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妻子被魔王睡,自己被儿子杀,这个节度使有点惨

 巴西太守 2022-03-13

唐朝末年,宦官劫持唐昭宗投奔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以勤王为由起兵。凤翔是李茂贞的老巢,没那么好打,所以李茂贞的小弟们率先遭殃。邠州静难军节度使李继徽就是其中之一。

李继徽很小就被李茂贞养为儿子,也是李茂贞众多养子中较早出任藩镇节度使的,可见年纪和资历。乾宁三年(896年),他就在秦州天雄军留后任上被任为节度使。次年(897年),他奉命援助被西川节度使王建攻打的盟友东川节度使顾彦晖,但被王建养子戎州刺史王宗谨所败。同年,因李茂贞请求,他被任为静难节度使。宦官劫持昭宗前,李继徽曾奉命统领李茂贞所选的四千宿卫长安的军士。

但是,在朱全忠的长子忠武军节度使朱友裕的打击下,李继徽只坚持了三天。如果他知道后来会发生的事,也许他说什么都会选择坚持久一些。

为了表达投降诚意,李继徽提出改回原名杨崇本,以妻儿为人质。这事朱全忠可能还不好意思自己开口,既然是你主动请求的,朱全忠当然不客气了。

然后,杨崇本的妻子给杨崇本带了一封这样的信:丈夫你作为节度使,拥旄仗钺,却不能保护妻子。我现在已成了朱公的女人,今生无面目见你了,准备用刀或绳子自杀了。

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杨崇本气得直哭。即使朱全忠把妻子等家属还给了他,仇恨的种子也已经种下了。当时朱全忠刚刚摆平小弟平卢军节度使王师范,也没有太多精力消化杨崇本的地盘,使得杨崇本仍然留在节度使任上,也就仍然有和朱全忠翻脸的资本。

毕竟身边就有自己的老干爹,不认白不认,杨崇本重拾了李继徽的身份,写信喊爸爸一起勤王,匡扶唐室!

在李茂贞父子的号召下,众多藩镇都表示要讨伐朱全忠,朱全忠迫使昭宗下诏谴责李茂贞、李继徽父子,迁都洛阳,再杀了昭宗,改立幼主哀帝;派华州镇国军节度使朱友裕备战,命鄜州保大节度使刘鄩鄜州,撤到同州。李茂贞父子联合西川节度使王建进犯关中,朱全忠命王重师雍州(长安)刘知俊同州抵御。

天复六年(906年),李茂贞集合了李继徽和保塞、彰义、保大三镇联军六万攻打朱全忠的小弟夏州定难军,列十五寨,军势很大,定难军求救于朱全忠。朱全忠命刘知俊、康怀贞相救。刘知俊受命为西路行营招讨使,先攻保大军,俘获坊州刺史刘彦晖,先在幕谷打败李茂贞、李继徽,再于美原以五千军败李继徽六万大军,杀二万余众,夺马三千余匹,擒列校百余人,李继徽等仅以身免,被迫撤回邠州。鄜州、保塞军治所延州等五州沦陷,李茂贞军从此不振。

朱全忠代唐建立后梁后史称太祖皇帝;李茂贞以唐朝遗臣自居,因为封号岐王,他的政权史称岐国。王建则称帝,政权史称前蜀。天复八年(908年),李茂贞、李继徽、王建再次合兵攻打长安,并喊并州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一起行动,但这次三方联军的进攻无果,且李茂贞又在幕谷大败,仅以身免。

当时,岐国已经收复了保塞军。但同年,保塞军节度使胡敬璋去世了。胡敬璋还有个名字叫李彦璋,他是李继徽的养子

李继徽派部将刘万子去顶缺。但刘万子到任后,很快因暴虐失去军心,且他还与后梁勾结。于是次年,李继徽让李彦璋的养子延州牙将李延实在李彦璋的葬礼上杀了刘万子,接掌保塞军。李茂贞家的收养关系已经延伸到曾孙辈了。

保塞马军都指挥使高万兴与其弟高万金等三十八人闻变,率部投降刘知俊。刘知俊奉梁太祖命会合高万兴,攻下丹、延、鄜、坊四州,李延实被俘后投降,岐国任命的保大节度使李彦博、坊州刺史李彦昱都弃城而逃,保塞军和保大军都被后梁占领。这个李彦博也是李继徽的儿子,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就不知道了。

李茂贞、李继徽父子总是吃王重师、刘知俊的亏,心里可能别提多恨这二位了。然而这一年,风水轮流转,朱全忠杀了王重师,刘知俊害怕,叛投了李茂贞,还是带资入股,把自己治下的同州和顺手夺取的华州、长安都送给了岐国!虽然梁太祖很快做出反应收复了这些地方,但刘知俊的加盟仍然令李茂贞喜出望外,至于李继徽会不会百感交集就不知道了。

下一次出兵,李茂贞、李继徽、刘知俊一齐出动,再约了李克用,一起攻打朱全忠的小弟灵州朔方军和定难军。梁太祖派陕州保义军节度使康怀贞和华州感化军节度使寇彦卿攻打静难军,围魏救赵,攻占宁州衍州庆州。刘知俊回救,大败康怀贞。但岐国终究没能实现夺取、夏的目标。

天复十一年(911年),同样的四个人又来了一次,目标是夏州节度使李仁福,虽然抓住了夏州没兵没粮的战机,但梁太祖命名将李思安和镇守华州的大佬杨师厚相救,所以刘知俊虽然率领岐军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还是没能完成目标。

短短三年后,岐国便遭到一记来自内部的重锤:李继徽,这个被朱全忠戴了绿帽子的倒霉人,又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彦鲁毒死了!

岐国虽然处于五代十国时期,但连“十国”之一都不算,所以岐国的臣子们也没什么像样的传记。就连李继徽生前曾获得名誉宰相荣衔中书令的事,还得靠李彦璋墓志才能为人所知。所以,无论这一切的背后是良心的泯灭、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根据现有资料根本无法还原真相,也许只能简单推测为发生了事关静难军接班人之争的宅斗,毕竟李继徽可考的亲子和养子加起来多达十三人。李继徽的父爱还不止于此,他在战乱中杀了夷州刺史唐涣以后,竟然还收容了唐涣的妻儿,一点也不怕唐家少爷报仇。唐涣很可能是朱全忠的手下,而且从地域上看,他的刺史应该是领,如果赴任了,李继徽是够不着他的。

唐涣的遗孤叫唐谷,后来改了姓,但不至于给杀父仇人当儿子,只因后来石敬瑭建立后晋,姓唐的都得避讳,他只能改姓为陶。

李彦鲁杀了自己的亲爹后就夺权上位了,也没见李茂贞这个凶手的爷爷兼死者的爸爸有什么反应,大概死者不能复生,若是李彦鲁能镇住地方也就凑合着过吧。

然而李茂贞也高估了李彦鲁的能力——李彦鲁才做了四个月节度使,便被李继徽的养子李彦康杀了。李彦康还有个名字叫李保衡,也许是本名。

这看起来好像养子比亲子孝顺,还会给养父报仇。如果李保衡以为父报仇居功,自任为下一任节度使,可能李茂贞也会因为没有反对的道理而顺水推舟。但李保衡接下来的动作,却是比李彦鲁更令李茂贞无法原谅的。

如果考虑到当初的绿帽子,那么李彦鲁有可能是朱全忠的种子,但其实可能性并不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他是嫡出;2.他是母亲被朱全忠控制期间怀上的。然而李彦鲁的生母和生年都不可考。而且,如果他真的自认为后梁皇子,应该早就带着地盘投靠后梁认祖归宗了;但最终迈出这一步的不是他,而是李保衡,后者还以此为资本当上了后梁的华州节度使!

这事还有更严重的连锁反应:李茂贞不甘心,派刘知俊去收复静难军,然而后梁所任的节度使霍彦威不但会坚守,还把俘虏都还给刘知俊,感动得刘知俊不想继续攻城了。等梁军救兵到了,刘知俊只能无功而返。而就在他出征期间,先前已经翻脸的前蜀攻破了秦州天雄军,抓走了他的家属,此举摧毁了李茂贞和刘知俊之间的信任,最终导致刘知俊二次跑路去前蜀和家人团聚。

同样是人地全失,输得彻底,四大皆空,但李继徽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这些巨大的落差和痛苦只能留给李茂贞自己承受了……

IOS系统打赏通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