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作品大奖赛暨《新时代作家名录》展播:陈贵荣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2-03-12


以信结缘冯端院士
陈贵荣

 南京大学不仅有美丽的校园风景和人文景观,更有一代又一代学术大师。
  一次偶然的机遇结识了冯端院士。那是一九九六年八月,那时,我居住南园。正值暑假期间,我看了《人民日报》刊登在副刊上一则“我与院士交笔友”征文启事,于是推荐给正在南京市汉口路小学上三年级的儿子。儿子非常乐意,兴奋阅读有关征文事项,提笔写信给冯端院士:

尊敬的冯端爷爷
您好!
我是南京市汉口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陈禹,今年9岁。当我看见《人民日报》刊登的华东地区中科院院士名单和《我与院士交笔友》的征文后,激起了我对科学家、院士们的崇高敬意。
    我生长在南京大学,上小学时,经常听爸爸读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并讲一些南京大学的中科院院士们的事迹。冯端爷爷,看见您可亲可敬的面容,读了您的业绩后,我觉得您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是我最敬佩的首席科学家之一。我从一年级至今就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校三好生。我的志向是当一位科学家。我想请您谈谈您小时候是怎样刻苦学习的,是怎样面对和克服困难的?怎么立志和当上科学家的?我盼着您的回信,以得到您的教诲。
    最后,敬祝您健康长寿!
                                                           尊敬您的小朋友:陈禹
                                                                  96.8.6

 落款联系方式是我的单位收转。我将儿子信送至物理系。没想到的是,9月份开学不久,冯端院士的夫人陈廉方老师到了我单位,将一信封交给我收转。这是冯端院士的回信:

陈禹小朋友:
    你好!你的信是在我刚从哈尔滨开完会归来,又即将外出之际收到的,所以没有及时给你回信,很抱歉!
     我于8月13日离宁,先至武汉,后至重庆,继而又来北京。国家教委委托清华、北大承办“96年凝聚态物理讲习班”,我现正在主讲这门课。在我执教五十年中,虽然我讲授过物理系的多门课程,但因这是一门新的课程,所以我仍须朝夕伏案,认真备课。学习班为期两周,我的工作颇不轻松。明日讲习班结束,后天返宁,新的学期也开始了。每年寒暑假我都是在开会、写作、讲学中度过的,我也习以为常了,并且能利用这段时间做点工作,不也是好事吗!
    读了你的来信,我十分高兴,你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並且小小年纪就有远大的志向,只要你不断努力学习,勤于思考,不畏困难,你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你问我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因为时代不同,教育制度也不同,我记得小学时学得很轻松,一点也不感到有什么困难。所以我从小就读了很多课外书籍,历史的、地理的、科普的书籍,什么都读。到了中学、大学,又读了大量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及古今中外名著,这就为我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知道你们现在学习很紧张,作业负担很重。因此,我希望你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你想,你每天都能从老师那里学到新的知识,从书本上吸取各种新的营养,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这样你就会感到轻松愉快,你就会进而渴求学到更多的知识。希望你能身体力行,定会得益匪浅。
     再见,祝你在各方面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你的老朋友
                                                        冯端
                                                                                     96.9.1. 北京清华园                                                             
陈禹小同学:
    冯爷爷收到你的信后非常高兴与激动。当时没有时间给你回信,但我们一直把你的信带在身边。想有空就给你回信,谁知他一直都在忙着(除了开会,还有很多人找他讨论问题),无法亲自提笔,所以就由他口授大意,由我执笔写这封信,希望你能理解。
                                                     冯奶奶
                                                           96.9.1
                                                     于北京清华园

 自从书信来往以后,冯端院士夫妇一直关心着孩子的成长,小毕业升入中学时,冯端院士夫妇又心挂念着孩子,2000年元月,邀请我们父子去南大上海路寓所做客,我们怀着敬意而兴奋的心情去见了冯端院士夫妇,临走时夫妇俩和孩子合影留念并赠送一套三代伟人金卡。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孩子也没辜负院士夫妇的期望。小学六年年被评为校级三好生和一次区优秀少年队员,初中三年也被评为校三好生,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师大附中,三年之中被评为三好生。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他是理科实验班(省招班)但文科仍不错。他的班主任老师曾评论他:″品行端方,淳朴善良,温文尔雅,敬业乐群,是一名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兼备的优秀学生″。虽然没有学物理专业,但学术精神是相通的,正如儿子所言:对于一个真正的学者,治学即生命,生命即治学。
  从大学开始,每年假期回来,儿子和我都会受到冯端院士夫妇热情邀请,去南大南秀村院士楼家中做客,儿子汇报学习上的进步。由于冯端院士年事已高,又有教学科研任务等等在身,我们不敢打扰他。但他仍热心支持孩子的学业。孩子的每次进步,都得到冯端院士夫妇赞许。高中毕业被北大提前录取阶段,儿子又积极参加了江苏省吴锡军副省长主持的中国科技开发院江苏分院主办、南京市电化馆协办,青少年科技论文竞赛,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来自多学科的五篇论文中初选成功,而最终儿子和他的南师附中同学两篇科技论文被国际系统动力学会选中,2005年7月,由南京教育局组团前往美国,参加在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第23届国际系统动力大会并宣读论文。儿子以一篇:《试以系统动力学的观点论中国古建筑屋顶曲面的形成》。得到了系统动力学行政主管、年会策划者麻省理工学院罗贝塔.斯班瑟教授和与会者的赞许。这是中国中学生首次参加这样的国际学术会议。其后,2005年11月和2007年11月二次参加“亚太地区系统动力学年会”,06年5月参加“第三届全国拉丁美洲研究青年论坛”。06年9月获北京大学校级“三好学生”称号,大二时,被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选派去古巴学习一年,2007年6月获哈瓦那大学金质毕业生奖章,结业论文《我们对哈瓦那老城保护与改造工程的思考》获哈瓦那大学论文竞赛一等奖;
北大四年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还积极参加学生社团,任北京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会学术部部长。除西班牙语文学专业,还选学了北大林毅夫教授的经济学专业,以双学位毕业。而后又以优异成绩获得全额奖学金,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录取,进行拉丁美洲研究的硕士阶段的学习。以优异成绩硕士毕业后又拿到本校社会学系的奖学金,开始了博士阶段的学习,主要研究中国、墨西哥和古巴的城市化和住房研究。2012年寒假回国度假,看望了冯端院士,把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送给他。冯端院士很高兴并鼓励孩子,最好能在博士毕业之后做博士后研究。孩子2018年博士毕业后,2019年初,通过多轮考核,被美国德州苹果公司应聘在技术研发部做技术研发工作。又于2019年10月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为博士后。继续他的跨学科学术研究。  正如孩子所言,二十多年来的一次偶然书信,遇见冯端院士夫妇,得到两位老人春风化雨式的关爱。那二十多年来温暖感人画面,激起我对两位老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陈贵荣,笔名江源,江苏南京人,祖藉:山东临沂,就职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原计算中心),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等,作品散见各类文学竞赛和刊物中。主要代表作《恋》,《写在樱花开放的时节》,《过年》,《寄给沂蒙的故乡》,《爱的并蒂莲》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