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九子十三孙,临终葬孤坟,是什么意思?孩子多不好吗?

 沧海一粟1951 2022-03-13

中国农村历来有一种说法,叫多子多福,什么意思呢?你的孩子多,将来你老了,福气就大。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会有“九子十三孙,临终葬孤坟”的说法呢?


一个人有九个儿子,十三个孙子,结果临终的时候,自己的尸体却被扔在了乱坟岗上,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呀。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普遍一个家庭都有四个孩子,最多的有七、八个。

当时的人们普遍心态就是,多生多子多福,这个不管我,总有一个会管我,替我养老送终的。结果就会出现如俗语中所说的那样,九个儿子,十三个孙子。对于现代城市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有些人生一个两个都嫌多,别说八、九个了。

这么多孩子,小时候在一起吃饭,那是挺热闹的,可是当孩子大了,自己老了,问题就来了。什么问题呢?老人谁来赡养呀?有人说不对呀,儿子八九个,怎么会没有人赡养呢?问题就出在这里,旧时农村老人是没有社保和医保的,所以丧失劳动能力以后,哪个儿子都不愿意养。

但是老人又必须去养,怎么办呢?在村委会的调解下,一个儿子养一个月。我原来住的那个村子,就真的碰到过这样的事情,老人四个儿子,个个都有钱,但是就是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相互推脱。


你村委会不是规定一个儿子养一个月吗?他们有办法应对,第一个月大儿子养了,到了第二个月,该二儿子养了。结果二儿子一家人算准时间,时间一到,一家人把门一锁,到外面旅游开心去了。老人敲不开门,只好又回大儿子家,大儿子却说,这个月该老二养,他不在,您应该去找他,不能回我这里呀。

结果可怜的老人就只能蹲在老二家房檐底下哭泣,村干部也没了辙。细究旧时农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儿女们认为老人已经没有了价值,从老人身上再也得不到一分钱的好处,所以不愿意再管老人的死活。

又因为老人子女多,你推我,我推你,推来推去老人变得没有人管了,以致于老人在临死前发出了“养这么多儿子,有什么用”的最后感慨。归宿好一点的,有一口薄棺材,归宿不好的,死在路边几天都没有人管,可悲可叹。

“九子十三孙,临终葬孤坟”,说来令人十分悲伤,老人辛苦一生,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临终得了这么一个结果。所以生多少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将他们培养成人。


旧时农村普遍不重视教育这个问题,认为养孩子还不简单,就如同养一头猪一样,定时喂饭就可以了。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人不同于动物,人要学法,懂理,感恩,而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就必须从小就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

这一点,现在城市里年轻的父母们显然要比他们的父辈明白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