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游记的好处

 大连成子 2022-03-13

写游记的好处

      我个人的写作经历就是从写游记开始的。因为文化知识底子薄,长文章写不了,只能写点小诗、小品文什么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石家庄文学院有个报刊《记者摇篮》,开办函授班。我报名参加学习,热情积极,完成作业,对老师的印象很好。19857月《记者摇篮》在北戴河举行笔会,刘放教授特别邀请我参加。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有40多人。最小的13岁,最大72岁。我32岁,属于承前启后中坚力量。

      那时候,大家学习热情高涨,上午上课,下午参观,晚上在院子里讨论。有一天去看日出,老师布置作业写一篇看日出的游记,题目自己定。刘老师还说,写游记是最好的练笔方法。

      第二天早晨全体学员到北戴河鸽子窝公园看日出,接到任务后,负担很重。当晚几乎没睡,这个《看日出》怎么写?愁死了。主要是怕写不好丢面子,还不如人家小学生?当天晚上,就使劲回想自己看到过的日出的情景。因为我小时候在海边长大,又干了两年海上养殖工人,对海上日出并不陌生。但从来没去想日出,也没去写日出。

      那时候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只能凭自己记忆和想象力,梦中还想:一轮巨大的红日,从海里蓬勃升起,离开海面的那一刻,像刚刚在水里洗过的红苹果,还嘀嗒着水……。第二天3点多钟,大家就被叫醒了,天很黑。我们坐着车来到公园门口,下车一看,人们像潮水般接踵而来。我们找到一个悬崖边坐好,面向大海,仰望东方,等待日出。有人说,好像当年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等待毛主席接见一样,场面十分壮观。可是左等不出,右等不出,太阳好像与人们捉起了迷藏就是不出来。渐渐天亮了,还是不见日出。7点钟时,大家等得不耐烦了,人们开始燥动起来,有的开始打道回府了。我们40多名学员痴心不改,还在望眼欲穿地傻等。又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喊了一句“太阳出来了!”大家一看,太阳果然出来了,但不是从水面上,而是从阴霾的裂缝中射出一丝耀眼的光芒,学员们不欢而散,大家都为没有看到日出而遗憾。但我一点都不遗憾。心里还是偷着乐了一阵,因为不用写《看日出》了。

      但从此以后,我牢记刘放教授的话:写游记是最好的练笔方法。开始学习写游记了。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有选择地写一两篇游记。开始不会写,随便写,瞎写,看到哪儿写到哪儿。写得多了也就摸到一点门道,慢慢地就会写了。出去旅游一趟,如果不写篇游记,就好像少点什么,总觉得白去了。即使当时没有时间写,过几天也要抽空补上。

      写作就是要不停地练笔,不间断地写作。写文章的技巧、方法是触类旁通的,只要持之以恒,就会熟中生巧。还是那句话,写的过程是加深理解的过程,是记忆消化的过程,也是提高能力的过程。

      我写在博客上的游记文章很多了,没有统计。光钓鱼日记就有100多篇。现在继续写博客、编美篇。为啥写游记,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的体会有4点:

1、提高写作能力

      游记并不是单纯记录“玩”的文章。在这里,游的含义很广:旅游、游历、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走访等等都属于游的范畴。

      我们学习写作不能光写工作日记、会议记录,各种文体都要试着写写。要想全面提高写作能力,最好先从写游记开始。游记的题材比较广泛,我们接触得比较多,写起来也容易得多。比如: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所见所闻、地方美食、民间传说等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

      比如:我们公司以前曾组织员工到万科城市花园小区参观过,我们还到过蒙牛大连公司考察过。我们爬过大黑山、下过金石滩,吃过农家饭,洗过温泉水,我们都可以以此写篇游记,说说感想,谈谈收获,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2、增长知识阅历

      一次有意义的野外郊游,或者一次有特点的参观考察,我们总不想很快就忘掉,要想长期留在记忆里的方法只有记录。俗语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前几天,我犯了腰痛病,在床上躺了两天,我把自己过去写的东西找出来,随手翻一翻,看一看,想一想。自我感觉,过去写了那么多东西,事过境迁,对个人来讲,大多没有什么价值了。比如消息啦,好人好事啦,会议记录啦,工作通讯啦(这些对提高写作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值得回味的文章还属游记,除了让我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外,还增加了进一步探索更多知识的欲望。

      这里我举3个小例子(1987年):有一句成语叫“钩心斗角”,我们现在大都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各用心机,明争暗斗的意思。可“钩心斗角”的原义不是这样。我到了山东曲阜,参观了孔庙以后,我知道了“钩心斗角”的真正涵义是指宫室建筑的结构形式。这里的“心”指宫室的心,“角”是指房檐的角。(曲阜孔庙、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三大古建筑群都有这样的建筑结构)。自唐代起,唐宋元明清历代皇帝都前来孔庙祭孔,对孔子都要进行加封(先师尼父、先圣、太师),皇帝都要留下墨迹,然后制成碑,做个碑亭。有个著名景点叫十三碑亭(卸碑亭),就是从宋代开始,这样一代一代建起来的。因为地方有限,你建一个,我建一个,规模大小差不多。结构方面就采取了“钩心斗角”的形式。我曾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写一篇小文章,发表要当年的大连晚报上。不但自己增长了知识,也让许多人知道了“钩心斗角”原来的涵义。

      再举一个例子:(2003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是我们给老人过生日经常说的一句话,“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里面有个“南山”和“不老松”,它的真正涵义,只有到了海南的三亚你才能理解和认识。“南山”是天涯海角的一个佛教圣地,是真正意义上的南山。因为南山在中国太多了,南山南面还有南山,只有天涯海角这个南山,才是中国最南面的山。南山上生长着许多“不老松”,最老的有7000多岁。不老松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松树。它叫龙血树,恐龙时代就有的树种,被世界科教文组织称为活化石。为什么它能成为不老松?因为它的木质太差,木材不能用,枝叶不能烧,所以祖祖辈辈无人采伐,万古长存,成了不老松。再加上南山这个地方寿星多,百岁以上老人特别多,“百岁不稀奇,九十岁小弟弟”。三亚有个叫长寿谷的地方,我看到一张祖孙三代的合影照片,奶奶120多岁,孙女70多岁了。这件事,我写在自己的博客日记里,分享给朋友,得到了大家的点赞。

      第3个例子:(2014年)滚草的故事,一种会走路的植物。在美国,去往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路上,尽是荒凉的戈壁滩。基本上只能看到一种植物,呈枯黄色,球型状。据导游说,这一带干旱少雨,地上的植物叫滚草,最初是为了改善沙漠人工栽植的。

      这里昼夜温差大,白天烈日炎炎,夜晚有露水形成,滚草就是靠这点露水顽强地生存着。当冬季来临的时候,滚草会从土里将根收起来,缩成一团随风四处滚动。被人称为:会走路的植物,又名风滚草、马滚草。遇到水份或者春暖花开时,滚草又会很快地扎根安家,生儿育女。

      后来滚草越长越多,滚来滚去就滚出麻烦了。它携带病虫害随风滚到居民区,给居民带来疾病。它滚到了高速路上,给行车造成不安全因素,当地政府又开始千方百计治理滚草。

      在路边,我看到一球滚草,像个干死的草团子。导游说,别看它像死了一样,其实它还活着,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只要有一点水分,它就能扎根生长。

      在一个加油站,我们的旅游巴士停车加油。借此机会,我跑到路边沙漠上,一睹生长着的滚草的风采,滚草一簇一簇的,淡绿颜色的,开淡紫色的小花。导游说花还有粉色的。滚草的枝杆很硬,有些扎手,感觉有点介于草本与木本之间。

      看着这种生长在戈壁荒滩上的滚草,真让人感慨万千:大自然是神奇的造物主,造就了滚草不屈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我把自己对滚草的所见所闻编辑在《旅美见闻》一书中。

3、分享旅游快乐

      虽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出去旅游,出国旅游都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全民旅游、全民照相、全民微信时代了。

      出去旅游,毕竟是高消费。大多数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出去旅游不能像网上形容那样: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张照,回到家里什么都不知道。

      我想,有机会出去旅游观光进,做一个有心人,别光拍照,回来写篇游记,不光晒照片,还晒晒文章,让那些去过的或者没有去过的人看一看,既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

      我在石化公司时,公司宣传部长李长山就是一个这样的有心人。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博览了众多的名胜古迹,每到一处都要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后来专门出了一本书叫《山河情》,他送了我一本,我很喜欢看这方面的文章。

      当然,现在渠道多了,还可以通过网络、风光片直观地了解一些。

4、利于身心健康

      动笔写作,常动脑、不寂寞,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前几天,中石油老年创作协会开会,邀请我参加。我说,我不是会员参加什么会,结果我被会员了。到会一看,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有人坐轮椅到会。但是个个都不平凡,很精神、很健谈、很快乐。大多数人每年都有许多作品发表,有的人获奖证书用书包装来。对我的感触很深,写作可以让人精神永远健康!身心不老!

 (2018108日修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