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石窟脚下的伊水

 天地沐春风 2022-03-14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添加关注——

       若无伊水相伴,龙门石窟中的菩萨罗汉即便静默不语,长期参禅打坐也会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想必“禅”与“悟”会迟缓一些。不谈历史、不论佛旨,若无伊河之水滋润两侧大山,这龙门石窟景色对普罗大众而言,吸引力一定会打折不少。即便是拥有高学历且对历史与佛学都有一点点兴趣的本人,观赏几窟佛像后若不能面对河水沉静片刻,也无法溶解吸收所见所思之一二。

       忘却景区外的干枯河床以及拦河大坝,如今的龙门石窟景区,两山对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风景秀丽,与古人描述的天阙奇观非常吻合龙门古称伊阙,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因而得名伊阙。隋炀帝在洛阳建东京城,皇宫紫微城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世人又把伊阙称为龙门。

       传说,龙门山原本是东西相连的整体,伊水在龙门山之南积聚形成汪洋,时常洪水泛滥。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山,使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半,伊水便得以从两山中间向北流出。这个故事有《水经注》为证:“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龙门山被伊水分为两半后,其东山因武则天建香山寺而称“香山”,西山则继续沿用“龙门山”名字。

       伊河源于栾川县陶湾镇与洛水汇合后流入黄河,全长约265公里。伊河、洛河流域的“伊洛文明”在华夏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资料记载,从远古到近代,伊河水一直奔流不息,只是到了现代才萎缩成涓涓细流,好在有拦河橡胶坝形成人工堰塞湖,让我们有缘一睹伊水真正的风采。众所周知的鲤鱼跃龙门故事就发生在龙门石窟前。山水理应相依,如此水才能有主心骨、山也会滋生出柔情。忽然想起环保……似乎跑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