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岁以后,别再和这三种人往来

 布衣粗食68 2022-03-14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可是,人一晃就老了,有的人,一去也就不复返了。

当我们年过五十,猛地发现身边陪伴自己的人越来越少时,不禁有几分悲凉。但静心想一想,这就是人生最真实的呈现啊。

注定要离开的人,就别再追了;挖空心思想要结交的人,也没有必要再去结交了;就这样顺应“慢慢变老”的节奏吧,有的人,不再往来,不是一种损失,反倒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01

远离“最爱自己”的人,不值得付出感情。

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这么理解,只要你持之以恒对一个人,一定能换来同样的“好”。

但现实却啪啪打脸,活到五十岁的年纪,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爱过人,也被人爱过,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世间,有一类人,比石头还冷酷无情,任凭你一腔柔情,都没有办法从中得到“暖意”的回应。

早些年,我在一所乡村学校教书,和我一起住校的,是两个年龄比我大一两岁的师姐,两个人都姓李,学生们称呼她们为“大李老师”、“小李老师”。

学校没有教师食堂,我们三个单身女青年,只得自己动手买菜做饭。大李老师年龄最大,自然,做事做得最多,我年龄最小,但不好意思“吃现成”的,所以,也时常抢着去卖菜、洗菜、切菜、挑水。

唯有小李老师安之若素,从不参与劳动。

我们这样搭伙吃饭,前后维持了三年,直到小李老师调动到县城学校,才由“三人组”变成了“两人组”。

这段承载着我们青春记忆的时光,也造就了我和大李老师情同姐妹的友情,尽管我们不再是同事,但依旧保持密切联系,是掏心掏肺的闺蜜。

小李老师却已经淡出了我们的朋友圈。只是从前同事的口中得知,她嫁给了一个“官二代”,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她却早已经和前同事们“划清了界限”,哪怕大家一起参加培训,迎面碰上,她也装作不认识。

对此,我和大李老师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一个从骨子里“最爱自己”的人,对于没有丝毫利用价值的人际关系,哪里会有半点留恋呢。在她的眼中,唯有“利益”才是最有魅力的,也才值得她付出感情,我们又何必去牵强附会呢?

02

远离吝啬夸赞他人的人,生活需要甜蜜和小确幸。

《世说新语》这本书中,记载了魏晋时期,人们对于美男子的种种夸赞。人们丝毫不吝啬对他人容貌、品性的溢美之词,在相互夸赞下,被夸的人和夸赞他人的人,都心生一种欢喜,一份愉悦。

比如,书中记载人们夸赞“竹林七贤”中的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的嵇康:“举止潇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

夸赞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王戎:“身材短小而风姿秀彻”。为了回避他的“矮小”,还有人称赞他“目光炯炯,像岩下闪电。”

这种相互夸赞、相互推广,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别人也会往你脸上“贴金”,而不是“贴负面标签”。

在当下的人际交往中,人们仍然秉承“抬手不打笑面人”,仍旧信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不吝啬夸赞他人的人,总能收获更多善意,而不是糟心和不愉快。

年过五十,一看到来人的表情,听到对方开口说的一两句话,就明白其真实意图,过往的人生经验告诉自己,只要对方客客气气,自己也就不必太过较真。

既然所有人都习惯于戴上“面具”展开交往,那就不如都遵从这一“游戏规则”,皆大欢喜。

但有的人,偏偏“不随时就分”,除非是要巴结讨好比自己更厉害的人,否则,对谁都摆出一副嫌弃和鄙夷的样子。这样的人,你再热情,也换不来对方的一个笑脸。

所以,果断地远离,甚至断绝往来,不失为最明智的选择。生活需要不时加点“甜”,需要一些“小确幸”,与那些不吝啬夸赞他人的人往来,图个片刻的欢乐,远胜于一出门就遭人嫌弃。

03

远离消费亲情的人,别被人性中的“恶”所伤害。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是人之常情,也是道义所在。

但身边总有一些人,将父母当作累赘,当作包袱,一副“摆脱不了”还不得不“万般孝敬”的模样。

同事老杨,是家中长子,还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除了他在单位里上班,其他都在农村务农,父母年事已高,无法再照料自己,提出要跟着老杨一起生活。

老杨工作大半辈子,也是个部门负责人,妻子同样有身份有地位,儿子也已经参加工作,一家三口,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羡煞旁人。

但即便条件允许,老杨还是断然拒绝了老父老母的“请求”,转而做出了“轮流赡养”的决定,也就是父母轮流在六个子女家中吃住,一个月一轮换。

从此,老杨开口闭口多了一个话题“赡养父母”:一方面是一个劲地夸自己如何对父母好吃好喝伺候着,另一方面是数落弟弟妹妹们对父母的敷衍和怠慢,再有就是抱怨父母的挑剔和麻烦。

这个样样都要做出“榜样”的老杨,对待父母的真实态度,也从他一次次对父母子女亲情的消费中展露无疑,势利、小气、龌龊的嘴脸也愈发清晰。渐渐地,再也没有人和他探讨“赡养老人”这个话题,也不愿再听他对于其他问题的“高谈阔论”。

04

结束语:

年过五十,要明白,这一生,还能继续陪你走一程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了。

那些走散的人,不必伤怀,不必深究,更要学会主动远离那些不再适合交往的人。

把心门悄悄关闭,只留下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日子才会过得舒心、快乐。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