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理中考冲刺———机械运动经典例题

 太阳神98 2022-03-12

例1 小华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橡皮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3.25cm、3.26cm、3.86cm、3.24cm,则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橡皮的长度是(  )

A、1mm,3.25cm B、1cm,3.25cm

C、1mm,3.40cm D、1cm,3.4025cm

解析: 测量数据中,倒数第二位是毫米,故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由四次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其中的3.86cm属于测量错误,不是误差,应去掉;再依据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在最后结果除不尽时采取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则橡皮的长度=(3.25cm+3.26cm+3.24cm)/3=3.25cm,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归纳:测量数据中,倒数第二位是分度值,为了减小长度测量时的误差我们常采用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①3.86cm属于测量错误,应去掉;②在得出最后结果时,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应与原测量值相同,即仍要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2下面四种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方法中,正确的是(  )

解析: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A错误。B、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故B错误。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起始点没从零刻线开始,也没从整刻线读起。故C错误;D、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故D正确;故选:D。

归纳: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②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③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④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⑥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例3 在长度、时间测量中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测正方形长度的测量值是( )cm

(2)如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解析:(1)图甲中该刻度尺的单位是cm,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正方体左侧与零刻线对齐,右侧示数为2.00cm,所以该正方体的长度为2.00cm;(测量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中小盘的单位是min,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偏向5min(已过半);大盘的单位是s,分度值是0.1s,而小盘中的指针已过半,所以大盘读大数,读作36.5s,因此秒表读数4min36.5s=276.5s。故答案为:(1)2.00;(2)276.5。

归纳总结:(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秒表我们要知道小盘的单位是min,分度值是0.5min;大盘的单位是s,分度值是0.1s,注意读数时,小盘没半读小数(0、1、2、3……),小盘过半读大数(30、31、32、33……)

例4:甲、乙、丙三列动车组同时停靠在车站。一段时间后,甲列车上的人看到乙列车相对自己向南运动,乙列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列车都相对自己向北运动,而丙列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列车必定向北行驶 B、乙列车必定向南行驶

C、丙列车必定向北行驶 D、甲、丙两列车的行驶方向必定相同

解析:解这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找到不动的参照物,比如树木、房子、地面之类的

(1)丙列车上的人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丙列车一定是向北运动

(2)乙列车上的人看到丙列车上的人相对自己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乙列车和丙列车一样向北运动,且丙列车速度比乙列车快;二是乙列车静止不动;三是乙列车向南运动

(3)甲列车的人看到乙列车相对自己向南运动,而乙列车的人看到甲列车的人相对自己向北运动:若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也向北运动,此时甲列车的速度比乙列车大;若乙列车向南运动,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甲列车向南运动,且速度比乙列车小;二是甲列车向北运动,三是甲列车向静止;若乙列车静止,则甲列车向北

综上,丙列车一定向北运动,甲乙两列车可能向南运动,也可能向北运动,还可能静止

故选C

归纳: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知识点: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例5、小红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买东西,途中妈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红继续前行,5分钟后小红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小红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两人同行过程中的速度为200m/min

B、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

C、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2000m

D、运动30分钟时,两人相距900m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小红和妈妈同行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她们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一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她们同行的速度;(2)根据s=vt可求出n的值;(3)根据图象可知,小红开始返回时比妈妈原路返回的时间多5分钟,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的距离等于小红5min通过的距离和妈妈5min通过的距离和,结合图象和速度公式即可求出;(4)先根据图象和速度公式求出小红返回时的速度,然后分别求出小红和妈妈运动30min时离家的距离,离家的距离差即为两人间的距离。

解答:A、根据图象可知,她们同行时,20min通过的路程为4000m,同行时的速度:v=st=4000m20min=200m/min,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小红是第20min后沿原路返回的,则根据题意可知,她妈妈沿原路返回的时刻为20min5min=15min,即m的值是15;由v=st可得,两人同行时,15min通过的路程:s0=vt0=200m/min×15min=3000m,即n的值是3000,故B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妈妈返回到家的时间,t′=45min15min=30min,则返回过程中,妈妈3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3000m,则妈妈返回的速度:v′=s′t′=3000m30min=100m/min,由图象可知,小红开始返回时比妈妈返回时多前进5min,由v=st可得,妈妈5min通过的路程:s1=v′t1=100m/min×5min=500m,小红5min通过的路程:s2=vt1=200m/min×5min=1000m,则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500m+1000m=1500m;故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小红返回到家的时间,t2=45min20min=25min,则返回过程中,小红25min内通过的路程为4000m,则小红返回的速度:v2=st2=4000m25min=160m/min;运动30分钟时,小红离家的距离(即离原点O的距离):s3=4000mv2t3=4000m160m/min×(30min20min)=2400m;运动30分钟时,妈妈离家的距离:s4=3000mv′t4=3000m100m/min×(30min15min)=1500m,则运动30分钟时,两人相距:△s=s3s4=2400m1500m=900m,故D正确。

故选:C。

例6:相距10米的甲、乙两车沿同一直线同时开始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遇。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v甲>v乙,t可能等于100秒

B、v甲>v乙,t一定等于100秒

C、v甲<v乙,t一定等于100秒

D、v甲<v乙,t可能等于100秒

分析:(1)从甲、乙的st图象中读出一组数据,根据v=st求出两车的速度,然后比较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2)由题意可知,甲、乙两车相距10m,且沿同一直线同时开始做匀速运动,两车相遇时分两种情况:一是甲、乙两车相向而行时相对速度等于两车速度之和,根据v=st求出相遇时间;二是甲、乙两车同向而行,则甲车在后,乙车在前,相对速度等于两车速度之差,根据v=st求出相遇时间。

解答:(1)由图象可知,当t甲=t乙=6s时,s甲=2.4m,s乙=1.8m,则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v甲=s甲t甲=2.4m6s=0.4m/s,v乙=s乙t乙=1.8m6s=0.3m/s,则v甲>v乙,故CD错误;(2)如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则两车相遇的时间t=sv甲+v乙=10m0.4m/s+0.3m/s≈14.3s;如甲、乙两车同向而行,则甲车在后,乙车在前,两车相遇的时间t=sv甲s乙=10m0.4m/s0.3m/s=100s;所以,时间t可能等于14.3s,也可能等于100s,故A正确、B错误。故选: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