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海现代诗社】纪念潘天寿诞辰125周年⑩潘善飞:潘天寿和冠庄(组诗)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03-14




潘天寿和冠庄(组诗)




文/潘善飞

楼下道地.慕荆堂




六部军使潘展后人

以“读书起家,科举入仕”为荣

天寿自幼聪慧,被寄予厚望

“慕荆堂”祖训,面命耳提

“诗书勤读,重道尊师”

田真分家,荆树流芳

曾祖父,学纯家风誓词

祖父,期照家道兴业

父亲,秉璋书法启蒙

因儿子不循规矩,笔法出轨

大骂——纯属“无赖字”

谁料想,儿子的“无赖字”

竟是一代大师盖世书艺的雏形

祖母出身名望,教子有方

英列传奇,族人先贤

方孝儒灭“十族”不从燕王篡位

王锡桐反洋教英勇气概

小天寿切记于心,耳濡目染

刚正坚毅的种子

在天寿幼小的心灵发芽

从此,大写“人”字

在潘天寿身上动笔起运

★上屋道地.新书房




提书篮跨入上屋道地

进宗塾,学诗文

尤被描红墨映所吸引

一日一张黄皮纸从此形成

以致,终身伴随

“新书房”改宗塾为学堂

重文章轻书画

塾师墨守,规矩严肃

天寿心有所属,日日早到

躲西厢房角楼,借窗偷光

聚神临摹《绣像水浒传》场景

继而,一发而不可收

为日后相遇县城缑中

开明校长吴寅

高等学堂同窗严苍山

恩师徐履谦

搭上引桥,铺好路基

他们一路引荐

一路指点,一路拓展

尤为《介子园画谱》

为天寿思路大开,画路大展

那年正值14岁少年

意决,立志成“中国画画家”

★浦水.谢钟山




谢钟山又名大中山

“中山至吾里,相隔水一湄”

山脚下流淌的大溪水

是鱼虾蛙蟾的乐园

是昆虫飞鸟的家

也是天寿和同伴的世外桃源

每当放学,假日

他们与鱼虾蛙蟾共语

分享夕阳彩虹

他们与昆虫飞鸟同飞

惬度春花秋月

有时一坐就是一晌午

一坐就是一黄昏

夕阳西下

一个小男孩坐在溪头

凝目回曲倒流的溪水,发呆

远处妙香寺钟声传此即止

谁也不曾想——

在他未来的人生历程中

也会这样,回流倒曲

早年篆刻——

“家在中山溪畔”

正是潘天寿把家乡刻在

心里的最真表白

★大墙弄.前祠堂




大墙弄,昔日冠庄的繁华墙弄

店铺林立,人流纷纷

小天寿常去赶集,赶热闹

半晌买根油条,悄摸炭翁白炭

是他最开心的事儿

前祠堂,冠庄潘家的大祠堂

聚会,做戏,大排场

月月有新事,年年有大戏

小天寿怎能错过

约同伴,穿小巷

再过闹市大墙弄

冲进祠堂挤人群

非要挤最前排,否则决不休

童年的快乐祠堂

潘天寿怎么也想不到,晚年

将负“莫须有”罪名,押返站台

当着众乡亲的面

挨批斗,受侮辱

前祠堂门梁依旧,戏台依旧

此番伤感寿公怎能承受

(诗行致此,我哭了……

我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回杭路上,烟壳纸留下绝命诗

“莫以笼絷狭,心如天地宽。

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

★雷婆头峰.老鹰窟




冠庄西山,雷婆头峰

不高也不陡,不奇也不险

不知是天寿常玩的缘故

还是与山,性情相投的缘故

雷婆头峰,成天寿心中

一道抹不去的乡愁记忆

以至大小画作,落款署名

山随大师,名声鹤起

也成世人,仰慕朝圣

冠庄西山,还有一处

被茂密树林遮掩的岩石窟窿

常有老鹰聚集栖息

乡人呼其老鹰窟

天寿被老鹰的霸气所染

遂成画作常客

一幅比倒严重失调的大岩石

几只乌黑的尖喙老鹰

或静蹬,或展翅欲飞

他们像是这座大山里的战神

享受回家的短暂天伦

这样的姿势,这样的画面

落款定是——雷婆头峰寿者

一座山,一群鹰,

还有家后池塘里

那头健硕的“耕罢”牛

被潘天寿挺起一个时代的高度

2022.3.9凌晨于西城

作者简介

潘善飞  

潘善飞,男,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小学教学30多年,对儿童诗写作教学有一定研究,课题曾获宁波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由本人所辅导的学生作品3000余首发表在全国各地的专业报刊中,其中8首发表在《诗刊》上。本人也常以笔耕纸上为乐,时有诗文见之于报端。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阿门/荒夫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