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熟记忆之八十二:常熟籍清华建筑系学子回看家乡:“让我动容甚至惊叹!“

 黄山五星 2022-03-13

小编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篇来自2014年苏州理科状元,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常熟人金滢所写的《小城|无与伦比的美丽》。

金滢高中时就读于江苏省常熟中学,原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这个“建筑控”。如愿在清华读书的她,一个离家的学子,用对建筑的审美表达了对家乡的点滴情愫,她说:在外更觉家乡好。

在北京的第一年,在建院的纸媒(当时还叫《论建》)做了一个栏目叫“一方”,希望能留下对各自家乡建筑和生活的记忆,大概是很快夭折了。草创之时到处邀稿(拉着周边认识的文科生写文章),自己也兴冲冲写了一篇。

写常熟时,除了写吃的,就是写河水和小巷。老城中心都是白墙黛瓦的、立面上长着深绿色青苔的建筑,上大学前天天经过,熟悉到有些麻木。

以至于去周边所谓古镇玩时,从不觉得小桥流水黑瓦白墙的江南古镇有什么特别,甚至还觉得沿着石板街都是些无聊的商户,不及常熟城中。

这么多年一直生活在常熟,大概是因为太熟悉,只觉它是一个平凡的小城,没什么特别。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离开后,才发现常熟也有些特别。

参加建筑学院的专业面试,教授们的问题之一是常熟山水与城市的格局是怎样的,告诉我常熟和桂林是国内两个典型的山水与城市共生的地方

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课上,常熟是城市沿着水上交通线生长的例子,从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城市是如何沿着“七溪流水”延伸增长的。

至于自己,大概是在北京几年看多了大楼大路和灰色的胡同,回到家看到黑瓦白墙青苔时,亲切和陌生共生,感情反倒浓烈起来。江南不再是令人熟悉到麻木的美好,而是一次次让我动容甚至惊叹。

去年冬天,突然发现老城区很小,无聊时就会在老城区的巷子里走,一个人或是和朋友一道。旧而潮湿的,或者满是生活气息的,偶尔从街边院里飘出一句方言。去年的冬天暖和,一直在闲逛。

之后也都喜欢在老城区走。我特别容易被街道感动,也曾在宜兰的街头呆立,说不出话。大概因为处在某个美好的街道情境中,整个人浸泡在这个情境里,无法旁观,只好感动。

在特别窄的言子巷之类,会想起高中时和最好的朋友在清晨也有骑过这些小街巷,当时一路笑闹,不会注意太多。

五月走在泰安街,会突然被暮春小雨过后绿树葱茏,潮湿而舒适的空气激起道不明的情感。

冬夜和父母吃过饭走在引线街,沿街过年的灯笼鲜红,橙黄的路灯下周遭如同戏剧布景。

新年里白天吃了碗面出来在引线街走,树落了叶,黑白的房屋,红色的灯笼,无与伦比。

也会走在报本街和山塘泾岸老社区的窄窄小巷,不经意就路过一间旧宅,长长的过道里面看得到生着青苔的洗衣台和盆栽。

常走的几条街,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引线街和泰安街相连相似,是后建的街道,挤满文艺小清新的甜品店,但不碍街道的美。

冬日树叶落尽,空气冷冽,新年里挂起的红灯笼也好看。春秋树木繁茂,小雨后空气潮湿,也好。

冬日

春日

报本街被老式居民楼和各式旧店铺挤满,穿插些年代更久的旧宅,生活气息更重。不似引线街那样齐整的黑白房屋,灰色白色暗黄皆有。

山塘泾岸是因美食而接触,也是生活气息浓的旧街道,行走中会偶遇某个故居,两图分不清地点,干脆一并。

寒假出门不多,除了虞山脚下喝茶打麻将就是在街巷里散步,爱好已经向老年人靠拢。只是今天一时兴起,如言子巷、河东街同样好的街等没有刻意存图,待后叙。

江南小城美的不仅仅在街道,建筑的细节也美。从院子低矮的白墙角落露出的绿色的树冠,这一场景也是时时震撼。

又要去北京,再回来是夏天了,教我如何不想她。

(文章来源:金滢)

版权声明:本文系常熟广电i常熟工作组整理发布,版权为常熟广电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