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性

 清宁如素gsn 2022-03-14

培养独立性要从细节入手,积小流已成江海,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培养习惯无法轰轰烈烈,只能点点滴滴。

送孩子上辅导课,大部分的小朋友的家长,送上楼,帮孩子拿包拿水杯,到了就开始帮孩子脱外罩,接水,之后再把吸管送到孩子嘴边,边喝边交代,记着喝水啊,听话啊,听老师的话啊~

还有更厉害的,尤其是老人送过来的更明显,你上厕所不?上厕所不不?去上个厕所吧,去尿一下吧!

孩子喝完跑开了,根本不听,不理。

八九岁的孩子,难道还不知道自己啥时候想上厕所?还是不知道自己冷热饥渴。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渴叫姥姥觉得你渴。

类似这种情况我怎么干预?

先从拿小背包开始,鼓励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书包自己拿,自己的东西自己准备。

因为辅导课,包里只有两三本书,并不沉,如果是装满书的大书包,为了孩子们长个,我也会帮着拿。但这个包很小,很轻,一二年级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背着。

所以,就鼓励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背书包,自己收拾课桌,自己叠衣服,桌子上的纸屑垃圾都要自己收拾到垃圾桶,来前自己摆自己的凳子,走前自己收好自己的凳子。

做的好的,及时鼓励加奖励,没收拾好的,叫回来重新收拾。

效果很好,第二次都有宝贝们跟我说,老师,我今天自己拿的书包。

那必须很棒呀!

也有的会告小状儿,老师,谁谁谁今天自己没拿自己的书包,又让家长拿。

我说,那就下次要自己拿。

关于不断叮嘱喝水上厕所的,或者不放心的,我就会安抚家长,放心吧,有我呢,全程我都会看着孩子们,中途有喝水的时候,有上厕所的时候。

有的家长事不放心的,只有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喝了水,上了厕所,才放心,但宝贝们那时不渴也不想上啊。

如果上课期间宝贝们憋了,需要上厕所,那我肯定同意的,喝水也ok的。

曾经有一个宝贝,低年级,跟ta说话,大部分时间是没回应的,交代什么情况,总是感觉ta没听见似的,如果直接追问,就会用点头摇头来回答,几乎没有正面交流,跟她说话,眼睛看向别处,大多没说完话就跑开了,注意力也不集中,声音也小。

但通过课堂反馈,ta看似没听,但有些内容又是掌握了的,证明又是听了课的,尤其在竞争游戏时,ta又表现的和常人一样,只有在单对单的交流中,回应就不行。

后来我观察,原来ta有一个全能的外婆,外婆事无巨细地照顾ta,所有事都要替ta交代好,安排好,甚至连上厕所,喝水的事情也是按外婆的节奏来。

也就是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是在外婆的各种不断督促和不停的叨叨中被动完成的。

我一下子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这个宝贝为什么似乎什么都听不见,没反应,无回馈?因为ta若想做自己,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无声地反抗,假装听不见,来对抗控制。

孩子那么小,ta想有一点自主性,奈何家长不给提供孩子成长的机会,只能衍生出一些不太合适的应对方式,从而出现了问题学生。

所以,大多问题学生不应该全都怪学生,而应该往背后看,看ta的养育者,看ta的养育环境。

后来,在我的干预下,跟家长做沟通,跟孩子沟通,在细节上给出示范,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如果家长一味地亲力亲为,看似什么都帮孩子做好,实则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如果持续下去,甚至会剥夺孩子的童年,多可怕呀!

当然孩子不会允许家长这么干的,伴随着孩子长大,ta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对付你的方式,也就会出现家长嘴里的孩子不听话,叛逆,青春期了。

人性使然。

所以带孩子需要能力和技巧,家长也要活到老学到老。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