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黄芪是一味传统的补益药物,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抗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多方面的作用。自《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开始,沿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临床运用、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代对黄芪的应用又有了更广泛的认识,不仅辨证选用效佳,而且辨病用芪亦可获殊效。“扶正祛邪”的黄芪,如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及养生各科,与黄芪为伍的方剂不胜枚举,通过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发挥许多新作用,用治新病证。临床使用时,我们应该如何配伍使用呢?1.益气固表而止汗:黄芪本身亦具备益气固表之功,但与适当的药物相伍以后,此作用可发挥得更完善、更强烈。如玉屏风散中黄芪配白术、防风,既能益气健脾,气旺表实,使汗不能外泄,邪亦不易入侵;又能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三药相合,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临床对气虚自汗,以及虚人感冒均有很好治疗作用,对老年体虚,易感风寒者,又能预防受邪,提高人体免疫能力。2.益气生血:有言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临床遇大失血病人,以及血虚气弱患者,不能仅从补血着手,而当顾其元气、益气培本,以裕气血生化之源,阳生而阴长,气旺血自生。如当归补血汤即是以大剂黄配伍当归,而成补气生血之剂。主治劳倦内伤,气血虚弱之发热,以及妇人产后血虚发热。对年老体虚,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亦有殊效。3.益气活血通络:黄芪不仅补气,还能走表,尤以生黄芪更为显著。对气虚经脉肢体血行缓慢,肢体偏枯等病证,黄芪能大补脾胃之元气,气旺而促血行。如补阳还五汤即以黄芪配桃仁四物汤和地龙,益气扶正,活血通络,对正气亏虚,经脉瘀阻所致的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病证,具有明显的补气通络作用,诸症自可渐愈。4.补气升阳:黄芪与升麻、柴胡相配,不仅益气,尤能治脾胃中焦气虚,阳气下陷之证,如脾胃气虚所致的脱肛、久泻、子宫下垂(包括内脏下垂、重症肌无力等)。补中益气汤即是补中益气,升提清阳。中气不虚,则升举有力,凡下脱、下垂诸证可以自复其位。5.益气固元而安胎:黄芪补益元气,且能安胎,《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芪与白术相配而能安胎。泰山磐石散选用多种安胎之药,如杜仲、白术、黄芩、砂仁、糯米等在黄芪益气健脾,固元安胎作用引导下,发挥益气养血安胎之功,专治妇人妊娠,气血两虚的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等病证。6.益气行水:黄芪配防己,益气祛风,健脾利水。《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取用益气行水药与祛风行水药,目的在于扶正祛邪,相得益彰,主治风水或风湿病证。7.益气托毒排脓:对正虚毒结、疮疡肿毒难透、难溃之证,一般多以扶正托毒为主,如透脓散、黄芪内补汤。均选用黄芪益气扶正,托毒排脓,辅以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等活血散结之药,使气旺脓溃。现代医学对黄芪的研究也证明其作用面极其广泛:①强壮、抗衰老作用:黄芪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可用于改善年老体虚或未老先衰所出现的气急、头晕、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等病证,古代文献中载“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看来不无道理。②强心、降血压作用:黄芪能加强心脏收缩能力,对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尤为明显,本品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及全身末梢血管,故临床对冠心病以及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证,常考虑选此药扩张血管,改善血供,明显改善头晕心悸症状,并能增加心率,提高心肌收缩力量。生黄芪对高血压亦有辅助治疗作用。③保肝、抗病毒作用:黄芪含有较丰富的多糖、氨基酸等物质,具有抗肝损害的作用,乙肝恢复期,慢性肝炎等,多用此扶本培元。对乙型肝炎HBsAg阳性,或正常带菌者,用黄芪为主的复方治疗,有报道有效率在80%左右,不仅如此,黄芪能诱导干扰素,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④抗肿瘤,减少抗癌药毒副反应:黄芪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刺激T淋巴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也能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的功能,使体内cAMP含量增加,延长组织细胞在体内外的存活。临床对中晚期肿瘤,如胃癌、肠癌、肝癌等见气血虚弱者,黄芪可用至30~60克。黄芪对运用抗癌药后出现的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损害、神经损害等,也有一定作用。⑤其他:黄芪还能用于甲亢、结核病、更年期盗汗等病证,以及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医学科普,仅供参考,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自: 每天可懂 > 《健康》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黄芪和它们一起吃,药效可发挥到极致!(只有10%的人知道)
二药合用,益气与活血并用,气旺血行,血行气也旺,共奏益气活血之功。三药合用,一宣肺开上源,一下通肾气,一补脾运中,分上中下三焦...
黄芪益气为栋梁
黄芪益气为栋梁黄芪益气为栋梁黄芪是临床应用最广的一味补气中药,几千年来被广泛地用于多种病证的治疗,而且其作用不断有新的发现,所...
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1)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临证用药心得
黄芪,鹿衔草,水蛭,山楂 ,三七,
白术
白术。白术既能补气健脾,又能固表止汗。白术补气健脾。白术的炮制品种有生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等炮制品。张山雷《本草正义》谓“无论何种医书,皆止言白术安胎,而不详其理,颇似安胎一事,查用...
黄芪与当归配伍的药对作用与功效
黄芪与当归配伍的药对作用与功效。血虚发热,气血亏虚者,黄芪、当归配伍同用,补气生血,如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产后气血亏虚...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肺气失于脾胃清气充养,土不生金,肺气虚弱,则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其 一,脾胃气虚会产生“阴火”。然而综观李氏著作中治气虚发热之方,有关升麻、柴胡的作用均从升阳立论,如“胃中清...
“补气圣药”话黄芪:常喝黄芪汤 防病保健康
“补气圣药”话黄芪:常喝黄芪汤 防病保健康。民间还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生黄芪和炙黄芪。黄芪有生黄芪和...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副作用
别名:棉芪,绵芪,绵黄芪,棉黄芪,黄蓍,黄耆,箭芪,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戴芪,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百药...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