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之源根在肝:肝气郁结、肝火旺盛、肝血不足、肝胆湿热...症状及舌象参考自查,常用方药如下: 1、肝气郁结——舌红苔黄 主要表现为:脾气大、爱生气、腹胀或疼痛、肋部疼痛、胸闷、吃东西不消化、反酸、呕吐、打嗝、上不来气等。 调理应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常用方:土木香、柴胡、香附、半夏、陈皮、丹参、山楂、玫瑰花、甘草。 2、肝血虚——舌质淡 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耳朵嗡嗡响、食欲下降、厌油腻、恶心呕吐、皮肤干燥、瘙痒、手脚麻木、眼睛干涩等。 调理应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常用方: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 3、肝火旺盛——舌质红,苔黄。 主要表现为:看东西模糊、眼睛干涩、眼红、耳鸣、脾气大、嘴里发苦、头晕、恶心、头痛、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等。 调理应清肝泻火。 常用方: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金银花、知母、天花粉。 4、肝阳上亢——舌红少苔。 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脸色发红、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等。 调理应平肝潜阳,滋阴清火。 常用方: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益母草、黄芩、夜交藤、茯苓、栀子。 5、肝血不足——舌淡苔薄。 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手脚发麻、精神状态不佳、脸色苍白或暗沉、视力减退、头晕目眩、舌色淡,苔白等。 调理应养肝补血。 常用方: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枸杞子、阿胶、龟板胶、知母。 6、肝风内动——舌红苔白或腻。 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看东西迷糊、心情烦躁不安、身体发热、口眼歪斜、走路不稳、身体抽蓄等。 调理应养血息风。 常用方:天麻,钩藤,栀子,石决明,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 7、肝气乘脾——苔白或腻。 主要表现为:胁胀胸闷、心情抑郁、脾气大、爱生气、腹胀、打嗝、饭量少、便溏等。 调理应疏肝解郁,健脾。 常用方: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8、肝气犯胃——舌苔薄白或薄黄。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胃疼,胸胁部胀痛,嘴里发干、发苦,反酸,心烦意乱,急躁易怒、脾气大,口渴、舌苔薄白或薄黄等。 调理应疏肝理气。 常用方: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 9、肝气不舒——舌苔厚腻发黄。 主要表现为:瘀血、月经不调、头晕目眩、容易困、身体乏力、呕吐、失眠多梦、爱发脾气、食欲差、胸胁胀痛等。 调理应疏肝解郁。 常用方: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10、肝胃不和——苔薄黄。 主要表现为:胃部、胁肋部胀满疼痛,打嗝,反酸,吃东西不消化,烦躁,手脚冰凉,精神抑郁等。 调理应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常用方: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 11、肝胆湿热——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 主要表现为:胁肋部胀痛、腹胀、厌食、嘴里发干、口苦、恶心反胃、尿频、脸色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等。 调理应清肝胆湿热。 常用方: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12、肝肾阴虚——舌红、少苔。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胀、腰酸肋痛、耳鸣、手脚心热、心胸烦热、功能障碍、失眠、眼花、眼干等。 调理应滋阴补血,养肝。 常用方: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健康明星计划# #健康20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