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各国造成了巨额损失。仅中国损失的财产及战争消耗,就高达5600余亿美元。战后,中国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以及结合国际形势考虑,免除了日本的天价战争赔款。但有的国家却没打算轻易放过日本。比如缅甸、韩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就索要了数亿美元赔款。 日本投降 这些东南亚国家在二战期间深受日本毒害,索要战争赔偿也合情合理。但有两个国家,并没有遭受日本侵略,战后还是向日本索赔了10多亿。这两个国家就是永久中立国中的瑞士和瑞典。那瑞士和瑞典向日本索赔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别急,听爆史君给大家慢慢道来。 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刻无条件投降。日本拒绝后,美国在日本本土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也正式对日宣战,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关于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首相铃木召开了内阁会议。会议结果:六人赞成,三人反对,五人没有表态。 日本投降 没办法,铃木只好去找天皇。但此时的日本天皇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在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很多人都以为日本政府是直接同盟国沟通的。事实上,中间一直有“第三者”在帮忙传递消息。而这个“第三者”,就是永久中立国瑞士和瑞典。 瑞士 瑞士是世界上首个永久中立国家,于1815年通过《维也纳公会宣言》成为永久中立国。而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也均保持中立,没有参战。既然是中立国,双方就都会给它面子,它也可以充当调停人这一角色。在明确接受《波茨坦公告》内容后,日本政府就通过瑞士、瑞典发出了接受公告的电文。 日本投降签字 1945年8月10日,美国政府就收听到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广播。随后,美国征询英、苏、中三方意见,发表了一道复文,并通过瑞士和瑞典传达给日本。1945年8月15日下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可以说,瑞士和瑞典在日本投降一事上,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日本投降 按理说,瑞士和瑞典肯为日本做这事,关系应该不错。但在二战后,两国却强烈要求日本对它们进行战争赔款。而它们向日本索赔的理由是:日本在东南亚等国家的侵略损害了它们在亚洲的工厂和金融机构,杀害了它们的侨民。为了避免给他国留下无理取闹的印象,两国还列了一份详细清单。日本人无法狡辩,最终赔偿瑞士11亿日元,赔偿瑞典5亿日元。可见,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在目前的这件事上,瑞士似乎屁股坐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