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名族家风】古筑孙氏家训朴实无华

 微言喜语 2022-03-14

作者/陈平民
       唐僖宗文德元年至唐昭宗大顺年间(888—890),唐末军阀孙儒焚毁扬州,横行江淮,尸横遍野,史称“孙儒之乱”。有孙师睦(字汝厚)者为避乱,弃扬州迁黟县,先迁黟县城北,其五世孙孙擢(称“七公”),由县城北迁居本县月塘,七世孙孙本梓(字枝蕃,号古筑居士),乐志田园,又由月塘迁古筑村。
       古筑村在黟城西十里,清代属怀远乡四都。孙氏在古筑村聚族而居,以孙师睦为始迁祖。嘉庆《古筑孙氏家谱》称孙师睦“自广陵来黟,善治生,以致富。岁饥,贱出谷,以升斗付糴者,得欢心于乡里”。孙师睦的玄孙、来孙辈即其第五代、第六代裔孙,所出才俊甚多,曾名噪一时:玄孙孙扶、孙揆,并登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孙抗中宝元元年(1038)进士,孙挺为庆历二年(1042)进士,来孙孙適举庆历六年(1046)进士,孙遇、孙迪并登熙宁三年(1070)进士,孙冲中熙宁六年(1073)进士,孙适、孙逖先后登元丰二年(1079)和元丰八年(1085)进士。孙氏子姓五、六代人,五十五年间先后有十人高中进士,进身仕途,这在世家大族中并不多见,可谓空前绝后。这其中的孙抗与孙遇为父子,北宋时期人,他们的墓志铭分别由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与曾巩撰写。             
       黟县古筑孙氏家训名《古筑孙氏家传》,原载清嘉庆十七年(1812)续修的《古筑孙氏家谱》。全录如下:
       立心以忠信,行己以笃实;临事以公直,接人以诚敬;
       事上以孝悌,奉公以恪恭,持家以勤俭。
       田园而勿失时,门庭而宜整肃。
       兄友弟恭,夫和妇顺。弭讼息争,安分乐业。
        以诵读继先人,以清白遗后嗣。
        永宜遵守,无负遗言。

        这份全文17句共83字的孙氏家训,是明成化、嘉靖间黟县古筑人孙隆根据祖传定稿成文的。孙隆,字世兴,生于明成化六年即1470年,卒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即1557年,历经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四朝,享寿八十八。论世系昭穆,他是孙师睦第20世孙。传闻,他天性孝友,幼入家塾,见书中有“孝悌”章,便辄谓孝悌,称“不孝悌不为人”。长后,坚持“耕读养亲,不应科举,每言圣门之学以躬行实践为功”。明弘治十年(1497),诏令地方府州县正官保举山成隐逸之士入官,徽州府和黟县均一致保举孙隆,而他竟“力辞不就”。为敦宗睦族,慎终追远,他在古筑倡建支祠,祭祀先祖,“率宗党子弟时习礼其中,教以孝悌为人之本,并书家训以示后人”。旧时古筑“关东亭”,亦为他出资构建的。

黟县古筑孙氏家谱


       孙氏家训朴实无华,言简义赅。它垂示子孙后代:首先,要将“忠信”“笃实”作为存乎内心的理念,为人处事的圭臬,并以此贯彻人生始终;其次,强调处理人事要公道正直,待人接物要真诚恭敬,侍奉父母兄长要孝悌友爱,对待公事要恪恭尽职,治理家政要勤恳节俭;再次,告诫子姓田园耕作要遵循时令,不失时机,门庭治理要规整不紊,庄严肃穆。
        孙氏家训还告诫子孙后代,子女孝敬父母,兄姐爱护弟妹,弟妹恭敬兄姐,夫妻和顺,相敬如宾,这是家庭内部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天经地义之事,切不可随。
       与笔者所见其他族规家范一样,孙氏家训也同样告诫子孙后代要“弭讼息争,安分乐业”。家庭或家族内部,乃至邻里乡党之间,难免没有纷争。如果出现纷争,一定要冷静化解,“怨家宜解不宜结”,万不可随意构讼打官私。府衙贿赂贪腐成风,构讼之人为赢得官司,不仅与人世代结仇,而且倾家荡产,很不值得。休宁珰溪金氏为徽州世家大族,名流辈出。元代,有“江东富翁”之称的珰溪人金南庚(字子西),是名儒陈栎、郑玉的好友。子西的一个侄子与他发生了纠纷,准备对薄公堂,名儒婺源人程文(字以文,号黟南)作《劝子西总管叔侄》诗以劝解:“讼若终兮不可当,好斟尊酒细思量。家庭岂是参商地,官府浑时贿赂长。未必来生仍叔侄,莫教今世乱纲常。人生行乐能多少,消得西山几夕阳。”后来,矛盾化解,前嫌冰释,叔侄重归于好。
      “安分乐业”,是告诫后世子孙要安分守己,各安生理,勤奋乐业。切不可见异思,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果这样,那将会一事无成。
南宋宰相歙人程元凤为孙谱题辞

       自明代中期以降,以仕农工贾为主体的新“四民观”开始形成,并在民间逐渐产生影响,不再将营商视为末业,但“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仍然为社会主流意识。该家训要求孙氏子姓“以诵读继先人”,反映了这一点。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族和民族,总不会有大的出息。穷理之要在读书。
       孙氏家训告诫子孙要“以清白遗后嗣”,这是至关重要的。从孙师睦迁黟开族,到明中叶孙隆这一辈,已经有六百年,孙氏宗族中出过硕儒,出过名宦,出过巨贾,出过更多隐德不耀的处士,一直保持了淸白的家风。如宋时孙冲以进士“知含山县,称循吏,律己甚严,秩满家人解其归装。时有老仆畜一砧,公视之曰'此非吾来时物’,命还之”。又如,明人孙世治“任山东文登县主簿,称廉明”,他以“忠孝”二字训诫儿子杨光先,杨光先中明崇祯三年(1630)武举,官扬州守备。明弘光元年(1645),清军攻破扬州城,孙光先与民族英雄史可法同时殉国,留下清白,为后世传颂。从明末至今,有近五百年矣,孙氏子姓不负先祖遗训,坚守清白,历历可数。

孙氏谱序


       这里讲一则王安石与孙氏父子高谊的故事。
       孙抗(1006—1050),字和叔,自幼丧父母,刻苦力学,博及群书。曾只身寄住山间浮屠,“步行借书数百里,登楼诵之而去其阶”。为文数百千言,一挥而就。年二十二以同学究出身补滁州来安县主薄,后调洪州右司理。年三十三考中进士,迁大理丞,任常州晋陵县知县,不久又调任浔州知州、耀州通判。知浔州时,当地读书人很少,孙抗将寺庙改作庙学,召集士民子弟优秀者入学,并亲自讲学,没多久,附近州县的子弟也求学。庆历二年(1042)他被擢升为监察御史,在任直言敢谏。后因奏事不合而自弹劾,降知复州,又通判金州,知汉阳军青州。不久,官升尚书都官员外郎,提点江南西路刑狱。皇祐初年,广源州壮族人侬智高纠众反宋,孙抗时任广西转运使,出兵两千平乱有功。皇祐二年(1050),因积劳成疾,死于任上,享年仅四十五,英年早逝。
       王安石与孙抗,志趣相投,相友善,过从甚密。他为孙抗作《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其中云:“歙之为州,在山岭涧谷崎岖之中,自去五代之乱百年,名士大夫亦往往而出,然不能多也。黟尤僻陋中州能人贤士之所罕至。君孤童子,徒步宦学,终以就立,为朝廷显用。”
        孙抗生有五子,適、邈、迪、适(kuo)、进,除次子孙邈未举进士外,其他四个儿子均以进士及第拜官。邈虽未举进士,但拜官县令,王安石称其“好学能文”。长子孙適(1027—1055),字仲通,年十四,前往江东从学于比他年长六龄的临川才子王安石,王安石称孙適“议论著书,足以惊人”,深为赏识。庆历六年孙適中进士,初官工部御史,后为永州军事推官。父亲去世时,他带病万里奔丧,扶柩归葬。后病重,至和二年,卒于池州大安镇,亦为英年早逝,终年方二十八龄。
       王安石得知孙適去世,伤心至极,濡泪和墨,作挽诗一首:
       丧车上新垄,哀挽转空山。
       名与碑长在,魂随帛踅还。
       无儿漫黄卷,有母亦朱颜。
       俯仰平生事,相看一梦间。
      与王安石齐名的曾巩为孙適作《永州军事推官孙君適墓志铭》,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君于学问,好其治乱得失之说,不狃远卑。于为文,以古为归,不夸以浮。虽素羸不废书,虽进不怠以止,既肆而通矣,而不得极其至。”
再讲两则黟县古筑村商人的故事:
【孙洪维发迹乐善好施】
清代古筑村人孙洪维(字期张),经商致富发迹,乐善好施。其弟亦经商于外,音讯全无,洪维寻弟十余载,踪迹几遍天下,抚侄如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前后,黟县全县两年歉收,他出资白银两千余两,用以粜米,赈济族人乡邻。为修黟县西武岭往来孔道,他捐巨资,亲自督修,历五年竣工。此外,修陈闾桥、造石乳亭,施茶水济行人,善行多多,均得全县之人称道。
【富商孙理和育子成器】
晚清古筑人孙理和,经商于汉口,为一方巨贾。他富而不忘朱夫子“穷理之要在读书”的至理名言,精心培育儿子孙洪芬(1889—1953)成才。洪芬自幼随父入鄂苦读,年十六中秀才,后入武昌文华书院,习英文与近代科学,因绩优秀,被选送美国,享受庚子赔款津贴,先后入芝加哥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等学府深造,终成我国早期著名化学家。新中国诞生后,孙洪芬为国家做过贡献。(撰于2019年夏,2021年12月5日修订)
孙印谱序
【作者简介】陈平民(1948—),男,休宁县人,徽州文化研究资深学者。曾任黄山日报总编辑、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公开出版研究王茂荫专著《王茂荫研究》《王茂荫卷》《王茂荫研究文辑》三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