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两幅报刊头的圈写看毛主席如何追求完美

 新用户49686918 2022-03-14


李树庭

1959年至1969年是毛主席书法新中求精阶段。毛泽东这一时期的书法,对如何塑造出个性强烈、面目清新的形体,确实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的。从他的书法墨迹手稿中,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

文章图片1

1964年7月29日,毛泽东为《天津日报》重题报头,第一个报字写得过长、过瘦,失之清挺瘦硬,且与前三字形体风格不协调,因而毛泽东将其圈去后又写了一个“报”字,这个“报”字的形体沉厚而不失于肥,圆健而不失于瘦,与前几字十分映衬。

文章图片2

1964年11月29日,毛泽东应内蒙古党委机关刊物《实践》杂志社之请题写刊头墨迹,更形象地反映了毛泽东追求自己的书法活泼舒展的形体美的良苦用心。“实践”二字共写两幅,每幅二字,第一幅“实”字修长、紧结,宽绰规正,给人以清丽俊俏,谨严机敏,庄重坦达的美感;而“践”字左部过长,右部线条杂乱,给人一种无神失势的感觉。毛泽东重写一幅,但“实”字宝盖下的“母”字部分却未舒展开,且错写为“田”字,下部“贝”字,点划雕疏松散,气韵不贯;而“践”字左部“足”傍向右侧浓墨,上而伸左,右部“戋”旁向左侧上而斜右,枯墨飞白,墨色、体势左右呼应,上下朝揖,甚为协调。因而毛泽东选择了形体秀润峻洁、雄丽恣巧的前一“实”字和风回电驰、纵横奔放的后一“践”字,结成了“实践”二字浑然天成的一幅墨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