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的作用很强大,配伍使用是关键

 每天可懂 2022-03-14

黄芪是一味传统的补益药物,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抗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多方面的作用。自《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开始,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临床运用、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代对黄芪的应用又有了更广泛的认识,不仅辨证选用效佳,而且辨病用芪亦可获殊效。“扶正祛邪”的黄芪,如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及养生各科,与黄芪为伍的方剂不胜枚举,通过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发挥许多新作用,用治新病证。临床使用时,我们应该如何配伍使用呢?1.益气固表而止汗:黄芪本身亦具备益气固表之功,但与适当的药物相伍以后,此作用可发挥得更完善、更强烈。如玉屏风散中黄芪配白术、防风,既能益气健脾,气旺表实,使汗不能外泄,邪亦不易入侵;又能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三药相合,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临床对气虚自汗,以及虚人感冒均有很好治疗作用,对老年体虚,易感风寒者,又能预防受邪,提高人体免疫能力。2.益气生血:有言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临床遇大失血病人,以及血虚气弱患者,不能仅从补血着手,而当顾其元气、益气培本,以裕气血生化之源,阳生而阴长,气旺血自生。如当归补血汤即是以大剂黄配伍当归,而成补气生血之剂。主治劳倦内伤,气血虚弱之发热,以及妇人产后血虚发热。对年老体虚,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亦有殊效。3.益气活血通络:黄芪不仅补气,还能走表,尤以生黄芪更为显著。对气虚经脉肢体血行缓慢,肢体偏枯等病证,黄芪能大补脾胃之元气,气旺而促血行。如补阳还五汤即以黄芪配桃仁四物汤和地龙,益气扶正,活血通络,对正气亏虚,经脉瘀阻所致的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病证,具有明显的补气通络作用,诸症自可渐愈。4.补气升阳:黄芪与升麻、柴胡相配,不仅益气,尤能治脾胃中焦气虚,阳气下陷之证,如脾胃气虚所致的脱肛、久泻、子宫下垂(包括内脏下垂、重症肌无力等)。补中益气汤即是补中益气,升提清阳。中气不虚,则升举有力,凡下脱、下垂诸证可以自复其位。5.益气固元而安胎:黄芪补益元气,且能安胎,《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芪与白术相配而能安胎。泰山磐石散选用多种安胎之药,如杜仲、白术、黄芩、砂仁、糯米等在黄芪益气健脾,固元安胎作用引导下,发挥益气养血安胎之功,专治妇人妊娠,气血两虚的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等病证。6.益气行水:黄芪配防己,益气祛风,健脾利水。《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取用益气行水药与祛风行水药,目的在于扶正祛邪,相得益彰,主治风水或风湿病证。7.益气托毒排脓:对正虚毒结、疮疡肿毒难透、难溃之证,一般多以扶正托毒为主,如透脓散、黄芪内补汤。均选用黄芪益气扶正,托毒排脓,辅以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等活血散结之药,使气旺脓溃。现代医学对黄芪的研究也证明其作用面极其广泛:①强壮、抗衰老作用:黄芪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可用于改善年老体虚或未老先衰所出现的气急、头晕、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等病证,古代文献中载“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看来不无道理。②强心、降血压作用:黄芪能加强心脏收缩能力,对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尤为明显,本品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及全身末梢血管,故临床对冠心病以及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证,常考虑选此药扩张血管,改善血供,明显改善头晕心悸症状,并能增加心率,提高心肌收缩力量。生黄芪对高血压亦有辅助治疗作用。③保肝、抗病毒作用:黄芪含有较丰富的多糖、氨基酸等物质,具有抗肝损害的作用,乙肝恢复期,慢性肝炎等,多用此扶本培元。对乙型肝炎HBsAg阳性,或正常带菌者,用黄芪为主的复方治疗,有报道有效率在80%左右,不仅如此,黄芪能诱导干扰素,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④抗肿瘤,减少抗癌药毒副反应:黄芪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刺激T淋巴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也能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的功能,使体内cAMP含量增加,延长组织细胞在体内外的存活。临床对中晚期肿瘤,如胃癌、肠癌、肝癌等见气血虚弱者,黄芪可用至30~60克。黄芪对运用抗癌药后出现的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损害、神经损害等,也有一定作用。⑤其他:黄芪还能用于甲亢、结核病、更年期盗汗等病证,以及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医学科普,仅供参考,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