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随笔:君子中的君子

 微言喜语 2022-03-14

文/韵之

———梁思成先生去世50周年纪念

        民国时代是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思想相对自由的时代,正因为思想的相对自由,那苦难的岁月却是大师辈出的岁月,也是君子纷呈的岁月。何谓君子?《论语》曰“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民国时代的大师们大多是谦谦君子,而我所要录记的却是众多大师中的君子中的君子——梁思成。
       梁先生一生致力于古建筑保护,是中国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中国建筑学史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拓荒者。他虽留学哈佛,但学贯中西,其人其事无不体现其中华君子本色。
                 (一)
        上世纪抗战前,梁先生和其夫人林徽英曾给全国每个县的邮政局长汇去两块大洋,目的是想请他们帮忙征集古建筑资料,也不知人家叫什么,只写邮政局长收,然后给每个都写一封信说:我们在考察保护中国古建筑,希望你收到两块大洋后,能把你们县境内的古建筑拍照片寄回来。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事,这种做法也是前未所闻的。虽说每个县二块大洋并不多,但全国每个县加起来对梁先生个人来说在当时也是一笔可观的开支。让梁先生感动的是:全国所有的县邮政局长都拍了县内古建筑的照片给他寄回。不难想象,那是一个多么理想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无不显现君子的风韵。
       “二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决定对侵占中国的日本侵略者进行全面的反攻。美军在中国西南的李庄找到正在那避难的梁先生,请他把中国日战区的古建筑都标出来,以便他们反攻轰炸时能够保护古建筑。梁先生以大君子的高风亮节,不但标注了中国的古建筑,而且还标注了日本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筑。并且特别交待美军使者:古建筑是人类的遗产,不能因为战争,他们是坏人,我们是好人等理由摧毁掉人类文化。日本许多城市被当时美军地毡式轰炸夷为平地,但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筑却在梁先生的标注和力劝下,得以保存。
        1948年,北平还不能肯定能否和平解放时,共产党部队派了两人找到当时在清华任教的梁、林先生,请他们把北平的古建筑标注出来,并说:如果北平不能和平解放的话,攻城时,哪怕多点牺牲,也要保护古建筑。这句话让梁、林二位先生特别感动,他们不但连夜标注了古建筑,而且坚定地回绝了当时清华老校长梅贻琦请他们“一起走吧”的邀请,留在北平,坚决不走,并组织护校队,要把清华和平完整地交给新政权。
        梁先生对保护古建筑到了痴迷的程度,新中国成立后,北平又改称北京,成为首都。城市发展要拆古城墙,梁先生非常伤心,也十分无奈,拆东单、西单牌楼时,梁先生最后抱着柱子失声痛哭,而其夫人林徽因先生则对当时主持拆除工作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破口大骂。
             (二)
        也许大家都知道,梁先生的夫人林徽因先生曾与大诗人徐志摩轰轰烈烈的恋爱,却很少有人知道梁先生对另一个“情敌”金岳霖先生的宽容。金先生因为挚爱林徽因,终身未娶,而且一直跟着梁家人生活。梁家抗战前很富有,住在北京大院里的时候,金先生就住在他家的跨院里。抗战时,梁先生一家逃难到李庄,一住就是6年,在连电都没有的情况下,梁先生亲自做坯烧砖,盖了一间小房子,金先生依然赶来,在旁边搭了间耳房同梁先生一家子生活在一起。当时梁家全家只有一块大木板和一块小木板,梁先生、林先生在大木板上写《中国建筑史》,而金先生则在小木板上写他的哲学著作《知识论》。
       确切地说,徐志摩先生是为了亲临林徽因先生给外国领事作中国古建筑讲座,才冒险坐了一架邮政飞机从南京飞北平的,结果在济南附近飞机失事了。消息传到北平,笫一个出发去找徐先生的是梁先生,而且还是开着车带着金先生一道去的。当时沈从文先生在青岛教书,所以他是笫一个赶到现场的。据说梁先生在现扬还捡了一块失事飞机的机皮回京交给了林徽因,林先生便把它一直挂在卧室的墙上,因为徐志摩毕竟是她的初恋。
       上世纪的五四年至五五年间,林先生病重卧床不起时,金先生是雷打不动的每天下午四时准点到梁家林先生病塌前给林先生读诗一小时,而此时梁先生则把家里的孩子们集中在客厅“开会”。金先生的所做所为足以令人感动,而梁先生的宽容着实更令人佩服。也许也只有那个时代的大知识分子才有的风范。据汪曾祺《金岳霖先生与逻辑》一文载: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们收到通知都郁闷:又不过年过节的,老金为何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众人听罢唏嘘不巳。可以想象,林先生一生还是很幸福的,其幸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梁先生的宽宏。林先生没嫁错人,她嫁给了一位真正的君子。
                 (三)
       梁先生年轻时骑摩托车出过一次车祸,脊柱有很大问题,后来他一直必须穿着铁甲背心才能直起腰来,只要背心一脱,头一下子就能够弯到脚背上去。就这样的一个病体,他和夫人一生致力于古建筑保护,以惊人的毅力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凡是他人能登临(含搭架方可登临)的古建筑,他都尽最大可能地登临实地勘测,从不马虎。
       梁先生的夫人林先生是1955年就病逝了,而梁先生却经历了“文革”。“文革”中梁先生被打倒后,他最病苦的不是病体,也不是孤独,而是他坚持认为党是对的,自已是错的,自已那套美式的建筑教育是不对的,可是从科学的角度他又想不出自己到底错在哪里,直到1972年1月9日去世。
作者简介韵之,原名方文广,早年发表过诗歌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