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是乡间极其常见和普通的一种花,因此千百年来都登不了大雅之堂,不受待见。春季赏花,有赏樱花的、梅花的,也有赏映山红的,甚至有赏油菜花的,却很少有赏桃花的。其实,桃花与梅花一样娇美,比那樱花、油菜花、映山红美得多。我家院子里种了樱树和桃树,每年三月,樱花与桃花相继而开,我还真将这两种花作过比较。桃花之娇美是那种清艳欲滴的质感,而樱花的艳美却多少显得干涩,少了那种“欲滴”的味儿。比较之下,我才知道人们形容桃花之美,为什么叫桃花夭夭了。好一个“夭夭”道尽了桃花的绝美与灵动。武汉东湖梅园里有一片桃林,倘若不信桃花至美,可以去梅园把桃花和梅花作个比较便有了结论。它俩的花蕊、花瓣、花形、花体,甚至花色几乎无异。但就色泽而言,桃花是胜于梅花的。毕竟梅花经历风霜雪雨的洗礼,怎比桃花沐浴春暖温柔。梅花是一种不惧风寒的风骨,而桃花则少女袭人的妩媚,是那种沉鱼落雁的温存。形容桃花之美的词汇很多,不仅仅只有桃花夭夭,还有人面桃花、桃招雨露、桃雨少女、踏桃寻梦、桃心依旧、桃扇墨骨、岚灼桃夭、桃眸撩人、桃烟杏雨、粉黛桃儿、纷飞桃花抚颊、风渡桃花游世……个个都隽雅的叫人窒息。桃花还有一个十分美妙的雅称,叫红雨。桃花为什么叫红雨,想必是桃花纷落宛若红雨弥漫,后来才知道红雨也是有出处的。红雨一词出自李贺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正是我的理解之意。好一个红雨,把桃花纷落的景象描绘得梦幻一般。每当看到红雨一词,总会想起黛玉葬花的情景。那花谢花飞满天,那游丝软系飘香榭,那柳丝榆英自芳菲的美景,与那红消香断、忍踏落花有谁怜的伤感显得格格不入,令人唏嘘。惜花,也许是人性的本真,我也见过桃林里桃花纷落的场景,看那桃花无风自落,铺满黑土,柔柔的、暖暖的,静静地融入泥土,还真有那种红消香断的绻缱。然而,令人兴奋的是,桃花落尽是果实,那硕大的、红扑扑的桃果,这是对桃花落尽的最好回报,全然不像樱花、梅花,残花落尽,一树空无。桃花,是美丽的,也是文化的、历史的,在的美艳的身后,藏着无数动人的传说与史诗。民间流行较为广的是,桃园古国美丽的公主红雨,为解除万民干旱疾苦,跋山涉水,寻找高人并以许终身,感动上帝而解农禾之忧。红雨拯救苍生的自我牺牲精神,山河垂泪,日月蒙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一首流芳百世的爱情诗,记叙了崔护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演绎了人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崔护的这首以桃花为题的《题都城南乡》精练婉丽,语极清新,成就了诗人的不朽之作。还记得桃符之说吧,那是人们认为桃木能吸天地阴阳,可避邪驱鬼,消除瘟疫,便在家园种上桃树,这就是桃符的来历。其实,桃花还有很强的食用、药用功能,桃花可制作桃花丸、桃花茶用以饮用,桃花露可滋润皮肤,桃枝可治暖泻,桃树一身是宝。“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园陵千古慰忠魂。”这是赵朴初先生为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所题,以纪念和歌颂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烈,也情不自禁的借用了桃花。感佩大师的智慧,用桃花红雨,寓意深刻,让诗篇山河壮气,风雨泣灵,静美庄重,烘托出英烈气贯长虹、烟水沧漠、万载流芳的空灵。这是一种大美,一种英雄之美。 啊,桃花,是平民之花,其艳美可与菊花仲伯。是万能之花,其济世可与荷花齐眉。是浪漫之花,其风月可与桂花媲美。是英雄之花,其风骨可与梅花相提。借桃花以寓人,桃花默默无闻,不争名份,不染浮华,忠诚执守,甘守寂寞,奉献自我,斑斓山河而无怨无悔。啊,九天玄女育芳华,万树紫桠生粉霞。三月飞樱虽静美,一枝压艳是桃花。凌寒绽放同梅俏,春色盈芳比杏娇。天下玉英千万种,百花赞后莫欺桃。石会文,曾任湖北省人民银行副行长,华夏银行武汉分行行长,大学本科,高级经济师。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武汉作协会员,武汉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在若干纸刊和微刊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两百余篇。曾获省报告文学二等奖。《中国乡村》杂志全国散文大赛优秀奖。在《人民日报》、《新华社通讯》、《经济日报》发表杂文、通迅十余篇。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出版经济专著两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