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复诗友的一封邮件

 中诗报 2022-03-15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三谈诗歌

——回复诗友美化环境的一封邮件

朋友:你好!

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其实我一直没忘记你发来的邮件,只是底气不足,又忙于琐事没顾得上给你回复,对此深表歉意!

首先还要向你申明的是:我不是什么大家,我从来没认为自己是一个诗人,我也压根就没打算成为什么诗人,我只是从小喜欢文学,尤其喜欢对联和古诗词,学写新诗也是近几年的事。我写诗作文,除了应景之外,纯属自娱自乐,很少向外投稿,因为我知道我的诗没几个人看得上眼的,所以不想自讨没趣。

今天给你回复这个邮件,其实不准备对你的诗做出什么评价和指点,因为我实在是没有这个水平,我更愿意和你交流的是我自己与诗有关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以前我就针对当今的诗歌写过两篇短文《谈诗》和《再谈诗歌》,还写过《我只为这样的诗鼓掌》《观诗有感》等几首论诗的诗歌,你若不嫌弃,可以进我的博客看看。

物以稀为贵,我以为在各种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谁还整天满脑子想着成为一个令人闻之敬仰的诗人是很不明智的。当今读诗的人有几个我不敢说,但我敢说自以为是诗人的人却是到处成群结队、鱼贯出入,可以想见,在其中欲露脸给众人瞧一下是何等的不容易,有时即使偶尔露了一下也很快就不复再见了。

我一向以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首先是为了自己才去写的,因此自己满意不满意应该是首先要问的。当然自己满意了,他人未必满意,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算也有他人满意,又怎么知道有多少人满意呢?文学这东西,是地地道道的萝卜咸菜各有所爱,尤其在当今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诗坛,谁能说得清哪首诗是好、哪首诗是不好的呢?

写诗,各人有各人的习惯和风格,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写就好,如果下笔之前总是想着别人的看法,是写不好诗的,即使别人看了满意,那可能就会轮到自己不满意了,如果写诗就以别人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全然不顾自己的内心,那这诗写得又有什么用呢?痛苦自己娱乐他人么?再说他人又多去了,你该以谁的满意为标准呢?当然,我不是说不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更不是说不需要向别人学习,关键是向谁学习、学习什么。我的看法是向真正的诗人学习,学习真正的好诗,学习自己喜欢欣赏的诗,而不应该人云亦云一窝蜂地涌向那些传说中的所谓著名诗人和诗界军阀,我坚持认为当今诗坛的乱象就是由此造成的,简而言之吧,就是有太多写诗的人太过于想发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跟风作祟的缘故。

写出了诗想发表从来都无可厚非,我也想发表。既然想发表,你就得按编辑的喜好去写,而每一个编辑的喜好又是不同的,你究竟是投哪位编辑所好?当然,我不是说诗歌没有共性,诗歌的共性就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可放眼当今诗坛,具有这些共性的诗歌又能找见多少呢?显而易见的共性就剩下分行了。林林总总的这报那刊就不说了,就跟你说一件事吧,记得前一年,单位出钱给我们几个文秘人员订刊物,领导很开放,让我们自己选,我喜欢诗,就订了一份颇有名气的官办大诗刊,(这里不便点名)为期一年,你知道我每次收到刊物后的心情么?说一句小气的话,好在花的是公家的钱,要是自己掏腰包,我非抽自己的耳光不可!

那是不是说当今的诗歌就没有共性了呢?不是!当今大多数的诗,共性还是有的,比如:题目比诗长,怎念不顺当,无病瞎哼哼,看了就抓狂。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我是非常反感那些看见一片落叶就痛哭流涕、犯心绞疼的诗人,也见不得那些患了幻觉症而经常看见“闪着蓝光的生锈的骨头”的诗人,更鄙视那些不管看见什么都要“别在胸前”的诗人,至于那些不管什么东西都冠以“一枚”的诗人,我只当他们是小学二年级的差生看待,还有顿不顿就在肋骨上如何如何、在指尖上怎么怎么……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哦,忘了列举“喂养”了,这个词近来可红透了诗坛。

我不是说这样的诗句不能写,第一个写出这些诗句的人可能很有水平,第二个人可能是觉得很好便或引用或模仿,也是不错的,然而以后众人都这样写,再好的词句用滥了也会令人生厌的。你或许会问,这样写的人毕竟是少数吧?我想跟你说的是,我在网刊做编辑仅三个月,选稿过程中看到的就不知有多少了,已经开始反胃了,要不今天也不会跟你说这些的。然而更让人觉得不解的是,这样的诗竟然每每会赢得一片喝彩之声,甚至还上了各种纸刊、获得了各种奖项,这就不能不让人想起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和那些大臣们,真是滑稽可笑得很!

我说这些话,倒不是狂妄,我知道自己有几两几钱,我只是一个经常在诗歌大门外玩耍的孩子,偶尔捡一两块儿别人丢弃的石子儿玩玩儿而已,当然如果有人说我还在玩尿泥我也没话说,因为毕竟咱从最早读诗背诗到现在也就四十来年,学历也就是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文大专,给学生们讲诗释文也不过二十多年,于诗实在是乏善可陈,也怪不得人家蔑视。我也想到了今天说的这些话一旦拿出来,会招致不少人、特别是那些“著名诗人”的不满甚至是攻击,这也没什么,我又不打算祈求他们提携进步,更不指望他们恩赏个什么奖项用以炫耀。咱既然喜欢诗,那就看咱自己喜欢的诗、写咱自己想写的诗,如此而已。当然更可能的情形是咱自作多情了,人家对咱这一番话根本就不屑一顾,这样其实也挺好的。

最后还要说的是,你发来一组诗让我指点,这是对我这个无名小辈莫大的信任,我岂能不识抬举?不过还是开头的话,不准备指点、也指点不了,就挑其中我最看好的一首诗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吧。

《克隆时代》

大哥亮出了委任状

家里光芒四射

大哥是学界的权威

从政是他的宿愿

他坚信与学问比

官能更直接于民造福

上任途中的大哥发来短信

藏在短裤里的委任状

在公厕不见了

嘱托立马找人克隆

母亲说:告诉你哥

莫急,等他丢了一起克

大哥丢了委任状

家里光芒四射

我之所以最看好这首诗,首先是因为这首诗触及的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题材,注意我说的是“重大”而不是“惊天动地”。说其“重大”,是因为官民关系早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反腐风暴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上下展开,官民关系就更成了焦点中的焦点、热点中的热点了。我从来不反对诗人写风花雪月,但我更提倡诗人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在这一点上,这首诗瞄得很准。有很多诗人不敢写重大题材,怕触及敏感问题带来麻烦,即使写也是吹吹打打形势一片大好。其实对于重大题材不存在能不能写的问题,而是怎么写的问题,我相信就像这首诗这样写是绝不会带来什么麻烦的。那是不是等于说这首诗写得就不深刻了呢?绝对不是!深刻并不是攻击和谩骂,攻击和谩骂反而显得不深刻,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把先生这句话引用到这里很不恰当,因为我们写重大题材的诗不是要跟谁去战斗,但它能说明是不是深刻这个道理。这就很自然地要谈到这首诗的写法了。

大哥亮出了委任状

家里光芒四射

一个“亮”字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大哥”壮志终酬的骄傲和喜悦,这犹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给孔乙己用的那个“排”字,孔乙己是“排出九文大钱”而不是掏出或摸出九文大钱;“大哥”是“亮出委任状”而不是拿出或取出委任状,异曲同工。家里祖祖辈辈终于出了一个“官”,又怎能不“光芒四射”呢?“大哥”的进步自然让全家人都跟着高兴。这里值得读者注意的是,“大哥”亮出的不是“调令”或“任命书”,而是“委任状”,这样全诗的感情基调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大哥是学界的权威

从政是他的宿愿

他坚信与学问比

官能更直接于民造福

世风日下,学界人士钻营从政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了,即使从不了政,在象牙塔里也得混个什么行政级别方觉不枉为人,这也是当今很普遍的心态,“大哥”又岂能免俗?这可是他的“宿愿”啊!至于“他坚信与学问比,官能更直接于民造福。”这话要是放到过去,鬼也许还会相信,而如今鬼也不会相信了,人们坚信不疑的是“官能更直接于己造福”。

上任途中的大哥发来短信

藏在短裤里的委任状

在公厕不见了

嘱托立马找人克隆

母亲说:告诉你哥

莫急,等他丢了一起克

把委任状“藏在短裤里”,可见不是一般的重视,可偏偏就“在公厕不见了”,这是一种多大的讽刺啊!委任状丢在厕所,这不是纯属虚构,这既是生活的真实,更是艺术的真实。我本人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年暑假给孩子去外地一所重点中学取《录取通知书》,害怕路上丢失,便把通知书揣在怀里,结果着急去路边公厕方便的时候,把通知书就掉进了便池被水冲走了,只得联系学校又补发了一张。比我丢失孩子的录取通知书更着急,“大哥”“嘱托立马找人克隆”,这很好理解,但有意思的是“我”的母亲,“告诉你哥,莫急,等他丢了一起克。”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便使母亲的形象神态跃然纸上。母亲显然是普通人民群众的代表,从母亲的言语神态中已经不难看出当今的官民关系是一种什么状况了,“大哥”和他的“委任状”在自己的母亲眼里竟然是这种地位,那还用问其他群众的态度么?对母亲的话我还想多说几句,“等他丢了一起克”,起初我以为是作者粗心,在“克”字后面落了一个“隆”字,后来仔细一琢磨才悟出了其中的妙处——这是飞白的修辞方法。不用这个“隆”字,一是能体现出母亲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不大懂得现在的高科技,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二是更生动地体现出母亲对“大哥”和他的“委任状”的轻蔑,如果用上“隆”字,全诗的表现力就会大大削弱,反而成了败笔。

大哥丢了委任状

家里光芒四射

当初,“大哥亮出了委任状,家里光芒四射”,现在“大哥丢了委任状”,家里照样“光芒四射”,这两个“光芒四射”射出的“光芒”显然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虚光,后者是实光;前者是脸上的光芒,后者是心里的光芒;前者的光芒刺眼,后者的光芒豁朗,两种光芒前后辉映,深化了主题。

最后再返回头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克隆时代》,这首诗把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与当代新生的高科技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诙谐幽默。不过,读完这首诗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个逻辑上的疑问,我们知道克隆离不开母体,既然委任状原件丢失了,如何克隆呢?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也用不着克隆这种高科技,从满大街的电杆上、墙壁上随便找个办证的电话打过去就解决了。

总之,这首诗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构思巧妙而又不露痕迹,叙事简洁而又完整流畅,语言朴实而又生动诙谐,显示出作者举重若轻的驾驭能力和成熟老道的文字功底,是一首真正的好诗,起码在我看来是这样,至于别人怎么看跟我没关系,也许你自己也不认为这首诗是这组诗中最好的一首,是么?

以上所见,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上写得匆忙,未及深思熟虑,一定有许多不妥甚至谬误,敬请朋友海涵并斧正!

顺祝创作愉快、佳作频出!

本文作者||小河草儿,本名何育锋,教育工作者。看得多、写得少。对联、格律诗词、自由体诗、打油诗、文言散文、现代散文、新闻报道、公文材料等都有一些。以写作自娱自乐、不事投稿,习作多被当地刊物选用,也偶有见诸省市刊物。

本栏编辑||海底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诗报

声明||非商业行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中诗报观点,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

中诗报平台||新诗和诗词原创投稿邮箱zgsgb2@126.com ,作者简历、生活照、作品缺一不可,择优推出。

中国诗歌报★有温度的平台


中国诗歌报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