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生活气息最浓的小镇,中国百强镇第5名,江南民居古朴景如画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3-13

本文转自:黄杨军摄影

旅行途中用相机刻录时光、行摄乡土、看古村镇,平凡的生活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黄杨军与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久住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我们或许已经很少有机会去感受传统民居的魅力,越来越多的老建筑成为废墟,然后消失。当我们回过头去认真思考,才发现民居是最美的房屋、最宜人的居所,那一砖一瓦之间,无不融入着当地的景观、地域的文化,承载着家的记忆。

时间,从不止步,一往如前,传统民居也淹没在时间长河里,渐行渐远,城市化的脚步也不曾停歇,大多的民居,伴随着拆拆拆,早已不复存在,还是有少部分的民居,终究被保留了下来,只不过是被保护着,变成了旅游景点,吸引着人们去参观,去拍照,不过都只是带着眼睛很少人真正感受其中存在的美。

王其钧说,中国人住在文化里,“民居是文化的凝结”。一片片土瓦,为远古牵线将淳朴凝聚,睦邻亲情融合欢声笑语,在老屋檐缠绵,虽然低矮,难同现代比肩但温暖而清新的,泥土气息能将人心拉近,远离孤独美梦常留心间。小桥流水入梦的江南人家,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灯火温暖的北京四合院,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草原上的蒙古包,客家的围龙土楼,岭南的镬耳屋,云南的一颗印,广西的杆栏式,傣家的竹楼,土家的吊脚楼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存在形式,江南民居更是因为小桥流水人家景色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

江南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浙水乡注重前街后河,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中国人,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如今我们看到的建筑多是钢筋水泥的楼房,要欣赏江南民居的美还得走进那一个个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中,苏州同里古镇就是这样一个水乡民居依河而建,当地人依然生活着的美丽小镇。

江南小镇的基调多为宁静与闲适。而古色古香的石桥,粉墙黛瓦的民居和荡漾水面的乌篷船,则是连接历史和今朝的小镇素描。有人这样描写:“同里是一座幽雅恬静的居住型江南古镇,既有园林式的水乡景致,又有东方威尼斯的人文情调。这里的古典园林与苏州的园林相比,尽管规模较少,但精巧适度,简朴淡雅,最典型的当属退思园。退思园水面过半,建筑紧贴水面,园若浮于水上。园内绿水荡漾,古色古香,犹如步入天然的水墨画之中,真可谓“莫道园林小,佳景知多少”的写实。”

众所周知,江苏省现在的经济水平是全国第二,仅次于拥有两个一线城市的广东省。苏州市作为江苏省的经济“一哥”,比省会南京的经济还要发达,苏州市的经济发展能到今天这个高度,自然也离不开其市内的各个县城乡镇的共同努力。2019中国百强镇榜单中,江苏省入围38席,其中吴江占4席,同里镇列全国百强镇第5。同里能有如此强的经济,是离不开同里古镇的吸引作用的。

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古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漫步同里处处都是传统民居的身影,这里有生生世世留存于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归属感,走再远的路,它也似乎能让我们找到自己。

江苏生活气息最浓的小镇同里镇,中国百强镇第5名,水乡同里江南民居古朴景如画。拍植物、拍农村、拍老屋、拍古建筑古村镇这些我们身边亲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