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醴泉[薄酒]

 见青黄 2022-03-13
醴泉
其他百科词条
薄酒
醴,薄酒,泉水的味道像薄酒的,叫醴泉水,又叫甘泉。醴泉有多重涵义:1、唐太宗九成宫(今陕西麟游)避暑时掘地成井,命名“醴泉”,后魏征为文,欧阳询书写成《九成宫醴泉铭》。2、泰山醴泉,一位于泰城上河桥西侧天书观遗址内,二位于岱庙内。3、醴泉村,即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官桥镇,为北洋军阀皖系将领,陆军上将、远威将军徐树铮之故乡。4、《尔雅·释天》言: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故也指甘雨;及时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醴泉
又称
甘泉
拼音
lǐ quán
典籍出处
《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昆仑开明北有)甘水。”郭璞注:“即醴泉也。”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醴泉村
陕西醴泉
简介
陕西省醴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1964年更名为礼泉县。“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出自《礼记》。醴,甜酒;醴泉,甘美的泉水。天下醴泉万万千,而以醴泉名县者只有位于咸阳的这一个。在礼泉县境内有万亩的礼泉湖景区。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参见《尔雅.释天》“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
《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
《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醴泉:养生术语。谓口中津液
《黄庭内景经·口为章第三》务成子注:口中津液……一名醴泉。
《医心方》卷二七“用气第四”:唾者凑为醴泉。
庄子·秋水》: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功效
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见“半天河”条下)、消渴、反胃霍乱等。治病以新汲水为好。醴泉具有中医养生作用,主治心腹痛和不能适应邪恶的气候和环境而得的各种病,都适宜在泉边饮水,又可以治愈消渴和反胃吐泻。 
泰山醴泉
泰山醴泉,一位于泰城上河桥西侧天书观遗址内,二位于岱庙内。天书观是泰山脚下著名道观之一,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初名乾元观,后改为天书观,是宋真宗封禅泰山的历史见证。
据《宋史·礼志》载:大中祥符元年(1008)四月,真宗遣经度制置使王钦若至泰山,安排有关封禅事宜。五月,泰山西南麓有醴泉涌出,泉涌如喷,甘美香甜,是祥瑞之兆;六月,宋真宗下诏,于泉上建亭,名灵液亭。6月6日,木工董祚称:于灵液亭北树枝上见黄素书,宋真宗亦自称夜梦神人向他宣告赐天书于泰山。宋真宗下诏,在降天书的地方建殿,以“天贶”为名,大赦天下,改元大中祥符,到泰山封禅。大典告成后,下诏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加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泰山周围七里内严禁樵采,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后真宗撰书《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刻于岱顶大观峰天然巨石上。宋真宗封禅泰山后,天书观成为盛极一时的宗教活动场所,时占地数十亩。
清乾隆三年(1738),天书观毁于大火,遂废。1936年,民国地方政府曾在天书观内设乡村师范学校。观内明嘉靖十二年造十三级铁塔一座,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炸毁,只剩三层。新中国成立后,天书观改建为政府粮库,铁塔与醴泉石碑移岱庙保存。1985年,泰安市政府修建东岳大街时,天书观被一分为二,东岳大街从中间穿过。原天书观内的灵液醴泉,因位置在东岳大街人行道上,予以加盖保护。为再现醴泉原貌,1999年4月,在天书观游园南甃砌为井,重建醴泉,并立重刻醴泉碑一通和天书观遗址标识石一块。
湖南醴泉
据记载,除泰山以外,中国湖南也有醴泉记载,比如湖南省醴陵市。
参考资料
[1] 本草纲目水部·醴泉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6-03-22]
[2] 醴泉 · 企业[引用日期2012-11-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