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族的脊梁,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

 梦想童年594 2022-03-14

中国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横贯中国北方,东西相距1万余里,因此人们称之为万里长城。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将原来各诸侯国的城墙连接起来。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 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中华民族的脊梁,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

人们常说的“万里长城”主要指代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这三个朝代是长城建设的高峰期,留下了绵延万里以上的最壮观、最有代表性的长城遗存。实际上,先后有 20多个朝代,如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等,也不同程度修筑过长城,或在局部地区新建了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长有几千千米,短有几百千米。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与北方的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正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如缕”。面临威胁的燕、赵、秦三国选择了同样的防御策略—置边郡、起长城。燕王派遣秦开击退东胡,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个边郡,燕国的疆域达到历史最大范围。燕国为了巩固既往的战果,在其北部边疆(今天的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辽宁北部)构筑长城与驻防城堡。

中华民族的脊梁,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东胡、林胡和楼烦后,赵国在阴山以南设置了代、云中、雁门三郡,并且修筑了赵北长城。现在考古调查探明赵北长城东起张家口市张北县,延伸至万全、尚义县,经尚义县南槽碾村南,伸入内蒙古兴和县,后随山势弯曲西行,进入呼和浩特市,最后终于巴彦淖尔市的乌拉山山麓。

秦国长城修筑的背景也与燕、赵相似。秦昭王灭义渠后,秦国在义渠故地置陇西、北地、上郡,并且在这三个边郡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秦长城横亘在今天的甘肃中部、东北部,宁夏东南部,陕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秦长城的东段主要依照黄河走势修建,长城在陕北靖边出现分支,秦长城西起甘肃岷县,东止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中华民族的脊梁,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

现代意义上的长城一般指代位于中国北方游牧与农耕交界地带、为抵御游牧部族侵扰而修建的长城。实际上,为了防御邻国,战国长城修建于河北南部、山东北部。战国时期的长城主要是秦、赵、燕三国砌筑,现存墙壕1795 段,单体建筑 1367 座,关、堡 160 座,相关遗存 33 处,长度 3080.14 千米。

秦、汉都是大一统王朝,中央举全国之力在北部边疆修建长城,是长城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期。秦汉长城遗迹至今还能清楚地看到,秦汉长城现存墙壕 2143 段,单体建筑 2575座,关、堡 271 座,相关遗存 10 处,长度3680.26 千米。明代是长城修建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现存墙壕 5209 段,单体建筑 17449 座,关、堡1272 座,相关遗存 142 处,长度 8851.8 千米。明长城是中国历代长城中最为宏伟的。明朝统治者前后用了 200 多年的时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重修、增筑了万里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经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到达渤海之滨的河北山海关,其规模之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现如今,提到长城,恐怕没有一个华夏儿女会对中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建筑感到陌生。在中国北方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风雨之后,长城依然雄伟地伫立着,虽然远离尘嚣,但却见证着中国千年历史的一幕幕。长城是用砖,石,泥土筑成的,而从另一方面说,这道砖石砌造城墙,也是中华民族的先人用智慧,信念,感情和血肉筑成的,所以,今天的长城,更多的成为一种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伟大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