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隐元隆琦——日本有座黄檗山

 Kath2633 2022-03-13

图片

黄檗宗

隐元隆琦


林曾昺的母亲龚氏不识字,从未踏出过万安乡半步。

丈夫经商已数年未归,极度的不安全感催使她紧紧守住唯一的儿子。

家业日耗,曾经过目不忘的神童抛下书本耕樵为业,成了养家之人。

命运让他过早地清醒。

秩序总像无形的枷锁,它教导孩子沉默,学会理性且行为成熟。

几乎被剥夺一切时间的男孩总会在深夜放下活计,开始心灵漫游,不停做梦。

心灵随着奔流不息的黄檗山下的迳江水, 遥想先贤林肃翁作儒林巨擎…

望浩瀚星河,幻想着乘钓槽大船驶向远方。

图片

二十岁的那天,龚氏为儿子私定了亲事。

旧家庭破灭了,新的家庭必须尽快继承。这是传统福清人的世俗逻辑。

她何曾想过,男孩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早已过上了分裂的生活:

表面逆来顺受,心灵渴望自由。

“父亲不在,诚为不孝也。吾志在面父后成家!”

林曾昺的话触动了母亲的心灵。

不论前方是否通向自由,他都决心踏上路途。

图片

北上豫章,然后顺长江东下。从绍兴至舟山,林曾昺一路寻找父亲的踪迹。

直到他看见鳌江边立起的那座花岗岩镇魂塔。

男人们曾在这里挥手道别,驶向兴化湾。

茫茫大海召唤着多少福清男儿的心灵。

贫瘠的土地没有退路,向前开辟或是唯一的选择。

林曾昺终于知道了父亲的归宿。

七年寻父之旅磨平了脚掌,同时将福清男人的命运一层层剥开给他看。

从那刻起,林曾昺清清楚楚看见了世俗残酷的链条。

他放弃了梦,从此不再幻想。

图片

母亲的思念至死不渝,归乡的儿子亦从未戳破真相,维系着温柔的谎言。

她的眼里,人在家在。丈夫归帆不远,林曾昺也永远是他的儿子。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二十九岁的林曾昺安葬了母亲,独自离开万安乡,登上黄檗山。

当年二十九日,林曾昺成为了万福禅寺的僧侣。

“此子真菩萨之使也。舟山潮音洞主。”

鉴源在一封手信中看到了男人的足迹,为他送上了第一份期许与祝福:

“隐元隆琦。”

得到新名字之前,男人早已获得重生,告别了过去。

不愿作寒冷海雾上迷路的亡魂,更不会成为某个家庭徒劳的念想。

哪怕此世孤身一人。

图片

破寺一座,僧俗来去。

混乱的时代令懂佛法的人内心矛盾斗争,不懂佛法的人则有时活得如野兽一般。

鉴源作为守护者,看似严厉,却又给予在场者完全的自由。

隐元担心人多嘈杂,鉴源则说“任俗无妨”。

全新的生活、奇特的理念正在引领着隐元的思考,构成他的行为。

隐元高高的颧骨,黝黑的肌肤在教条主义者眼里,是缺乏智慧的象征。

他们的嘲讽犹如解开隐元枷锁的钥匙,最终打破了沉默,成就了自由的呐喊:

“智慧遍界不曾藏!”

忍受了越久,这股呐喊就越恢弘、激荡。

它唤醒一个人从芸芸众生中脱离出来,追求真正的自由。

图片

鉴源无时不刻聆听着隐元的心声,守护是他的责任,指引亦是他的义务。

他遥指浙江,那是冒险家的竞技场,英雄的诞生地。

隐元却踏上京师之路。

黄金之都遍地是贵,一切只求报答师恩,为黄檗古寺添砖加瓦。

谁料北方战事正紧,混沌一片。隐元只好折返江浙。

鉴源的开放式教育朝向着对真相与奇迹的追求,但隐元自身也抱持着一些必须恪守的理性原则。

图片

很快隐元就意识到,理性原则在数千冒险者竞技场中乃是白费功夫。

这里的人不讲道理、行为越格、疯疯癫癫。

在这些超越理性的行为言语中,有的人扮演英雄,有的人是真英雄。

分辨乃惘然。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晓得。

从泥土里生长的隐元,凭着自然之感知与经验,遇到了两位古英雄后裔 ——

密云圆悟,费隐通容。

这两个老汉乃群英中最高明、最残忍的狩猎者。

他们的行为变化莫测,心情时好时坏。常以仁慈引诱,又亲手捏碎希望。

图片

《心同虚空界》密云圆悟笔 东京弘福寺藏

直到被逼得走投无路,隐元才幡然醒悟:

他们的疯狂即是自己的疯狂,他们的残忍也是自己的残忍。

天启六年(1626)的炎炎夏日,隐元剥去了遮蔽灵魂的羽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他不再追求自由,他本来就是自由的。

原来密云与费隐的残忍是一种仁慈。

这种仁慈是真正的美德。

图片

   《乘兴山登映日辉》费隐通容笔 私人藏

崇祯三年(1629)初春,隐元带着报恩之心,回到了黄檗山万福寺。

他曾经只想为黄檗寺添砖加瓦,如今他有更宏伟的目标 —— 

继惠能之后,重建伟大的学堂,提振人心。

金粟山的英雄师徒三代密云、费隐、隐元同时踏入黄檗寺之时,福建禅林的黄金时代再度降临。 

新黄檗寺十年星夜兼程,又得叶向高、林伯春等贵人倾力相助,俨然成为东南第一法刹。

人们将隐元比作希运再来,抑或是某个古代英雄之名讳,都是虚空一场。

图片

《黄檗山》隐元隆琦笔 京都万福寺藏

古英雄已逝。

他们的亡魂只能作为一种永动精神,继承于冒险者身上。

当隐元之名响彻黄檗山时,也是他回到芸芸众生的开始。

废寺荒山、动乱战场、十字街头…他的身影无处不在,冒险从未结束。

唯有不停开辟,精神之树才能长青。

图片《步行骑水牛》隐元隆琦笔 私人藏

许多年后,隐元终于在一封信中再次聆听到了大海的声音。

虽是来自异乡长崎的海,但字字句句,情深意切,召唤着隐元。

日本禅林萎靡枯竭,兰溪、一山、清拙后几乎无人领首。

长崎兴福寺住持逸然性融拳拳之心不仅为了禅林现状,更是无数在日华人的未来:

文化之根不能断。

图片

《喫茶去》逸然性融笔 大阪岛田氏藏

“请让我代师渡海!”

学生也懒充满了冒险精神,说走便走。

匆忙起帆的代价是惨痛的,再坚固的船只遇到大海深处的飓风都将溃散。

“子债父还!”

弟子的悲剧决定了隐元破釜沉舟似的行动。

五十八岁高龄的他乘上郑家军的大船,亲自谱写挽歌。

原来命运的链条一直没有消失。

海召唤不息,游子步伐不止。

巨浪之上,最令人难忘的是隐元的坚毅,那势必成就不可能之决心。

他目空一切。视规则为无,任凭自然呼啸。

黑色浪潮面前,只有这样的人能担当真正的舟主。

图片

《破沙盆》一行 隐元隆琦笔 私人藏

日本承应三年(1654)七月五日夜,隐元一行抵达长崎港。

他是日本人眼里的异乡人。他的行为熟悉又陌生。

他是中国人眼中的启蒙者。人们因他满怀希望、欢喜雀跃、举办恢弘的仪式。

幕府有时将他高高捧起,作为稳定在日中国人社会的标尺。

有时候却又将前路封尽,打算用旧秩序混乱他的节奏,改造他的思想。

百年前兰溪怒目、一山默然的旧戏再度重演。

“云月溪山,无同无别!海天荡荡欲奚为。冷笑乾坤胡太窄!”

英雄哪瞧得起什么秩序原则。

他只带来一样东西,那便是冲撞。

冲撞昏沉、击散传统、勇决直截!

图片

《八十自祝》隐元隆琦笔 京都万福寺藏

隐元在前往摄州普门寺的路上,当地城主因贪其墨迹而不得,恼羞成怒将他软禁。

“裁宋画原上赞,续新纸给您作赞!”

“古人已有赞,我不作。”

“你有异心!”

“那我回中国。”

威逼利诱对一个没有利害关系意识的人起不到伤害,反而会变成昭示英雄胜利的号角。

当世日本著名画家狩野探幽,大德寺妙心寺派的塔头龙溪、竺翁早已等待这个真消息许久。

他们联名公文,呈上幕府,解救隐元。

图片

《寒山拾得》隐元隆琦赞 狩野探幽画 私人藏

妙心寺的龙溪宗潜遇到隐元的那一刻,他终于回忆起了一些过去的旧常识。

原来京都是大唐的孩子,紫野大德寺流的是径山的热血,古书上宣讲神话的英雄是有肉有骨的。

龙溪以热泪点燃自己。

他改名换姓,丢下紫色华服,打算永远追随隐元。

然后许许多多的人开始行动起来,聆听神秘的感召。

他们开始用全新的视野回到来处,一探究竟。

图片

《三十年前恨未消》龙溪性潜笔 富田庆瑞寺藏

图片

僧侣、武士、流民、贵族、遗民.....等待启蒙的人聚在一起。

他们聆听隐元的道说、模仿其言语、扮演全新的角色。

至此,唐音踏破古老京都防线。

幕府此刻终于明白了,冲撞并不意味着破坏,而是全新的融合。

宽文元年(1661),京都宇治太和山改换旧面貌,更名黄檗山,于此地立起一座崭新的万福寺。

这里的砖瓦草木皆复刻福清黄檗山万福寺,造像皆由范道生跨海而来亲手打造。

这里仪礼念诵的口音是南京官话,茶食都是福清口味…

一切的细节都遵循着隐元内心的样貌。

图片

茫茫的海对岸燃着斗争的残酷烈焰,深知归帆无期的隐元再度看到了命运的链条:

海上之路意味着永恒迷途,直到无路可归,最终复归平怀。

于是隐元将万福寺大门敞开。

为了那些走在路上的游子、不幸的迷途者。

图片

图片

宽文十三年(1672)八十二岁的隐元老人静默离世。

被称为黄檗宗的接替者们书写、立碑、印册,几乎使出浑身解数来悼念这位英雄的死。

日本后水尾法皇连赐谥号,隐元的故事如史诗般纵横江海,街巷传唱。

“历观古来东渡初祖,嗣法者三四代后即断绝。若本山无人,当去唐山请补,使法脉绳绳不断!”

隐元写下预言,后人也谨守遗戒,维系着黄檗血脉。

图片

《病中偈》隐元隆琦笔 私人藏

图片

《遗偈》隐元隆琦笔 万福寺藏

尽管没有人知道,下一艘承载着英雄的大船何时抵达。

失去了隐元的黄檗宗是否还能再续辉煌。

他们只好设计一套繁复恢弘的仪式,不断重演英雄渡海的故事,激起大家对崇高的无限遐想。

演员究竟只是演员。

一套没有变化的剧幕终会渐渐被时间所遗忘。

图片

“原来那是一个多么透明、简单的世界!”

顺治四年(1647)泉州开元寺。

三十六岁的木庵一头扎进无光洞穴,完成与古老精神之唔面。

年轻的旅人终于在千辛万苦中跻身不可思议的历史,成为了如恩师隐元那样的临济英雄。

但他始终无法理解师父东渡的行为。

社会在不停坍塌,末世之火熊熊燃烧,信仰逐渐走向灭亡...

作为英雄的后裔,为何不挺身而出?

“开辟东瀛,如石女生娃!”

那日在厦门送别师父时,木庵满怀沮丧。转身担当黄檗山家业。

图片

从小失去双亲,活在苦难与孤独中的木庵拥有异于常人的忍受力。

他忍受饥饿,接纳逃兵。忍受非议,守护无处躲藏的遗民,拯救那些失去家园的流放者。

直到有一天,逃兵燃烧经卷取暖、遗民出卖寺庙、流放者为争夺粮食而头破血流。

超强的忍受力反而将木庵的原则狠狠破坏,体会到了彻底的无助。

不可拯救的人性之堕落令他近乎绝望、身心俱疲,此身犹如活在地狱。

年轻的英雄终于褪去了所有理想与期待,换了一双眼去看这个世界。

他开始在毫无希望的沉沦中学会原谅、在硝烟中敞开心扉。

图片

《庭前柏树子》一行 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当渡海而来的消息再度到来,召唤着木庵的行动时,他毫不迟疑上了船。

旧黄檗山的一切并没有被抛之脑后,而是清晰地铭记在他内心里。

他终于在行动中经验了隐元的本怀,踏上了命运注定般的道路。

隐元之后,唐山来的木庵是否将高举法杖,吹响新黄檗的号角?

人们期待着全新剧目,侧耳倾听不一样的故事,心安理得地享受和平与伟大之延续。

但木庵早已脱胎换骨。

他并不是纯粹旧黄檗的继承者,也不是伟大新黄檗的开辟者。

那个曾经永远走在路上的游子、最不幸的迷途者终于在虚空中找到了归宿:

从芸芸众生中来,到芸芸众生里去。

他原来一直是他自己。

图片

《第一义》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隐元隆琦 墨迹


图片

《隐元自赞顶像》隐元隆琦赞 传喜多元规画 私人藏


图片

《选佛场元隆笔 万福寺藏

图片

《大觉尊》隐元隆琦笔 私人藏

图片

《狮子吼元隆笔 早稻田大学藏


图片

《宝鉴炤无私》一行 隐元隆琦笔 私人藏

图片

《雪》置字 隐元隆琦笔 万福寺藏

图片

《祖道亘千秋》一行 隐元隆琦笔 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片

《方丈》隐元隆琦笔 万福寺藏


图片

石径傍小屋》禅诗 隐元隆琦笔 私人藏

图片

《桂月》置字 隐元隆琦笔 私人藏

图片

《参禅人须着力》法语 隐元隆琦笔 私人藏

图片

《闻大殿已成信札 隐元隆琦笔 私人藏


图片

 隐元隆琦 木庵性瑫 即非如一二行合笔 永福寺藏


图片

《心月》隐元隆琦笔 私人藏


图片

《十八罗汉画赞》隐元隆琦赞 逸然性融画 万福寺藏





木庵性瑫 墨迹


图片

《木庵自赞顶像》木庵性瑫赞 喜多元规画 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片

《纵横不是尘》一行 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图片

《喜刻藏经偈》 木庵性瑫笔 宝藏院藏

图片

《心雄日月辉》一行 木庵性瑫笔 京都万福寺藏

图片

《飘》置字 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图片

《牟尼释尊》一行 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图片

《初祖达摩大师》一行 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图片

《贤乡远送赵州茶》禅诗 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图片

《观音自赞像》 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图片

《闲窗任月明》一行 木庵性瑫笔 波利斯美术馆藏

图片

《山花开似锦》一行 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图片

《梅》置字 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图片

《真奇古》 木庵性瑫笔 私人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