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尤珍贵

 微言喜语 2022-03-14
收录于话题

#百姓生活

42个

徐长才

     世间,有的事发生得就那么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和中国都有一个男孩从小就喜欢画画,都在14岁时已在绘画方面小有成就,都在这个岁数,两家父亲都分别带他们去拜师学艺。法国父亲带自己的儿子去见了好友毕加索,想让大师收他为徒。毕加索看了这个孩子的作品后,断然拒绝了。毕加索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而不是毕加索第二,你就把他领回去让他自己去创作。依我之见,他很有前途。”其父就按毕加索说的做了。在中国,喜欢画画的男孩父亲与国画大师张大千是好朋友。于是,父亲就带着孩子及其画作去拜见了张大千。张大千看了孩子画作后,二话不说,欣然收他为徒。大约在40年后,法国当年那个孩子的一幅画作第一次进入苏富比拍卖行一下子就拍到了160万英镑。他最终成了有名的世界视幻艺术派鼻祖。也是大约40年后,这位张大千弟子的画作也进入了苏富比拍卖行,其中有幅画拍到了30万元人民币。就这样,在二十世纪同一个年代,法国美术界多了个开创新流派的大师级画家,而中国美术界呢,却多了一个大师的真传弟子。两个人才,谁更珍贵?毕加索和张大千两个绘画大师的培养画家之道,哪个更值得赞赏?大概不言而喻了吧。

    在每个领域,有模仿有继承也有创新。模仿与继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更珍贵的却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自然,不模仿、不继承是无法创新的,但模仿和继承都还是为了创新,不创新,社会和人类是不会进步的。

     说到这里,笔者不禁想到了齐白石。齐白石55岁时,进京卖画。尽管标价很低,但买家还是很少。一天,齐白石有过一次谋面的大画家陈师曾前来观画,发现了齐白石绘画有非凡功力,便在-个雨夜拜访齐白石。他看完齐白石的一大箱子画作后,说:“很有味道!酷似八大、青藤、大涤子,犹如先贤在世。如果稍加变通,定会锦上添花。”齐白石听了深受鼓舞,说:“承蒙陈先生厚爱与不吝指点。老朽愿向您学习,愿自创画法,还望先生往后多加赐教。” 从此,陈师曾便成了齐白石身边人。齐白石常向陈师曾求教。

     陈师曾也很热忱,除把自己的画给他看外,还把恩师吴昌硕的画送给他欣赏揣摩。齐白石便对吴昌硕和陈师曾的画进行反复观赏和“背临”。多年创新后,齐白石力扫因循模仿之风,创造了“超凡之趣”,使自己从一个民间画匠变成了一位著名的有创新精神的大画家。

     世上人总喜欢具有新意具有特色的东西,对绘画的追求也不例外。齐白石当初只知模仿,不知自创,故无什么长进,卖画时买家当然极少。但经过陈师曾的点拨与帮助,更重要的,是他认真向陈师曾学习,改进了画技、致力于创新后,他才由一个民间画匠,成长为一位绘画大师。在绘画上,模仿得再唯妙唯肖,也不及创新的珍贵。正如齐白石自己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在绘画上经过一番周折磨难后,深切懂得了创新的重要和珍贵,齐白石声名鹊起后,是极力提倡创新的。

     笔者又想起了王安石写过的《伤仲永》的小品文。它说的是方仲永小时候十分聪慧,五岁时就能写诗。他所在乡下的一些秀才观其诗,都说他的诗写得不错。别人指物让他作诗,他也能很快写出一首诗来。人们开始称方仲永为“神童”。于是,方仲永的父亲就不送他上学读书,而是常常带着他去这家到那家给人写诗吟诗,讨点赏钱,以维持生计。但是,当方仲永长到十二三岁时,他写出的诗就大不如从前了。当方仲永长到十七八岁时,他就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无声无息了,他跟普通人没有两样了。

     方仲永能写点小诗了,其父和他本人就自以为了不起,不用得读书学习了,不用得深造自己了,更不用得接触实际、创新思维了。其实,一个人再聪明,不坚持学习,不坚持创新,最终都要走进人生的死胡同,无所作为,无所发现,无所创造了。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分外需要创新,都分外看重创新,因为创新太珍贵了。创新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最佳体现,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让我们在实现中国梦、奔小康的征途上,与创新携手而行吧!

作者地址与职务:231404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爱好唯读书和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