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8年毛主席一巨著问世,日本亲王读后:日军根本无法和中共对垒

 新用户49686918 2022-03-12

1945年9月11日,看到院子里涌入的美国大兵,二战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取出希特勒赠送的那把瓦尔特手枪,向着自己的心脏位置开了一枪。

几天前,东条英机特意让医生在自己的心脏位置做出标记,就是为了今天这一击。

但是让他失望的是,这一枪并没有如愿带走他的生命,就像在中国战场的军事行动一样,也没有如他所愿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

3年后,在将要上绞刑架的时候,东条英机想起了那个让他惧怕的对手——来自中国的毛泽东,输给这群“泥腿子”,让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他们谋划了多年的计划,难道真的敌不过那个人人皆知的“阳谋”?

为侵略中国,日本制定计划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断发展军备。但国家资源实在有限,于是为了掠夺他国资源,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来,趁着中国军阀混战之机,迅速将势力打入中国东北。

为了彻底将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实现他们称霸世界的野心,1927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曾给日本天皇呈上了一份奏折。

文章图片1

这份奏折里,田中建议道: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使全世界认识到亚洲是属于我国的……是我大日本帝国存立的必要大事……

而后,日本按照这个步骤,开始了他们侵略中国的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占领中国东北地区。

两国开战必须有个说法,为此,日军自己炸毁南蛮铁路柳条湖段,并嫁祸给中国,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面对日军的攻击,蒋介石政府仍然寄希望于国联,要求东北军“不予抵抗”,就这样,日军没费多少力气,就拿下了东三省。

第一步计划顺利实施,日军摩拳擦掌,又侵占山海关,妄想在华东五省建立了一个亲日的“自治”政权。

有了这些准备之后,日本就开始实施他们的全面侵华计划。

这次又是他们惯用的卑劣伎俩:借口士兵失踪,对驻守宛平城的中国29军发起突然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文章图片2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日正式交战,日本也终于露出他们狰狞的面目。

而后,凭借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日军节节推进,上海失守,华北、华中相继落入敌手,就连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也从南京迁都重庆。

这一切仿佛都按照日本军部的计划实施,他们一边扩大战果,一边掠夺占领区的资源,胜利让他们觉得,不出3个月,就能占领中国全境。

然而事实真的会像他们想象得一样吗?

持久作战才是正确策略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战场节节失利,大片国土沦亡,让国内产生了两种错误论调。

一种是“速胜论”,就是依靠国际力量,逼迫日本从中国撤军。

抗战之初,蒋介石集团一直倾向于单纯的防守,希望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能够得到外部依靠。

他们也一致认为,随着日军在中国的侵略行径越演越烈,国际上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会很快出手干预,那么中国也会很快从战争泥潭里脱身。

文章图片3

然而随着日军占领的地区越来越多,蒋介石期待的国联也没有任何有效的举动,相反,整个欧洲都进入了战争之中,美、英、法等国家自顾不暇,怎么还会管中国战场的事情。

在这些事实面前,“速胜论”只是盲目乐观,抗战,还是需要靠中国自己才行。

与“速胜论”截然不同的是悲观消极的“亡国论”。

有一部分人,看过日军强大的战争机器,认为中国的军事、经济实力远远比不上日本,和日本对抗,根本毫无胜算。

这些人提出这个论断是时候,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被外部入侵彻底打败过!

文章图片4

中国领土幅员广阔,众多的人口分布各处,每一处,都能组织起抗日的生力军,日本不过区区一个岛国,能有多少军队,让他们实现对中国领土的绝对占领?

眼看着抗战悲观情绪越来越多,是时候需要有人振臂一呼,给大家指明正确的道路。

当时国内国共两党并存,中国共产党虽然军队人数不多,也没有足够的武器,但是凭借自己摸索出来的运动战、游击战等方法,取得了不少对日军作战的胜利经验。

早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对日军的意图做过深入的分析,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就仔细研究了中日双方的兵力对比和战事进展,总结出了对日作战的一系列思路。

1935年,毛泽东同志就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在这个策略里,他第一次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

文章图片5

此后,他又发表了多篇针对抗日战争看法的文章,这些文章,和他在会议上对战争态势的分析讲话,逐渐形成了“论持久战”的理论基础。

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总结全面抗战这十个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经过8天9夜的时间,写成了5万多字的《论持久战》一书。

积小胜换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论持久战》一问世,先后在延安及“国统区”发行,就连日军那里,也弄了几本开始研究。

这可是切切实实的“阳谋”,随势而发,不做遮掩,就算对手知道这个策略,却毫无破解之法。

《论持久战》全书120段,围绕三个部分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文章图片6

这个问题,自然就是持久对日战争这一论题。

在书里,毛泽东同志先用事实驳斥了“速胜论”和“亡国论”这两种错误的论调。

他指出,中国地大人多,可以维持长久的作战,反观日本的军力和财力,都比较匮乏,根本经不起长期的消耗。

而后,毛泽东同志经过分析,将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这三个阶段,给抗日战争提供了战略指导,同时,也指明了战争必将胜利这一结果。

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会战,既消耗了日军的实力,也粉碎了他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随后,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毛泽东同志认为,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是最难熬的阶段,但是,这也是实现敌我双方强弱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对于如何取得这一阶段战争的胜利,毛泽东也给出明确方向:持久战的基础就是广大民众。

文章图片7

毛泽东同志指出:决定战争的因素,不是物是人,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力可以弥补武器的缺失,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这一观点,不仅有力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也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士气,坚定了中国军民长期抗日的决心。

《论持久战》一经刊出,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巨大反响,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卫立煌阅读之后,自掏腰包加印了三千册,分给国民党军政要员阅读。

在国民党内部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阅读了《论持久战》后,也对毛泽东同志的观点大为赞赏,他把书中的观点总结为两句话:

积小胜换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这两句话作为抗战的战略指导思想,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

文章图片8

日军噩梦起源

《论持久战》流传到日本后,日本人立即对它进行了研究,研究过后,日本人自己却对这场战争产生了和日本军部截然不同的看法。

很多日本人被书中的分析折服,认为日本根本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国内甚至因为这本书出现了反战情绪。

这其中,表现得最激烈的,当属昭和天皇最小的弟弟——三笠宫崇仁。

三笠宫毕业于日本陆军学校,原本也属于主战派的一员,但他仔细研读过《论持久战》之后,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

文章图片9

(三笠宫崇仁)

受《论持久战》的影响,三笠宫曾专门针对日本军部发表了一个讲话,痛陈日军在中国的残暴行为,在他看来,这些行为,与中共的纪律性成为鲜明的对比。

由此,三笠宫得出结论,日军根本没有办法和中共对垒。

这在当时出格的言论,惊得日本军部目瞪口呆,然而因为三笠宫的皇室身份,他们也奈何不了三笠宫本人,只能把这份讲话稿,连同《论持久战》封存起来,不许日军阅读。

但是三笠宫的疯狂没有到此为止,为了阻止日军继续侵略中国,他居然密谋了一次暗杀行动,暗杀的对象,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代表人物东条英机。

三笠宫的计划是先除掉东条英机,自己去做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然后与中国军队讲和,从而退出中国战场。

但这只是三笠宫的一次“热血”计划,刺杀前就被东条英机察觉,计划破产,东条英机却也对这位“皇弟”无可奈何,只能向天皇要求,让三笠宫“禁言”。

文章图片10

(东条英机)

对于中国人大大方方亮出来的这个“阳谋”,东条英机也做了深入研究,研究之后,他们的计划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善,还是那套“以战养战”的法子。

接下来日军在中国战场的遭遇,印证了三笠宫的说法,这本薄薄的册子,接下来,将成为日本军部的噩梦。

“阳谋”为抗战指出明路

什么是“阳谋”?阳谋就是我明明白白告诉你,我接下来会这么做,就算你知道了又如何,我照样能赢你。

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观点,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八路军和新四军紧密团结各地群众,因势利导,创造了如地道战、麻雀战、游击战等作战方式。

为了扩大优势,八路军缩减编制,依靠各根据地民兵和群众的力量,不断蚕食日占区,一步步扩大战果,为战略反攻阶段创造条件。

日军为了维持在中国战场纵深作战的需求,采用的“以战养战”的方式,在中国军民面前,差点成了笑话。

1942年冬,为了应对日军对太岳地区的“扫荡”,抗日军民采取清野大行动。

文章图片11

他们填上水井、炸毁磨盘,把粮食运到深山藏起来,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日军展开游击作战。

而后,利用游击作战的优势,抗日军民又时不时摸进日军据点,抢夺日军劫掠的粮食和牛羊等物,发展到后来,连日军的给养都不放过,搞得日军惶惶不可终日。

1943年秋季反“扫荡”作战中,民兵巧布地雷,炸的日军寸步难行。

冀中根据地的民兵则利用当地地窑、土洞,挖掘地道1.25公里,构筑了一个“地下长城”,民兵利用这些地道,多次打败日军进犯。

全民抗战,让中国军民不但扛过了战略相持期,还为战略反攻阶段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中国远征军在滇缅的对日作战中取得胜利,卫立煌乘机收复西南失地,打通中印公路,并消灭了日军两个师团。

文章图片12

同时,在欧洲战场上的德军投降,国际形势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变,毛泽东同志预测的战略反攻阶段已经来临。

1945年4月,日军垂死挣扎,对湖南发起进攻,国民党军队积极应战,挫败了日军的意图,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也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此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再也拿不到一点优势,4个月之后,日军宣布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结语

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离不开中国军民长期的奋战,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论持久战》这个战略指导思想,中国人民才能拨开迷雾,看清这场战争的走向,从而赢得最终胜利。

日本人为了实现他们称霸世界的梦想,阴谋筹划多年,谁知道战争刚刚开始,就被《论持久战》安排得明明白白,一个心藏鬼胎,一个光明正大,一阴一阳,一输一赢,高下立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