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影视剧中清宫皇帝后妃饮食极尽奢靡,嘉靖皇帝吃的葱都被雕刻成花鸟鱼虫来,慈禧太后一餐是108道菜。但事实上,不是每个皇帝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道光帝时期,清朝官员上下贪污腐败,导致国库亏空,入不敷出。就连皇帝后妃的衣食住行都不得已要缩减,要节制。 道光皇帝带头崇尚节俭,他不讲究寝宫的豪华,也不允许衣食的华丽,要求太监穿布衣、布鞋,后妃少制衣裳,自己也很少添置新衣服。 身为一国之君,他的衣服上有些也打了补丁。有一次他和大学士谈论国事,发现大学士裤子上也有个补丁,便问花了多少钱,大学士说是自己家人补的,因为他说多少都会得罪内务府的人。 ![]() 还有一次,吃腻了宫里几十年都不变的御膳,道光皇帝对内务府说:“给我做碗面片儿汤。” 谁知第二天还是没端上来,道光皇帝很生气,把内务府总管传过来问话:“为何没有面片儿汤?”总管答:“启禀皇上,这个需要1000两银子。” 道光帝惊讶道:“为何需要这么多?”总管答:“因为需要再添置一间御膳房,还需要专门的厨子来做。” 道光帝说:“那算了,你到前门外那个饭馆买一碗就是。”总管又答:“那间饭馆倒闭了。” 道光帝心里憋气得很:“罢了,朕不能因为一碗面片儿汤落个奢侈的名声。” 堂堂一国之君连吃碗面片儿汤都不得,说出去谁信呢?但事实就是整个清朝的礼制,宫廷的规矩束缚,内务府作为皇宫管家部门权力遮天。 这里面一个个地冷着脸的大内总管、太监、宫女打着皇家规矩、太后旨意的幌子,把皇帝、皇子、公主、嫔妃管得密不透风。 ![]() 这里面的猫腻就是,内务府既怕担责,又想从中捞一笔。试想啊,从外面买,万一皇帝吃出问题来谁负责?御膳房不是不能做,但不借此名目增加预算,自己是不是傻? 道光帝心里虽委屈但不能发作,好在平时饮食虽然极为节俭,年节、盛典还是很丰盛的。但是到了同治年间,可就更惨了。 作为咸丰皇帝唯一一个儿子,同治从小就娇生惯养,但是19岁就死了,为何? 有人认为,他是因营养不良而死的。6岁的娃刚即位,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是却按照清宫规矩一日两膳。 吃的还都是两宫太后赐的小米粥、糙米粥、柳叶汤、豆腐片汤……这些汤汤水水怎么能顶得了饿? 那就没有其他肉菜了吗?并不是。本应供给皇帝的各类硬菜都按规矩赏给了御前太监张文亮。他的工作就是“替吃”,本来是替皇帝每个菜吃一口尝味道的,但是却被养得白白胖胖的。 ![]() 可怜的同治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想吃的牛羊鸡鸭鱼肉被一个个端下去,咽一咽口水。 这个张文亮有一副福相和一张乖巧的嘴,深得慈禧的喜欢,他吃完,还要替皇帝到两宫太后面前去谢恩。殊不知,慈禧自己的儿子却饿得头昏眼花。 同治饿得实在难受,就跑进太监住的地方去偷东西吃,但是却被太监发现了,一把夺过去丢掉。小皇帝还不能像别的娃那样哭闹,你说这多可怜。 清宫的饮食规矩数十年如一日,一天两餐,但都是图个排场和形式,一般都是8个主菜、4个小菜,外加火锅、粥、汤,大约20道。 虽然看起来琳琅满目,但是多数是提前做好,煨在炉子上,皇帝一下令将迅速端上来,要想图个新鲜是不可能的。要想滋味鲜美,口感独特,也是很难的。 还有个规矩,每道菜皇帝不能吃超过三口,这是祖宗礼法,怕人在里面下毒。 菜谱是内务府定的,菜是提前做好没卖相,还不能多吃一口,皇帝吃饭的规矩这么多,怎么能让人有兴致? 由此可见,刻板的清宫饮食制度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不利于皇家的健康。 更可怕的是在各种规矩、礼节的束缚下,管理皇家衣食住行的人员,层层勾结,中饱私囊,蛀空了大清这棵百年老树。 所以啊,咱老百姓也不用去羡慕什么“满汉全席”,每天家里的热饭热菜才是最有烟火气,最慰肚肠的,不是吗? 作者|云鹿 编辑|剩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