陵地宫。他们对地宫非常熟悉,行踪神秘,经验丰富,从哑巴城的琉璃影壁前端撬开砖石,挖了一个很深的洞,此洞直达影壁下方,在通过影壁下方往上挖,就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然后用松干木片从门缝顶倒顶门石,毫不费力地就进入了地宫的核心部分——金券。然后用斧头把光绪梓宫正面砍开一个大洞,把光绪尸体拖至棺外,掳走棺内随葬宝物。同时从上面打开了孝定景皇后的梓宫,盗走随葬品。盗贼还打碎了外有沥粉贴金龙凤和花草图案的三层册宝箱,盗取了里面珍贵的玉册和宝玺。 有人听说,这伙人把盗来的金银珠玉器皿文物卖给了京西八国教会,换得了五百套棉军装。仅仅是光绪的棺椁内,就被盗墓者盗走了近二百件的宝物。应该说,这次崇陵被盗,丢失的大多是随葬的珍宝,光绪的尸骨并没有受到太过严重的损坏。

光绪棺椁上的盗洞

1938年11月,易县西陵华北村的一些人趁看守皇陵的空虚,夜间炸开了崇陵妃园陵一座地宫的石券顶,踩着蜈蚣梯子进入地宫。发现身体尚未完全腐烂肉,面部特征依稀可辨,盗墓贼抢走了所有的宝藏。当时人们一致认为被盗的是珍妃墓,此事不仅被写成了文章,成书出版,还被拍成了电影。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修改的,后来经过一些学者的实地考证,查阅相关原始资料,得出结论,1938年被盗的妃园陵地宫是瑾妃墓,而非珍妃墓。

崇陵的发掘与光绪死因之谜

崇陵被盗时隔四十余年,1980年4月17日,有关领导和几位文物工作者一起对崇陵的盗洞进行试掘。通过对原先盗洞的再次挖掘,依靠借助手电筒的光束可以模糊看见,地宫中的四道石门的东扇门均有被打开过的痕迹,地宫内也被翻倒的比较严重。在场的领导决定向国家文物局申请清理发掘崇陵地宫。

光绪皇帝和妻子隆裕太后的棺椁

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1980年6月15日,有关部门正式对光绪崇陵地宫进行保护性发掘,开始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二座清代帝陵的发掘工作。清理完墓道和四道石门及各券之后,文物工作者正式进入崇陵地宫。在清理地宫时,光绪遗体所穿的龙袍腐烂并不严重,遗体是并非入殓时的仰身直卧,而是趴在棺内,光绪皇帝的左手中还留有两件随葬品,一件是两环相套连的翠环,环为深绿色,色泽鲜艳;还有一件是一块白石玉,上面刻有精美的鸳鸯衔荷花图案。孝定景皇后的遗体与衣物已全部腐烂,左手里还有椭圆玉石一块,右胯下发现一个荷包,内有各种珍珠二百多颗,可能为一串或几串珠子。

尽管1938年的盗墓贼比较有经验,但对帝陵墓葬规制的了解也并不全面,他们并不知晓地宫金井内还有大量的珍宝。崇陵地宫中的金井位于光绪棺椁下面,是一深0.43米,直径0.142米的竖向圆孔。由此金井内的文物得以完全保存。经过仔细清理,金井内镇基文物数十件,其中金壳怀表一块、银壳怀表三块、法郎壳怀表一块,白玉小人一个,另外还有玉质八宝、散的朝珠、玉别子、玉佩等等。还有青石手球两个、铁球两个,虽然生锈,但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金井内还发现用黄绸包着的约半斤重的黄土,称为原山吉土。

1980年7月26日,清崇陵地宫的清理整修工作基本完成。1980年8月1日,清崇陵地宫正式对游客开放。

关于光绪死因,主要有几种说法。一是慈禧害死说,慈禧死前,不愿将权力交给不听话的光绪皇帝,曾言:“我不能先尔死”,成为慈禧害死光绪的重要依据。一是李莲英害死说,慈禧崇信李莲英等人平时狗仗人势,欺凌皇帝,怕慈禧死后,光绪掌权对自己不利,所以先下手为强。还有袁世凯害死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向慈禧太后告密,袁世凯害怕慈禧死后光绪皇帝不会轻饶自己,于是害死了光绪皇帝。还有就是一些历史学家和医学专家依据档案中有关光绪死亡前的“脉案”记载,认为光绪皇帝是因病去世。光绪皇帝自幼体弱多病,幼时就常患感冒、脾胃病等,用药从未间断,且有长期的遗精史,身体素质一直比较差。年长后,病情有所好转,用药也不及年幼时频繁,但二十八岁之后,病情突然加剧,体质直线下降。这与其政治遭遇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重新训政,光绪皇帝被软禁瀛台,后来又遭受宠爱的珍妃被囚和惨死,这种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加重了光绪皇帝的病情,以致日渐恶化,最终病入膏肓而死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绪皇帝的死因渐渐浮出水面。1980年清理崇陵地宫时,光绪皇帝和皇后的少量头发和部分光绪皇帝遗骨被特意留在棺椁外面,悄悄地放进了文物库房妥善保存起来,这一颇具远见的做法,对解开光绪皇帝的死因有重大的作用。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到清西陵拍摄纪录片,无意中知晓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的头发被保存了起来。于是由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牵头,联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三家单位专家共同组成了“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他们根据遗留下的光绪帝的头发、衣物等,展开大量细致艰辛的工作。该课题被纳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中。

运用一系列现代先进的专业技术先后对光绪的头发、衣物、遗骨等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光绪皇帝的死因逐渐显现,2008年2月,互联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光绪遗骨含砒霜》,文章指出利用当今先进科技,对光绪皇帝头发、遗骨等进行化验,发现光绪皇帝头发中含有致命的“砷”(砒霜)。推断光绪皇帝可能被突发性的毒害致命而死。同年11月2日上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等单位在北京举行“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报告会”,有关专家花费五年的时间,经过缜密研究和科学化验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报告确定了“光绪皇帝属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而亡”。这也为今后学术文化研究的疑难点突破开辟了新途径。

光绪皇帝的死因终于在百年后得以确定,还历史本来面目。至于说光绪皇帝是谁毒害的,至今也没有定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但是真相最终是会浮出水面的。

本文作者 行者

首发于《团结报》“文史e家”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