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老师说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

 昵称4X6owk9e 2022-03-13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意思是在湖边饮酒,看到了先晴后雨的景象。诗题中的“饮”字在诗中并没有着落,似乎诗人跑题了,其实不是,这是一组诗中的第二首。第一首是“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第一首介绍了早晴迎客,晚雨留客的情景,也点明了饮酒这件事,感情苏大学士在西湖边喝了一整天。

苏轼一生曾两次出任杭州地方官,第一次是熙宁四年(1071),36岁的苏轼任杭州通判,就有了疏浚西湖的想法。第二次是元祐四年(1089),54岁的苏轼出知杭州,他组织人民对西湖进行疏浚。他对西湖非常热爱,据统计,苏轼诗中直言“西湖”的诗就有60多首。这首诗是他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晴天的西湖。“潋滟”是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因为是晴天,能见度高,湖面上闪动的波光,流动的云影一览无余。甚至还可以看见剪水的帆船,如烟的金柳,威严的宝塔,含黛的青山。嗅得到甜腻的花香,听得到乳燕的呢喃。清早就在湖边迎接友人的诗人,乜斜着眼睛,不知道是醉倒了春风,还是醉倒了西湖。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写雨天的西湖。“空蒙”是细雨迷蒙的样子。晚间下起雨来,湖面一片苍茫。春雨尚没有“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力量,只顾绻缱缠绵的下着,在湖面上升起一层白色的纱幔。早间那清晰的天光云影变得模糊,变得暧昧,变得迷乱。金柳成了影影绰绰的美人出浴,宝塔化身朦朦胧胧的力士转身。青山若隐若现,在雨中守护三生的情缘。

需要说明的是,诗人并不是只重晴天的水光潋滟,雨天的山色空蒙,而是认为无论晴雨,西湖的山水都是美的。

三四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轻盈灵动,已成为西湖的不二标签,从此之后,评价西湖的诗句就再没有超过她的。西子就是西施,西施是生活在传说里的美人,世人都知道西施美,但都没有见过。苏轼把西湖比作西施,让传说中的美人有了具体的形象,同时也让现实中的西湖有了缥缈的灵性。这一句妙语,把现实与想象进行糅合,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风神固话成具象,确实是神来之笔。诗人把西湖的山水晴雨和西施的淡妆浓抹进行对应,认为美不是效颦捧心的蹙眉,而是骨子里的神韵和风骨。美人在骨不在皮,美不是如刘晓庆少女般的皮相,而是当如林青霞优雅老去的知性。诗人不是在讲西湖,而是在讲美学,他也不是在讲美学,而是在讲人生。天地变幻的朝云暮雨,不过是人生的折射。为何不优雅一些,唯美一些,把生活过得精致,过人生过得精彩?

看穿这一切的苏轼,又拿起酒杯,去品味人生的滋味,用宽厚豁达的心态笑着面对即将到来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小贴士:

苏轼写西湖的名篇除了这首外,还有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首词《南歌子·湖景》:“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苏轼是当时的偶像派。据说,有一天他游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一首古筝曲,苏轼为之写了一首词《江神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林语堂评价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