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是需要思考的艺术——文忠轩主郑林郑玄鲲讲解书法中的“幽静”和“恬淡”

 当代名家博物馆 2022-03-14

专业书家是书法活动的主要人群之一,但好的书法作品,却未必都出自他们。学者书法、画家书法等,是书法的另类;另类,也可能很正宗。

对学者书法的认识,大概要比理解他们的学问简单多了;书法在学者们的眼里,也许与一般人脑子里的概念是不大一样的。在此所说的“学者”,当然指一流的学者,而且,他要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感兴趣,最起码,能拿得起毛笔。书法,在今天已经空前普及了,敢于称书法家甚或书法大师的人有的是,所以,倘若把一位大学者列入书法家的行列,就已经是很俗的事了。

学者书法之所以名贵,就是因为其人的不同寻常、其学的深厚难测、其书的罕见和难得。然而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学者书法就一定有学者气吗?学者未必就能在其书中显露其学;其人有学,是其书有学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此间,有学问如何转化的问题,即如何表达出来的问题。要表达,需要才气,更需要技巧,需要“功”与“性”两者的协调作用,如著名学者饶宗颐,从其书看见字内功与字外功,洵难得也。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说的是诗,但移诸书法,亦无不妥贴。譬如一个教授讲课,有学问未必就能讲出来,而没有太大学问的,却可能说得有滋有味。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谓:“境玄思淡”、“心密语澄”、“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倘若学者之书法中,真的涵溶了他的学问,则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窥得其奥的。虽然说书法具有相对的平民性和大众化因素,但并非可以一味地通俗化;实际上,书法作品客体与欣赏者主体之间,毕竟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学者书法,区别于专业书家书法和画家书法,当然,学者也未尝不可兼备艺术才能,只是他不以书法名世或为生为业罢了。过去的文化人都能拿毛笔,这当然与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有关,但是,他们对作为中国文化精粹的美术知识本身的了解,如鲁迅等,也是超越常人的;遗憾的是,今天的很多文化人,包括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们,有很多人对美术学问根本就是陌生的,更不用苛求他们能拥有一门艺术实践了。

有意思的是,假使一位学者欲与市场接轨,想当专业书家,那么随着他笔墨技巧的熟练,他的书法中的学问含量会不由自主地被稀释、冲淡。说到“冲淡”,我忽然想起司空图《诗品》里面与此意完全不同的这两个字,但挪用于此来仿佛那种“迷茫”状态,亦妙,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画家书法”,似乎是个不大明确的说法,因为,它可以有“画家的书法”、“画家型书法”等不同解释。

最近书法有一种思潮,就是革新派,想超越习惯。我认为一切事情你不革新它也革新。今天是几月几号,到了明天就不是这号了,不是这月这个日子了。一切事情都是往前进的,都是改变的。我这个人今年多大岁数,到明年我长了一岁了,这也是个记号,不过是拿年龄来记录罢了。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过了一天,我们这个身体的机能、健康各方面,都有变化。小孩是日见成长,老年人是日见衰退,这是自然的规律。书法这东西,我们看起来,自古至今变化了多少种形式,所以书法的革新是毫不待言的,你不革它也新。

问题是现在国外有这么几派思想,最近也影响到我们国内来,是什么呢?有一种少字派,写字不多写,就写一个字,最多写两个字,这叫少字派。他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来的?怎么想的呢?他是说书法总跟诗文联系着,我要写篇《兰亭序》,写首唐诗,这总跟诗文联着。我想把书法跟诗文脱离关系,怎么办呢?我就写一个“天”,写个“地”,写个“山”,写个“树”,这不就脱离文句了吗?不是一首诗了,也不是一篇文章了。

这个人的想法是对的,是脱离长篇大论的文章了。但是一个字也仍然有一个意思,我写个“山”,说这个你在书里找不着,也不知这山说的是什么?我想没那事,只要一写底下一横上头号三根贫,谁都知道像个山。那么人的脑子里就立即联想起山的形象,所以这还是白费劲。这是一个。

中国书法的第一推动力是汉字。深藏在汉字中的中国书法的基因是线条。比之绘画,书法中的线条具有纯粹抽象、独立的性质,由一画、二画、三画以至万画。线在运动中发展、丰富,实现完美的篇章。从宏观到微观的反覆,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线条的多样丰富性不但在“万画”,恰好就在“一画”之内。中国书法的线,是无数“点”的集合体。单独的“点”是线的浓缩,我们在书写时要把它当作“线”,当作一个生命体,有凝聚力、张力。白墙上的一个黑点,我们凝视着,会感到它似乎在移动。

书写中的“点”有独立性,又同其他笔画一样附着于完整的字。“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的原理和审美特性同样适用于“点”。我们把中国书法的线条看作是在矛盾中运行的,任何一笔运行中都有无数“力”的折冲,中国书法线条的基本特点可以表达为“一波三折”。中国书法历史的博大精深,实以精深为本。“精深”是我们继承的法眼所在,“博大”给我们的继承开拓了广阔的道路。“精深”蕴藏在“一画”深处,“博大”由“一画”而亿万画。

欣赏的同时,作品所写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一幅作品的灵魂。古人说“文以载道,书以换彩”,字写的再好,都要服务于文章,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无论书写的内容或格言、或警句、或文赋,都能体现一个书家文学修养。

当书家要写作品时,就意味目的性和针对性。如送给朋友贺喜的,内容选择自然就要与喜庆的内容相关。要写给给老人祝寿的就要与祝寿的内容相关。送别的、勉励学习的、布置家居的、悬挂厅堂的等等都要与书者或欣赏者情景、事物相关……反之,人家结婚了赠一幅“送别诗”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闹出笑话。除此,书法作品的风格要与书写的内容尽量协调,比如写勉励的句子“学而不厌”、“学贵有恒”、“艺无止境”等警句。那么书写的风格则适合侧重于厚重有力的,以风格显示出内容的坚定性。

如布置厅堂的作品,因为空间大,最好写气势恢弘的大草,比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等。卧室家居空间比较小的,适合写“幽静”“恬淡”或根据主人的雅趣、嗜好写“兰石之性”、“风竹成韵”、“清风入阁”等,书风采用温和、隽雅的气息为宜。如果写“苍松翠柏”、“登峰造极”字迹就要有气势。反之笔调柔和,风摆杨柳,就显得形式内容不和谐,不统一。总之,书法是综合性艺术,它要求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修炼、积累和加强综合文化知识,才能对它达到认识、了解、掌握乃至于驾御书法艺术精髓。

郑玄鲲,名郑林,字玄鲲,号文忠轩主,汉族,现就职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民族英雄林则徐七世嫡外孙,林则徐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民革中山书画社会员,郑玄鲲先生书法专业研修于清华大学书法研究生班。郑玄鲲先生同时还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国内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为国际注册美术师。

2004年,郑玄鲲应邀参加全国民族大团结名家名人书画作品展,书写先祖林公则徐《回疆竹枝词》30首,卷长13米左右,在国家博物馆一层大厅展出。展览结束后,作品被新疆伊犁市政府永久收藏。2005年,由澳门特区政府行政长官何厚铧特首,亲颁“澳门林则徐纪念馆”荣誉顾问。2017年,文忠轩主郑玄鲲书法作品参加巴拿马世界万国愽览会,获“艺术产业世界华人精英成就奖”。2018年,文忠轩主郑玄鲲书法作品被美国邮政集团选中,邮票上的艺术名家,印成“国礼世界珍邮”邮册,全球发行。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和港澳回归之际,作品被香港集邮集团及澳门集邮网选中,出版《郑林书法》邮册,全球首发。2022年1月,中国楹联学会《联墨艺术报》第5至6版专版刊登,翰墨名家——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郑林郑玄鲲书法作品。

郑玄鲲自幼酷爱书法,拜访书法名家精心指点。观其隶书之作,取法于古,创新书风,其书丰筋多力,笔酣畅墨饱,端庄大气,典雅秀丽,“走笔往来盈卷轴,清新潇洒无尘埃”,其作品形式多变,被港澳台、部委机关与知名企业的众多友人所收藏,同时其书法作品也得到欧美等地和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等地海外知名企业家的认可、赏识并收藏。郑玄鲲的作品还被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与海外和统会作为进行出访交流的书法作品大量赠送。郑玄鲲经常代表林则徐研究委员会,出访海内外,书写民族英雄林则徐语录和座右铭,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