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疸 | 方3首

 古朴中医 2022-03-14
图片

20

22

张景岳曰:黄疸一证,古人多言为湿热,殊未足以尽之。黄之大要有四,曰阳黄,曰阴黄,曰表邪发黄,曰胆黄也。

阳黄证因湿成热,热则成黄。其病必身热烦渴,躁扰不宁,或消谷善饥,或小水热痛赤涩,大便秘结等症。治之宜清火邪,利小便。湿热去而黄自退,甚无难也。

阴黄证则全非湿热,而总由血气之败。其病必喜静恶动,喜暗畏明,神思困倦,言语轻微,畏寒少食,四肢无力,皆阳虚之候。与湿热发黄者,相反如冰炭。治之须速救元气,温补脾肾。或先以茵陈五苓汤加减用之,而终必以四君子汤加姜、附等为宜也。

表邪发黄即伤寒症也。伤寒汗不能透,而风湿在表者,有黄症。或表邪不解,自表传里,而湿热郁于阳明者,亦有黄证。依伤寒治法,或汗或下,清其徐热,自无不愈。

胆黄证每因大惊大恐而致。其证则无火无湿,其人则昏沉困倦,其色则正黄如染。皆由伤胆,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症。治法大概宜与阴黄症同,以大用甘温,速救元气为主。

01

茵陈饮

治黄疸湿热闭涩。

茵陈 栀子(炒制) 泽泻 青皮(各钱半) 甘菊(一钱) 甘草(七分)

水二盅,煎八分服。

02

柴胡茵陈五苓散

治伤寒湿热未除,遍身发黄,此方甚效。

柴胡 茵陈 白术(炒) 茯苓 猪苓 泽泻(各钱半) 车前子 木通(各一钱)

灯草十茎,水煎服。

03

小茵陈汤

治发黄,脉沉细,四肢及遍身冷。

附子(制,钱半) 茵陈(三钱) 甘草(炙,一钱)

水煎服。

一方加白术、茯苓、广皮、半夏

虚甚者,加人参

图片

方源《灵验良方汇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