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春之韵】王莉刚​||我非归人,你亦是过客

 颍州文学 2022-03-15




我非归人,你亦是过客

 王莉刚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题记

天空灰暗得如此忧伤,似乎是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狂风暴雨。北方的初春仿佛就是这样,像一个贪睡的婴孩,慢慢儿地睁开朦胧的睡眼,好奇而不情愿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东风迟迟地不来,柳絮也迟迟地不飞,于是,北方的人们守着节气,等待初春的第一场甘露。
而我怀念那江南的初春:柔柔的东风总是过早地吹开湖畔的杨柳,于是,青石的街巷道边就全是飘飞的柳絮,满地的白,满地的生命,那生命随着南国的东风、湖水,流落天涯海角,于是满世界都是生命。这是南国的初春,那碧波荡漾的江南初春的水和城。然后,桃花开了,杏花开了,美丽的樱花开了,火红的石榴花也开了,春的气息是那般浓,那般逼人。
当北国的农人和孩子们还在火炉边守望春天的时候,江南水乡的镇子已经开始沸腾了,那小桥流水的细语和古老的城,沐浴着春光,婉约一幅纯天然的水墨画,不用精心着色,也无须刻意泼墨。青石的台阶,青石的巷道,蒙蒙的细雨,精美又充满古色古香的油纸伞,别有韵味。
而作为北方的游子,看到这般的景致,没有人能够不被陶醉。那景致太细碎了,太纤弱了,太朦胧了,太精致了,就像江南的人们突然看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薄雪,只想把它们永远珍贵地保存。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这美若天堂的江南,着实有太多醉人的别致的美:先别说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也别说那小桥流水的风雅,更别说那杨柳依依的阿娜多姿,甚至也别说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灿烂,甚至是那古筝或者琵琶奏出的优美的旋律……单是那随处可见的山雀,就够让整个江南为之动容。
游离在遥远的异乡,以北国孩子的姿态去欣赏和领略这油画般的世界,完全是另一种姿态,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美。那静似耳语的小桥流水;那你侬我侬的柔情似水——总之,那一切只能用心去品读,仿佛一首萨克斯管奏出的《天堂之约》,只能静静的去聆听;或者一曲小提琴独奏的《草原夜歌》,在那么宁静的夜晚,那旋律遥远而悠长,似乎是一场梦境,久久地在耳边萦绕不绝,优美得让人太过眷恋,太过不舍。
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景致、这样的美,是我在北国的任何地方都没有感受和领略到的,哪怕是在北国的海滨城市,哪怕是徘徊在北国的海岸线,或者是广袤而空旷的塞外,或者是雪域高原美丽而清冷的月夜,甚至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都没有一个地方能让人觉得如此美,如此惬意。
只可惜,这江南的一隅太过拥挤,纵使我用尽了全力,像个小丑一样拼命地挤进这太过狭小的空间,我还是我,是那个属于北方的游子,一个来自北方的异乡人。
纵使对那片天空和土地有太多的眷恋和不舍,我依然无法选择,无法选择,所以只能不去选择。我还是北方的归人,归于北方,北方太过广袤,我可以来去自如。
“我打江南走过……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
我醉心于你美丽的城郭,无比眷恋,无比倾心,无比动情,可你难容我痴迷于你的魂魄。
我就要归去,轻轻的,轻轻的,如一阵春风。你不言相送,不语相留,不曾相别,不道珍重,而我却有心相守……
我就要归去,就要回到那广袤的天空和大地,那里青山依旧,那里花草依旧,那里人们的笑容持久,话语亲切,有的是欢送,有的是相留,有的是道别,有的是珍重。
我就要归去,归去了就不会再离开,默默地道一声珍重,毕竟曾经相遇相知相守相恋相惜;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除了不舍还是不舍,纵使没有回音……
我非归人,你亦是过客。
 
 

作者简介:王莉刚,甘肃岷县人,生于1990年,中学语文教师,爱好文学,业余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