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阳病:四逆散

 为什么73 2022-03-13

少阳病:四逆散

少阳病:四逆散

【赵厚睿教授述】

今天我们讲少阳病的四逆散方证。

四逆散组成如下:

四逆散

甘草

枳实 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各等分

四药各等分,打成粉末,开水兑服送服,也可以用普通的煎服法。

《伤寒论》第318条条文如下: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少阴病”,有两层含义。第一,疾病本身是少阴病;第二,疾病不是少阴病,而是与少阴病有类似症状的疾病,需要加以鉴别。少阴病常有脾肾阳虚或心肾阳虚,从而出现条文中所述的症状。而少阳病也常会有条文中所述症状。我们认为条文所指应是同一疾病的两种病机同时存在。

四逆——阳气虚弱,无力运行到四末而手脚冰凉。

其人或欬或悸——三焦是阳气与水液运行的通道。阳气虚弱,三焦运行不畅,气停则水停。水停于肺中则咳;水停于心下,也即胃中有水饮,冲击心脏则会出现心慌、悸动。因此,治疗心慌常要治胃。

或小便不利——膀胱没有足够的气推动。

或腹中痛——肠道中气机不畅。“腹中”与“心下”的位置不同。腹中,指的是肚脐上下左右小肠大肠,而心下指胃。胃痛比较少用四逆散,若用一般也需要加减。胃痛常用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大小建中汤等。少阳病,气机不畅与三焦、肝胆都有关系。气滞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在大肠和一部分小肠的位置,会产生痉挛性的疼痛。

或泄利下重者——患者肠道痉挛,水液代谢不畅,停滞于肠道内,泄下稀便。

胡希恕先生认为四逆散的病机是热壅气郁,血行受阻而致四逆。咳在肺,悸在心。古人认为心胃相连。小便不利在肾,更确切地讲在膀胱。腹中痛、泄利下重,在肠胃。肠胃是一个统称,多数是指胃以下,靠近小肠和大肠偏腹部中下位置。大肠与肝相别通,这一部分与肝关联较多。

四逆散证的辨证要点是胸胁满、腹痛、大便溏泄。胸胁满是因为肝胆气郁,腹痛则是痉挛性的疼痛,按之不能减轻或者有包块。大便溏泄,伴随不畅感,迫不可耐。四药当中,柴胡主胸胁苦满,枳实治心下坚满,芍药主腹部痉挛疼痛,甘草和诸药缓急迫。

本人曾在2005年治疗过一位学生。学生当年18岁,腹泻三年。就诊时面色晦暗无血色,脸上皱纹明显,看起来三十岁有余。讲话声音虚弱,弯腰驼背,精神不振。患者肚脐左侧长有包块,口干、不喜饮水,大便日四五行,饭量小,手脚冰冷。患者找本人诊治前曾就医半年,无效。前医治法以温补脾胃为主,佐以补肾,但腹泻问题始终未得解决。后来,前医又将方中加入五味子、肉豆蔻等止泻,患者服用后虽大便减少至每日一次,但腹胀严重,且肚脐左侧出现包块,按之略痛。此病实际上并非太阴病,而是少阴病和少阳病合病。既有少阴病又有少阳病时,要合治还是单治?如果单治,优先治何病?针对该患者,本人优先治疗的是少阳病。开药三副,四逆散加蒲公英,其中用枳壳代替枳实,枳壳行气效果更佳。患者服第一副药后,包块即消除,当天大便次数由四次减为一次。第三副药后,大便开始成形。复诊时,换方,用四逆汤。服药一周后,整个人手脚温暖、精神振奋。嘱其自行购买附子理中丸善后。一个月后,患者各方面恢复正常。

有些医家认为《伤寒论》第318条条文错将“少阳病”写为了“少阴病”,实际上是在少阴病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少阳病的病机。因此,我们临床时,看到患者有严重虚证的身体,但又有当前实证的病机,则先治实再治虚。也可以考虑虚证、实证同治。针对上述病例,可以考虑将四逆汤与四逆散合用。

这种少阴病的虚寒,要不要用、可不可用止泻的方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前医用止泻方法后,患者腹胀严重并出现包块,提示不能用止泻的方法。但患者又非常虚弱,应该止泻。本人认为如果用止泻方法,同时应加四逆散缓解痉挛,用通的方法来止泻。这种在虚证基础上的痉挛,我们可以先解决痉挛,同时泻亦得止。也可以考虑在解决痉挛的基础之上加上温补之药,加入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等的同时,要配以四逆散。此时,便在温补的基础上增加了胃肠的动力,缓解了胃肠痉挛,使肠道更好地吸收水分,人体恢复健康。

【学生张彬按】

通过赵厚睿教授这几天的讲解,末学对少阳、三焦、肝等概念更为明晰了。

末学之前没有把肝胆、三焦与肠胃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经赵厚睿教授讲解后,末学对肠的痉挛机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上海绿谷药业研制出了全球第一款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创新药物,当中,有一项原理便是利用脑肠轴的关系。末学猜想这四逆散应该也可以治疗一些精神疾患,果然,看到了胡希恕先生的一些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