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极为发达,又同时极危险的时代。 人人都拥有麦克风,各种信息杂乱地充斥在网络上,同时你会发现,你无法确定,这些信息是否有价值。 随便打开各大平台,映入眼帘的的就是一些刻意引导价值取向的信息,比如: 真正爱你的人,会无条件地包容你; 要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给予你成长的机会; 有舍才有得,想赚大钱就要舍得花钱.... 明明是一些看似正确,实则经不起推敲的「毒鸡汤」,却有上万人表示赞同。如果一味盲目地相信,很容易被其祸害我们的大脑和三观。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网上还有哪些祸害年轻人的毒鸡汤。也是想借此提醒大家,不要被这些看似正确的话语所误导。 应该学会辨别网上的信息,多用辩证的角度看待,才不会沉迷其中。 ![]() 毒鸡汤NO.1 /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跟我一样,有时候在网上越冲浪,越焦虑。 网络上随便一抓手,个个年薪百万,貌美如花,马甲线天鹅颈,身材绝美还特别有才华。 说实话,我刚开始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除了被暴击,还是被暴击。和这些人比起来,我着实只在拖后腿了,不焦虑不痛苦,是不可能的。单纯拿自己的没有去跟别人的拥有比较,也会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生活。 但如果带着清醒的理智,回归到日常生活就会发现: 周边的朋友,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也都是通过汗水和努力换来的;年入百万也有可能,但也是通过长期的沉淀,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创业失败换来的;拥有好身材,也是有着长时间的自律健身 虽说自媒体的壮大,让我们看到了真实普通人的世界,但大多数爆火的视频,却代表不了普通人。 网络上所包装的完美人设,只是一个比例非常小的群体,也是资本的流量密码。 如果信了,如果也被带节奏焦虑了,我们就输了。 ![]() 所以,更为重要的是,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 回归到日常生活,专注于自己,找到自己的「想要」,并用持久的耐心和长期视角,去对待每件事情。 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不难,需要我们主动去试错、积累,需要自己一点点见证和享受这个过程。 而这个过程,才是改变一切的那把钥匙。 很喜欢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写的一句话:跑步对我来说,不单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才更为重要。 不要慌,人生没有那么多争分夺秒;生命可以比较,但更需要用来完成。 ![]() 毒鸡汤NO.2 / 认真(主动),你就输了 前两天,朋友找我聊天,说最近遇到了喜欢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我露出姨母笑,激动地说:“赶紧的,喜欢就追啊,要主动点。”她说:“我好怂,还是算了。我总觉得,女生主动很掉价。” 这种习惯性的退缩,大抵跟当下大环境的「快餐式恋爱」有关。 可能某一天起床,会发现微博热搜爆了: “某某明星出轨,相恋x年,最终离婚。” 刷着昨晚的朋友圈发现: “凌晨四点,同学发了长篇大论,骂渣男”; “身边一对在一起爱情长跑十年的朋友,最终也因为异地恋等原因,分手了”。 所以我还蛮理解我朋友的“怂”。 怕没结果,所以畏惧付出;怕被伤害,所以不敢主动。 仿佛认真总意味着“我更爱你”,“你付出的要比对方多”;而主动,也仿佛意味着“掉价”。 但其实,每个人的爱情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式,不要用别人的爱情来作为标准,更不要当成行为准则。 这样子很容易失去理智,也易错失真爱。 喜欢就去争取,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块绝对适合你的拼图,不去争取,也不知道是否合适;认真对待每一段感情,爱情的魅力不在于冲动或是遗憾,而是两个人能相互成长、肩负责任的走下去,享受爱情所带来的美好。 谈恋爱不是一场博弈,让你输的永远都不是爱情,而是放弃自我提升和过度为别人而活。不管是爱情还是其它,都不应该只看中输赢,而是更应该注重享受过程。主动、认真,更加反映出我们的真诚、磊落,这说明我们也在向着美好前进。 “我想要的都去勇敢争取了”,会是一种更加可贵的人生魄力。 ![]() 毒鸡汤NO.3 / 只有学会花钱, 才知道如何赚钱 很多人买了一辈子,还是不知道如何赚钱。 这之间的根本差别,永远不在花的多还是花的少,而是我们是否有「生产性/投资性消费」的思维模式。 同样是买平板,是买来当做生产力的,还是买来追剧的呢? 相信聪明的你也发现了,「生产性/投资性消费」远比「买买买」所携带的快乐,来得困难多了。它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思考、努力、延迟满足能力,无法带来花钱给予的一时爽快。 消费所带来的快乐,是短暂且容易复制的,能满足我们的一时物欲,却无法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 所以,不要仅仅只停留在花钱。 而是静下心来学习,来创造,来做一些反馈周期长的事情,尽可能地多留出一些给生产性/建设性消费投资的比例,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另外还有一点,存钱绝对不是坏事,千万不要因为网上那些“xx岁了就要对自己好一点”这种言论而花钱大手大脚。最终你会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商品,能像存款数字一样,给你带来安全感和生活的底气。 写到最后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麻痹人的信息太多,需要我们进行有选择的筛选。每个人人生都应该是自己的,而不是依附别人的标准、道理、价值观去生活。 之前在看《乌合之众》,有句话在这里很应景,也想分享给大家: “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而科学,源于质疑和反思。 愿我们在这个浮躁的快节奏时代,能够用更加理智的角度,看看和感受这个真实的世界。 对了,有时候放下手机,短暂远离互联网,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也能缓解部分焦虑情绪。你也可以试试看啦。 以上,共勉。 来源:四川教育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