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应急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2022-03-13 | 阅:  转:  |  分享 
  
应急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目录突发事件有关概念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PARTONE突发事件有关概念3、突发事件的分类4、突发事
件的分级、预警级别与标示1、突发事件的定义2、突发事件的特征一、突发事件有关概念一、突发事件有关概念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1、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性严重性类别性紧急性2、突发事件的
特征不确定性破坏性周期性衍生性特征社会性扩散性3、突发事件的分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
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农作物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干旱洪涝地震3、突发事件的分
类◇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运输事故,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城市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设备事故,
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等。马航MH370失联央视新台址火灾3、突发事件的分类◇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
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与职业中毒、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2003年“非典”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3、突发
事件的分类◇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等。2001年“
9·11”事件2009年石首事件4、突发事件分级、预警级别与标示级别应急组织红特别重大(Ⅰ)橙重大(Ⅱ)黄较大(Ⅲ)蓝一般(Ⅳ
)国家√省级√√市级√√√县级√√√√PARTTEO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1、目前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3、预案编制应注意几点事项2
、如何提高预案的编制水平及科学性二、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1、目前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1)概念不清,定位不准,同质化明显(2)评估
不足,情景缺失,针对性不强(3)管理不严,宣教脱节,实用性不强(4)形式单一,结构固化,辅助决策难以发挥(5)注重数量,轻视质量,
预案效力不高1.预测作用4.规范作用2.依据作用3.保障作用1、目前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急预案做什么(预案作用)应
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
的损坏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主要有四个作用:1、目前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3:管理不严,宣教脱节,实用性不强2013年10月
份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对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
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均做了具体规定,这将可以有效指导和促进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1、目前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4
:形式单一,结构固化,辅助决策难以发挥现行的应急预案是在用一套固定的、标准和典型化的体系去应对现实中千差万别的突发事件,因而必然
面临着以下两大问题的考验:以灵活性去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其核心是事件分析和辅助决策,需要大量丰富的动态信息作为支撑。
以确定性去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其核心是现有资源的协调分配和权责体系的构建。其一其二从现有实践看,以纸质载体为主的应急
预案对既有职责的确认和罗列比较多,但辅助决策的功能往往发挥不足。1、目前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5:注重数量,轻视质量,预案效力
不高受制于我国“条条管理”的特征和“一事一案”的预案编制模式,地方政府和部门按惯例制定与上级部门相对应的应急预案,产生了数量庞
大的预案。另外,所有街道、社区、乡镇、村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都要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形成速度极为惊人。过多的应急预案
在形式上加强了我省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但由于重数量、轻质量,预案可操作性差、管理成本高,缺乏演练,多数成为“空预案”,影响我省应急
预案体系的效力。2、如何提高预案的编制水平及科学性(1)管理理念转变:单灾种管理→综合应急管理(2)指导思想转变:应急处置→应急准
备(3)运行机制转变:灾变应对→风险管理(4)编制方法转变:模板制作→情景引导(5)预案体系结构形式转变:强调要素质量→系统结构(
6)任务重点转变:硬件配置→应急文化软件(7)预案管理概念转变:文本文件审批→持续改进模型2、如何提高预案的编制水平及科学性第7点
:预案管理概念转变:文本文件审批→持续改进模型预案能力建设评价改进组织、资源和培训演练3、预案编制应注意几点事项学习预案编制的
几点注意事项职能定位混淆1编制过程中上下衔接的问题2编制主体必须是“明白人”3正确使用专家在评审中的“结论”41、应急演练目的及意
义3、应急演练要求及注意事项2、应急演练类型及形式3、预案编制应注意几点事项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应注意的问题:应急演练的目的及意义:应
急演练应急演练是在事先虚拟的事件(事故)条件下应急指挥体系中各个组成部门、单位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定的特定情况执行实际突发事件发生
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简单地讲就是一种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的应对演习。实践证明,应急演练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迅速从各种灾难中恢复正常状态。需要指出的是,应急演练不完全等于应急预案演练。但是由于应急演练一般都需要事前作出计划和方案
,因此应急演练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应急预案演练,但这个“预案”还包括了临时性的策划、计划和行动方案。应急演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风险意识;检验应急预案效果的可操作性;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应急演练的目的及意义:“演”什么?一要“演
”救援经过二要“演”现场氛围三要“演”设备使用四要“演”职责分工“练”什么?一要“练”安全警觉二要“练”反应能力三要
“练”现场指挥四要“练”应急预案演练目的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科普宣教应急演练类型及形式:演练类型单项演
练综合演练综合演练相对复杂,需模拟救援力量的派出,多部门、多种应急力量参与,一般包括应急反应的全过程,包括对实际场景的模拟、对模
拟事件的评估等。单项演练可以是模拟某一灾害现场的某项救援设备的操作或针对特定建筑物废墟的人员搜救,也可以是某一单一事故的处置过程
的演练。应急演练类型及形式:演练形式模拟与实战相结合的演练:对模拟场景演练和实战演练的综合。模拟场景演练:以桌面练习和讨论的形式对
应急过程进行模拟和演练,也称为桌面演练。演练形式实战演练:包括单项或综合性的演练,涉及实际的应急、救援处置等。应急演练要求及注意事
项:1领导重视,科学计划,周密组织,统一指挥2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分步实施3合法守规,讲究实效,注重质量,提升效果
4知识普及,准备周全,注重安全,避免扰民PARTTHREE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一)信息公开与危机沟通(二)信息报送的注意事项三
、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重视信息报送与公开,加强危机沟通能力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危机沟通与舆情应对的一般策略实话实说报告事实对上说统
一发布口径勇于担当胆大心细信息报告对内说自己对外说沟通新闻发布指令对下说说事实鼓劲表态说出来的一定是事实事实不一定全说出来三、危机
沟通与信息报送危机沟通与舆情应对的一般策略好事说好坏事好好说-:控制+:投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一时间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第三方原则
情感原则口径一致原则真实坦诚原则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与媒体打交道应把握的原则zzzzzzzzz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新闻发布可采
取的技巧答问环节“以我为主”新闻发言人要始终记住,不是问什么答什么,而是我原本想说、要说什么,要通过话语转换到真正想讲、要讲的内
容上来,不能被记者牵着鼻子走。A+1Q=Question(记者的问题)Answer(回答提问)巧妙的转折词(自己的观
点)回答提问的“Q=A+1”法则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怎样与属地政府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信息报送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内
容要客观真实、简明扼要、表达准确、文字精炼,应包括以下要素: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
、已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处置情况、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和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上报和续报。紧急情况
下,可以先报基本情况和初步处置措施,再跟踪续报事件进展、处理情况、原因结果以及下步建议等。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
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发生所在地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当地或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是
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对于信息报告的问题都有明确
规定,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其中的规定及时报告有关信息,这样,既是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扩大,使事件得到快速
有效的处置,也是事件发生后对自身的一种保护。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
件应对法》和《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中关于信息报告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
事件应对法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因此,遇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注意:达到上报省政府标准的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或发现后,发生地市(州)人民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要立即向省政府或省政府应急办报告,最迟不得超过3
小时;属特别重大、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除特殊情况外,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上报。同时,要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影响的地方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者是遇到特殊情况时,县(市)人民政府在向市(州)人民政府报告的同时,可直接向省政府及相关主
管部门报告。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信息报告在应急管理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信息报告的两个极端:一是见事
就报,搞得草木皆兵,甚至上推责任;二是干脆不报,报也只报做的工作,而对事件本身避而不谈。要求:及时核实、加强研判定位:“二传手”
→“分析师”事件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早报告:应急处置的“起跑线”初报续报结报即到即报随时续报即时结报在实际的信息报告当中,
不能只做信息报告的“二传手”,应及时核实,加强研判,成为突发事件的“分析师”,既不能小题大做,也不能大题小做。信息报告,是应急处置
的“起跑线”,绝对不能在起跑线上就掉队。对事情及时核实后,一定要早报告,因为信息报告一般都会拉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序幕,事关重大。
对事件的研判是在有限信息与快速决策之间的一种平衡,这就需要负责危机处置的同志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根据有限信息与及时核查的情况
对事件有一个准确的研判。在对待突发事件的研判上,一定要注意避免一个误区:高估自己,低估敌情,掉以轻心。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及时三
、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信息报送的注意事项信息报告的第一要求就是报送必须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报送给相关部门
。信息报送及时,才能给后续的应急处置提供有效的帮助,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应急响应,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准确三、危机沟通
与信息报送信息报送的注意事项信息报告及时的同时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信息准确是报送及时的前提,不能因急于报送而导致报送的信息出现错误。因此,在突发事件报告时,必须首先对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核实,这样有利于各方对事件的研判,从而有利于事件的处置。快报事实,慎报原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信息报告的准确性。有序三、危机沟通与信息报送信息报送的注意事项信息报告要求做到即到即报、随时续报和及时结报。不能认为只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初对事件进行一次报告就算结束,必须根据事件的进展对事件进行随时的续报,持续跟进事件发展,并将事件的发展及时报送;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也应及时报告。THANKYOU谢谢观看!
献花(0)
+1
(本文系安全生产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