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造法原》诠释

 蒙懂少爷 2022-03-13

二、垛头

垛头做法,可分水作及做细清水砖二种,庙宇用者,俱为水作,其轮廓简单雄壮。住宅用者,则尚精巧秀丽,除少数系水作须做外,俱用做细清水砖。

垛头墙就形式可分三部,其上为挑出承檐口部分,以檐口深浅之不同,其式样各异,或作曲线,或作飞砖,或施云头,绞头诸饰。中部为方形之兜肚,下部为承兜肚之起线,作浑线、束线、文武面等,高自一寸半至二寸。自墙而上,渐次挑出。

其上层挑出部分,依其形式及雕刻,可分为三飞砖,壶细口、吞金、书卷、朝式、绞诸式。侧面雕刻,以三飞砖为最简。以绞头为最富丽。兜肚正面方形,或略带长方。其面或平,或于中央隆起半寸余,称为满式。四周及中间刻方宕起线,或施花卉静物图案,两方宕间,则饰以百结、套线、插角、工字档等花纹。兜肚侧面或素平,或雕金钱、如意诸式。

其高度以三飞砖式为最低,纹头、壶细口次之,书卷朝式较高。三飞高约自一尺五寸至一尺七寸;纹头自一尺五寸至一尺九寸;壶细口自一尺九寸至二尺二寸,吞金、书卷、朝式在二尺左右。各式兜肚之宽,以墙宽及用砖而定。大部在一尺三寸之间。其全部高低,系于挑出部分以砖料皮数增减为收放,约占本身墙高(檐高)十分之一·五左右。

注:原文中“绞”头,应为纹头,是错字,以图13-1为证。

图片

二、垛头

垛头做法,可分混水作及做细清砖二种(图13-23)。用于庙宇的,都为混水作,其轮廓简单雄壮。用于住宅的,则讲究精工巧作,除少数是混水做法外,多数都用做细清水砖。

图片

垛头墙按形式可分三部分,上部为挑出承托檐口部分,以檐口深浅之不同,其式样亦各有差异,或作曲线,或作飞砖,或做云头,纹头等装饰。中间部为方形的“兜肚”(抛枋)。下部为承托兜肚的装饰线脚,作浑线、束线、文武面等线型,高自一寸半至二寸(40~50mm)。自墙垛头之外墙面向上,依次逐层挑出。

其上层挑出部分,照其形式及雕刻式样,可分为三飞砖、壶细口、吞金、书卷、朝板式、纹头等式样。侧面雕刻,以三飞砖为最简单。以纹头为最富丽。兜肚正面方形,或略带长方。平面上或光面,或中央突起半寸(14mm)多,称为“满式”。四周及中间镌刻方框并镶边线,或花卉静物图案,或内外方框套圈框线间,有饰以百结、套线、插角、工字档等花纹,兜肚侧面或光面,或雕金钱、如意诸纹式。

其高度以三飞砖式为最低档,纹头、壶细口其次,书卷朝板式较高级。三飞砖高约自一尺五寸至一尺七寸(400~480mm);纹头自一尺五寸至一尺九寸(400~520mm),壶细口自一尺九寸至二尺二寸(520~600mm);吞金、书卷、朝板式在二尺左右(550mm)。各式兜肚之宽,以墙身体宽及用砖规格面确定。大多在一尺至一尺三寸(280~360mm)这间,即一砖到一砖半墙厚。其全部高度,决定于挑出部分之砖料层数多少和深浅为准,约占本身墙高(檐高)1.5/10左右(图13~21图13~23)。

图片

三、包檐墙、塞口墙、照墙

包檐墙做清水砖者,其托浑、抛枋,飞砖总高,同垛头上部。其托浑起线,一如垛头。抛枋高同兜肚,面多作满式,枋边起线,两端作纹头装饰。抛枋之上出三飞砖,联斜砖以至瓦口。

塞口墙檐口做清水砖,做法较简。抛枋多作平面,满式则不常见。抛枋以上,多出三飞砖,水作则做壶细口。

做细照墙,普通与塞口墙同。托浑起线以上做抛枋,上出飞砖至瓦口,屋顶作硬山,筑纹头、哺鸡脊。其精美者往往于抛枋之上置定盘枋、坐牌科、架桁橼以承屋面。亦有施枋三或二重者,可谓备极华丽。用上下枋者,其下枋较高,上枋挑出数寸,枋之两端悬荷花柱,上复将板枋。下枋材料,用方砖或京砖,上枋用半黄或尺八方砖对锯。用三枋者,基下枋、中枋、上枋之间,以束编细,仰浑、托浑相联,安设牌科,屋顶以戗,结构颇似门楼,唯尺寸用料较小。

三、包檐墙、塞口墙、照墙

包檐墙做清水砖者,其托浑、抛枋,飞砖等之总高,同垛头上部。其托浑起脚,亦与垛头相同。抛枋高同兜肚,其面多作中心突起平面的“满式”,抛枋边起线脚,两端作纹头装饰。抛枋之上,挑出三飞砖,逐皮出挑大方砖,镶砌找坡面砖体连接瓦檐口。

塞口墙檐口做清水砖做法较简单,抛枋多作光平面,凸肚形之满式则不常见。抛枋以上,多挑三飞砖,混水做法则做壶细口为多数。

做细照墙,普通做法与塞口墙相同。托浑线脚以上做抛枋,上挑飞砖至瓦檐口,屋顶硬山做细砖处理,筑纹头或哺鸡脊。做工精美的檐口往往在抛枋之上置定盘枋、坐斗栱、贴砖细桁、橼以承屋面。也有加设三或二重枋形者,可称极其华丽。用上、下枋的,其下枋较高阔,上枋挑出数寸,枋之两端悬挂荷花柱,上盖“将板枋”。下枋材料,用方砖或京砖,上枋用半黄或尺八方砖对锯。用三层枋者,其下枋、中枋、上枋之间,以束编细,仰浑、托浑相联,枋面尚有雕饰花纹及安装小型挂落者。其上安设斗栱,屋顶翼作发戗,结构近似门楼做法,仅尺寸用料较小而已(图13~24~图13~27)。

图片

四、墙面

凡出檐墙、照墙、塞口墙,以及厅堂内部墙面,有作做细清水砖者,以资整洁美观。其勒脚则为扁砌,墙面则视面积之大小,作宽狭之镶边。镶边较墙面凸出或凹进,素平起线均可。墙面嵌砖,分方砖及半黄砖两种,方砖不妨斜嵌,半黄砖则宜铺,或裁成八角、小方、嵌砌锦样,其色泽古雅,光洁可爱。

四、墙面

凡出檐墙、照墙、塞口墙,以及厅堂内部墙面,有作做细清水砖贴面的,为了整洁美观。其勒脚有时为扁砌上口加浑线收边,墙面根据面积大小,作不同宽狭的镶边框。镶边较墙面凸出或凹进,光平起线均可。亦有墙面镶砖,分方砖及半黄砖两种,方砖尚可斜向镶贴面,半黄砖则宜平铺,或裁成八角、小方、嵌砌锦纹式样,其色形古雅,砖面更有烫蜡处理,光洁可爱。(图13~28)。

注:半黄砖系砌墙门专用(520×290×60)供做细加工外墙面使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