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文创产品发展路径探究

 新用户3651yczS 2022-03-12

摘要:广西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和设计中,利用红色资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革命纪念地为载体,,从中吸取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能够使现代旅游和文创产品与红色革命精神有机融合在一起,强化红色文创产品的发展竞争力,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推动广西红色文创产品产业的创新发展。本文分析了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现状,展开了红色文创产品的文件调研,总结了广西红色文创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广西红色文创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前言

广西红色文创产业的发展是整个文创产业中的关键分支之一,近些年来,文创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红色文创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输出端口,在当今的文创市场中,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根据目前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现状发现,广西红色文创在发展中仍旧存在着产品设计和传播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将民族元素融入其中,用多样化的营销传播手段,推动广西红色文创的创新发展。

二、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现状分析

(一)广西相关纪念馆红色文创现状

广西革命纪念馆位于广西烈士陵园内的中轴线上方,担负着实施青少年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使命,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声、光、电、雕塑、油画、场景复原等手段,将历史的史迹还原和再现到人们眼前。将民族文化、民族符号融合到了空间细节和展陈细节中,广西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得以体现出来,具有教育性、艺术感染力、观赏性,作为广西红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受到了当地人们和前来旅游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的人们的高度喜爱。在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通常是以钥匙扣、笔记本、摆件、纪念围巾、收纳袋为主,将广西民族人们的服饰、配饰、外在形象以及具有广西红色精神的元素,体现在了产品的设计中,在前往纪念馆参观的人群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1]

(二)湘江战役纪念馆现状

湘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脚山铺,国家在此位置建立了一系列的纪念设施,为了悼慰在附近一带牺牲的红军将士,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项目于2019年8月25日顺利竣工,肩负起了弘扬坚定信念、歌颂烈士伟大长征精神的任务。湘西战役纪念馆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的长征道路上,用高昂的斗争精神,发扬革命传统,铭记革命历史,湘江战役纪念中的油画“浴血湘江”,将湘江战役的历史过程和壮烈的场景展示出来,并逐渐对广西红色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愈发关注,致力于延续长征精神,将老一辈革命家党史和理想信念传承下来,转化为现代人们努力拼搏奋斗的实际行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2]

三、广西红色文创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品设计模式化

目前在广西红色文创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着产品设计模式化的问题,很多的红色文创产品都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设计和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时,要将红色元素融入其中,体现历史故事、红色景区文化,并结合地域特色,开发新的产品类型。但是目前在广西红色文创产品开发中,存在着“泛红色”文创产品的普遍现象,无法将当地的红色景区特殊属性显现出来,爱国事迹等文化元素和文创产品之间相互脱离,形成了模式化的产品设计和生产问题[3]

(二)难以吸引年轻人

红色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的传承、弘扬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纵观目前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现状,发现了很多广西红色文创产品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这是因为红色文创产品缺少创新性和时代性导致的。一个优秀的红色文创产品,必须要具备时代精神,将红色精神传承下来的基础之上,勇敢的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以年轻人作为受众群体,落实红色精神的教育,要用能够吸引年轻人的产品,对红色文创产品进行开发、优化,但是由于时代性和创新性不足,导致了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材质应用、工艺技术,都存在滞后的现象。按照原有的原物文创产品进行照搬,整体的质量、工艺水平、实用性,均难以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作为文创产品消费的主力军,青年游客的流失,导致了广西红色文创产品销量不理想,难以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目标[4]

(三)传播途径狭隘化

在红色文创产品的传播和营销中,存在着传播途径狭隘化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各个传统行业均已经在线下销售模式的基础之上,向线上模式分流。而广西红色文创产品在传播途径方面体现的狭隘化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进,很多红色文创产品的销售是以实体销售模式为主,仅仅将红色文创产品的宣传售卖、文化传播,限制在红色景区内,游客浏览量决定了销售网点的销售数量,这导致了红色文创产品的传播途径过于狭隘,难以实现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

(四)运作模式行政化

运作模式是决定红色文创产品创新发展水平的关键,目前在运作模式上存在着行政化的普遍现象,广西红色文创产品在创新发展方面形成了严重的困境,站在行政化的视角,展开对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运作,在落后、古板的模式下,人们对广西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问题愈发显现出来。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在行政化视角下,难以实现红色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融合,限制了对运作模式的创新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口碑宣传力度不足,形成了分散的运作模式,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降低了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5]

四、促进广西红色文创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融入民族元素

为了促进广西红色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要在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将民族元素融入其中,渗透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站在受众群体的视角,挖掘有价值的民族元素,利用历史故事作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载体,使红色文化更具有感染力、亲和力。将爱国情愫、红色精神融入到一段又一段的红色历史中,鼓励新时代的青年,树立起奋斗意识,例如壮锦、花山岩画、绣球、芦笙、铜鼓等,均是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广西民族元素,体现了特有的民俗和文化特色。在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可以结合动人的历史故事,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例如广西绣球是由彩绣做成的吉祥物,在中国民间十分常见,在姑娘婚嫁之时抛出绣球,用于选择意中人,也可以将一个绣球放在新娘的花轿顶上,意味着吉庆瑞祥。将绣球元素和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融为一体,使红色文化故事作为绣球上的图案,展示出来,在刺绣工艺下勾勒线条,搭配色彩,对于众多的年轻人来说,有着浓厚的吸引力,在民族元素的融入下,广西红色文创产品更具新意和感染力。结合广西红色文创产品收到年轻人喜爱不足、无法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现状。要改进其时代感和创新性缺失的问题,促进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多元化、创新化发展。结合消费者的需求,丰富产品的种类、材质、造型和带给消费者的体验。将民族性的元素融入其中的同时,适当的展示出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教化性、趣味性体验,从符号表现、感官体验等多方面作为切入点,体现出广西红色文化产品具有的人文关怀性特征。强调消费者和红色文创产品之间的互动性,赋予文创产品更巨大、更灵活的生命力,用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符号,形成消费者和红色文创产品之间的互动体验。例如,将民族元素体现在产品设计上。符合年轻人爱好的互动性元素融入到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芦笙作为西南地区苗族、瑶族、侗族的乐器,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将这一独特的民族元素作为广西红色文创产品创新的载体,可以结合与芦笙搭配出售的画册,用苗家男子吹奏、苗家女子伴舞的热闹场面,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使热爱歌唱、舞蹈的艺术青年们,了解广西特色的民族文化[6]

(二)传播、营销手段多样化

传播手段、营销手段的优化,对于广西色文创的创新发展来说是有利的推手,在广西红色文创的创新发展中,要用多样化的传播和营销手段,促使广西红色文创的创新发展,强化其竞争力。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和数字媒体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各个媒介之间相互作用下,红色文创产品的传播和营销有了更多样化的手段支持,构建起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传播营销模式,可以在线上社交平台、移动app等软件中,进行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传播,使更多的受众认识到红色文创产品的魅力所在。例如在人们普遍喜爱的抖音短视频app上。发布与广西红色文创产品、历史故事、革命精神相关的视频,扩大受众范围,在年轻化的传播和营销手段下,使更多的消费者用户看到广西红色文创产品,了解广西地区独有的民族文化和红色精神,树立起品牌意识,积极的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在多平台、多渠道的传播和营销中,促使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三)发挥旅游优势、结合地域性红色文化

结合地域性的红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与广西红色文创的创新发展之间构建起紧密关联,将旅游优势利用起来,促进地域性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旅游产业支持下,促进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销售活动更高效的运行和实施。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最大限度的根据旅游者偏好的产品类型,进行开发和设计,使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能够瞬间打动旅游者、消费者。例如,在景区推出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展览馆,将地域性的红色文化展示到旅游景点展览馆中,结合旅游人群对于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需要,可以开发和设计出有特色的充电宝、笔袋、笔记本、书签等留作纪念,丰富旅游体验的同时,形成了对红色文创产业推动作用。例如制作瑶民起义口号的笔袋、百色起义书签、红旗漫卷壮乡保温杯,使前往广西地区旅游的人们认识到地域性特色的红色文化,促进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销售和红色精神的弘扬与发展[7]

(四)结合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内不可或缺的先进技术支持,结合新媒体技术,对广西红色文创的创新发展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可以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号、开发专门针对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网站、设置官方微博、开发官方抖音账号等方式,进行新媒体技术应用下的宣传活动。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增进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视频的形式、文字的形式,对广西红色文创进行宣传,促使新媒体平台下不同形式的广西红色文创内容的传播。参照“大唐不倒翁”视频的成功经验,使更多人们认识红色文创产品,了解广西地区的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坚定对党的拥护,弘扬红色文化,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起来,传承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与高校合作开展红色教育

广西红色文创目前的发展要逐渐扩大范围,展开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开展和实施红色教育,在高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设计中,可以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渗透,作为最终的课程教育目标开发和设计校本课程,拓宽红色教育范围。尤其是广西本地的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校理念、目前的办学现状,有目的性地将广西红色文创产业的发展理念渗透到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教育中,使当代青年学生明确意识到发展红色文化、推广和创新广西红色文创产业的必要性,主动成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者、保护者、传承者和实施者。在高校的红色教育中,为社会输出具备红色精神和坚定革命信念的新时代人才,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红色文创在我国的文创产业中是重要的分支之一,在广西红色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研究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愈发完善。强调对红色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利用,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的时代背景下,红色资源将会成为新时代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到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加快广西地区红色文创产品的产业发展脚步,实现对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目标。

参考文献

[1]海舒,梁景慧,邱石杏,等.桂北红军长征红色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5):173-177.

[2]韦翔,黄雯丽.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文化旅游产业调查报告[J].当代旅游,2021,19(34):10-12.

[3]莫晓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总目次[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5(06):113-118.

[4]阳德平.VR技术应用于桂林红色文化旅游的研究与分析[J].公关世界,2021(17):81-82.

[5]邢伟.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红色旅游促振兴,老区脱贫显成效[J].中外文化交流,2021(08):55-57.

[6]朱玉凤.广西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2021,34(08):53-55.

[7]李全兴.民族地区红色旅游与民俗旅游融合发展——以广西龙州县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42(08):44-49.

[8]马夏怡.广西兴安红色旅游文化研究[J].文化产业,2021(19):154-155.

致谢

至此,本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已经完成,也意味着我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导师对我的悉心指导,这令我受益匪浅,将会成为未来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导师给予了我坚持前进的动力。未来我将仍旧在专业领域内进行逐步的研究,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