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考研国家线历史新高!接下来你该做什么?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2-03-14

准研究生们,你们好呀~

就在 3 月 11 日下午,2022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国家线公布了!

不少同学表示小心脏慌的一批。

平复一下激动的小心情之后,比邻君陪你一起来探索接下来的路该怎么选。在此之前,我们先得知道“国家线意味着什么?”“过了国家线就一定能进复试吗?”这些基础信息。

各类分数线

1.国家线

简单来说,“国家线”,代表“全国最低分数线要求”。通过国家线,意味着可以有调剂资格。

考研国家线,是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

教育部根据全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教育水平等,把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两类,分别为一区和二区。

教育部按照一区、二区制定并公布参加全国统考和联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报考地处一区、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分别为 A 类考生和 B 类考生。

①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 21 省(市)。

②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10 省(区)。

A 区大都是教育强省,教育资源较多,各大名校也多集中于 A 区,因而报考人数多竞争比较激烈。

B 区大都为教育稍弱的省份,B 区考生的竞争相对于小一些

国家线依据不同地区,分数线标准有所差异,即 A 区线和 B 区线。

当然,B 区也有很好的211高校,比如:宁夏大学,但却因为地域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源,其分数线一般都是国家线,而且其报考信息也相对透明。

2.自划线

自主划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可自主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目前,只有 34 所高校有权自主划线。

34 所自划线高校复试工作先于其他高校进行,可以将未通过一志愿复试线的考生及时调剂至其他高校,使其他招生单位和考生的调剂更加主动。

3.校线

“学校线”代表“学校最低分数要求”,个别学院会再另外规定“学院、专业分数线”,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过院校才有可能进复试,所以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依然要好好准备复试。

2022心理学考研国家线解读
1.最近5年国家线趋势图
备注:因为大部分院校心理学是以 04 开头属于教育学门类,整体看教育学线。
2022 考研,教育学学硕和应用心理专硕的总分涨了 14 分,而且 A 区的公共课更是突破了 50 分
要知道心理学自 07年统考以来,总分数线的涨幅没有超过 10 分的,且公共课的分数线从未超过 50 分。

2.原因分析
(1)受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增大
受疫情影响,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小企业摇摇欲坠,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甚至很多互联网大厂也都在裁员,各行各业都在内卷,企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
(企业一般招聘要求都是本科及以上,但你设想一下一个研究生学历和一个本科学历一起面试,两人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企业会选谁?)
甚至2020年灵隐寺的招聘,都要求硕士学历,其他很多寺庙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在这种就业压力下,大多数应届生在求职碰壁后,会选择考研、考公、考教师,而大批在职的也会选择考研提升自己的学历。
(但考公务员、研究生学历待遇也会更好;考教师,现在高中老师基本都是师范类院校研究生学历,老教师评职称也会需要提升学历……)
在这种就业的大环境下,选择考研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2)考研热度高,考研国家线大多专业都在上涨
每年考研的报考人数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参加 2022 年考研人数达到了 457 万,最近几年平均每年考研人数增加 20%左右,所以分数线也在不断上涨。

且报录比也从 21 年的 3.57:1 到今年的 4.15:1。

(21年:硕士招收105.07万人,报考人数为377万人,报录比3.57:1;22年:硕士预计招生110万 ,硕士报考人数为457万人,报录比:4.15:1

相比2021考研国家线,2022考研国家线上涨情况:

哲学上涨15分

艺术上涨15分

历史学上涨15分

体育上涨15分
法学上涨14分
教育学上涨14分
文学上涨12分
经济学上涨12分
管理学上涨12分
理学上涨10分
工科涨了10分

医学上涨10分

军事学不升不降
农学不升不降

(两个不升不降的专业基本不接收跨考)

其中艺术、哲学、体育学考研国家线都上涨了15分,教育学涨的14分真的很正常!

(3)教育学热度上升、心理学自身魅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受疫情影响,就业倾向从稳,报考 04 教育学方向的人数增多。心理学属于教育学大门类下。

由于“心理学”女神自身魅力和专业认可度增加,不仅心理学本专业的同学们会更大概率考研,跨考的人数也在增加。

分数线出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与2021年相比,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无论是单科还是总分,毫无意外的全部上涨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心理学的考研热度越来越高,心理学研究生入学门槛也越来越高。


那么参加了 22 年考研的你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报考 34 所自主划线学校的同学先不要慌,安心准备复试,静等学校公布分数线)。

1.全力准备一志愿复试

通过国家线且专业排名靠前的同学,全力以赴准备一志愿学校的复试,争取一次上岸。


2.紧锣密鼓准备调剂
“能调剂就调剂,不要二战!”
这是比邻创始人迷死他的强烈建议,也是比邻各位老师的衷心祝愿。
已经过国家线但专业排名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可以着手准备调剂了,争分夺秒的掌握理想学校的调剂信息。
毕竟考研人数大概率是增加的,明年的考研竞争依然激烈。

调剂的时候,不仅要看心理学的招生院校,有些院校的教育学门类也欢迎心理学的考生哦~

3.静下心来认真分析
(1) 调剂 or 二战
由于各方面原因,难免会有同学纠结,比如“本科院校比较优秀,不甘心调剂到双非院校”等等,在 调剂和二战之间犹豫不决。
(2)二战 or 工作
没有过国家线的同学,缓和一下心情,需要考虑接下来的方向是工作?还是继续考研?
这种犹豫不决的情况着实让人难受,比邻君给到同学们以下2点建议:
(1)对调剂院校进行分类(调剂院校也能选到不错的院校,往年也有调剂到985院校的!),不要一听调剂就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明确调剂的底线,也就是说哪些院校是一定不会去的,再查找可选院校里面的调剂信息。
(2)静下心来的时候,认真复盘一下去年的复习备考全程,预测二战成功上岸的概率。
如果对二战成功有比较大的把握,且对调剂的院校确确实实不喜欢,可以考虑二战。
也可以结合自己各方面的情况,认认真真进行SWOT分析,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优势和劣势等等,作出理性的决策。

2022 考生的复试建议

无论是全心准备一志愿还是奋力一搏调剂,都是要参加复试的。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复试需要准备的工作有哪些吧~

1.资料准备
资料的准备需要具有针对性。我们需要根据目标院校的要求来准备,做到无一遗漏。
如果不确定要准备哪些内容,可以查看院校官网往年复试要求的材料。
如果官网上和其他渠道都获取不到你想要的信息,那么至少要准备以下材料:
(1)本人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学生证 OR 学历学位证书

应届生当然就是学生证啦,往届生要赶紧找找自己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3)加盖红章的大学成绩单

尤其是往届生的同学们,要抓紧联系本科院校的档案馆或者教务处,开具成绩单。毕竟成绩单的邮寄也是需要时间的!
(4)个人简历:大致包含基本信息、教育经历、荣誉奖项、科研经历、技能证书、读研规划(选择性补充)模块。

(5)其他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单等

2.模拟面试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复试形式很大概率会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面试。当然,也不排除会有部分院校会选择传统的现场面试。
模拟演练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的准备情况,还可以亲身体验面试的那种紧张感。
文都比邻复试钻石班和特训班的学员们已经经历了两轮的模拟面试,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模拟能挖掘出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能进行针对性的提升。
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对我们模拟面试的评价~

2023 考生备考建议

考研报名人数逐年增加,如何才能在竞争如此激励的考研战场中脱颖而出呢?

文都比邻的老师们“采访”了众多高分学员后得出了一个公式:

考研成功≈正确的选择+科学的方法+长久的坚持

1.正确的选择

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正确,努力才能够事半功倍。

合理的选择既要知己也要知彼。

知己是你要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以及适合自己的是什么。选择学硕还是专硕?选择基础心理学还是应用心理学?

知彼是你要了解各大院校怎么考、难度如何,包括考试大纲、考试科目、研究方向、历年招生人数等。

在方向选择上,比邻君给到同学们几点建议:

(1) 不要只看分数线,最好参考录取研究生的平均分。

(2) 初试要趁早准备,初试结束后也要积极准备复试。

(3) 选择比努力重要,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学校专业。

(4) 名校分数线较高,想上名校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2.科学的方法

考研需要有苦干精神,但也要学会巧干。

我们要做的不是假装努力感动自己,而是要明确考研各个阶段的重心,合理的去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心全意的付出后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那我们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复习呢?文都比邻心理学教研老师给你送锦囊啦~

干货过多,详情戳链接哦:

【23考研速看】心理学考研基础阶段复习规划!
请查收:2023心理学考研全年复习规划!

3.长久的坚持

行百里者半九十。考研这条路上,你若想要浮起来成为佼佼者,首先得学会沉下去。

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希望在接下来的备考时光中,你能够多一些耐心,做一个聪明的考研人儿,最终收获满满的果实。

文都比邻与你同在!



22好课推荐: 复试直通车课程
23好课推荐:2023直通车课程 23集训营
考研干货内容:2022真题点评合集 经验贴汇总学科问题答疑汇总择校汇总 考研基础知识汇2022招生解读汇总 | 年度精华文章
考研福利 : 23心理学扫盲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