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考古发现,在红山时期古人們已經製作出众多的乐器。在前面《千奇百怪系列(2)——罕见的红山玉(2.0)》的文章中已经详细地论述了红山玉埙。 除此之外被發現的还有:红山时期的排箫:红山时期的陶埙红山时期的陶鼓。 红山时期的骨笛;红山时期的玉笛。 我收藏的這件宝贝: 長180MM;直徑20MM;內孔9MM;音孔4MM;孔距40。通體已經變質,也就是俗稱的雞骨白。 這隻玉笛有幾個特殊之處,這也是其珍貴之處: 第一處是:此玉笛具有三個音孔。 一般事物都有个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像笛子的发展一定也是这样的规律。最先出现的一定是单孔的哨,然后是两孔、三孔、四孔,逐步发展到“宫、商、角、徵、羽”。 這三孔笛,推測是:古人對音樂還在探索中,笛子还没有形成标准的制式。先人只是根据自己经验和爱好的制作出不同孔的玉笛。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笛子应该比五孔的年代更早一些。所以应该更为珍贵! 第二点特殊之處是:此玉笛腰部竹節狀的裝飾。 首先,當然是為了美麗而做的裝飾。说明古人已经有了对美的追求。不但演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而且还制造出赏心悦目的玉笛。 其次,明显提示當時已經有了,使用竹子作为材料的笛子。只是竹子很难保存几千年,所以现在我们未发现有竹笛的遗存。 再次,相对竹子来说,用玉来做笛子就格外的讲究了!说明这个笛子不一般。不仅仅是为了奏乐,还为了显示主人身份。估计这玉笛只有在非常重大的祭祀场合下被请出来使用。 第三,对比馆藏的那根破玉笛,我这个品相算是相当完美了,堪比国宝吧?!!😂😂😂 馆藏玉笛: 一图辨真伪。 這件對內行人來說,是一眼大開門的。内行鑑定就只需看这張图就可以了。玉料的开裂就像花一樣缓慢地綻放。裂纹是延著玉石的機理,反反复复開裂、沁润、开裂、沁润慢慢形成的。这种自然開裂是幾千年时间雕刻的杰作,絕不可能是人工可以模仿的。 下面再提供几张细部图共大家辨识。 无论提供多少照片,对宝贝的真伪总还是有争论。古物鉴定一直是业内一个头疼的话题。100个人,能有120种说法。将来,还是要靠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否则,争论一直会下去。 精品欣赏——元青花巅峰之作《三英战吕布》之“美髯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