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史第三卷21:关于二战中的地中海战场

 金色年华554 2022-03-15

第二十一章 地中海海上作战

地中海海上战场与周围的陆上战场的关系是:首先,谁掌控这一海域,就能切断敌方海上交通线,因为在这里敌对双方都是在海外作战,时刻离不开与本土相联系的海上交通命脉;其次,这一地区的陆上作战多是濒海作战,离不开海军濒海方向上的支援和掩护;当然,陆上作战对海上作战也是有影响的,缩小了敌人陆上空间,其海上空间也就相应缩小了,消灭了敌人陆上空间,其海上空间也就没有了;另外,地中海不同于大洋,在这样一个被陆地四面包围的狭窄海域,陆上空军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支强大的空军外加一个广泛的陆上基地网就可以对这一海域施加有力影响。

当然敌对双方要想在这一海域取得决定性胜利也绝非易事,这是一个长期的斗争,一次海上战斗对陆上战场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这个战场基本上还是一个相对独立战场。此外,读者可能有个疑问,既然大英帝国已经决定使用环绕非洲的好望角航线而放弃地中海航线,还有必要不计损失地与敌战斗吗?事实上,英国海军在法国战败之初面对敌人强大的海空优势确有这样的想法,不过被丘吉尔无情地否决了,即使不考虑未来,就是从现实角度讲,岂能让敌人的海军在这里肆意妄为而不管不顾?大英帝国是必须保住这块地方的。

第一节 双方态势

大英帝国在地中海掌握着三个关键点:在西地中海,它掌握着直布罗陀,这里部署着它的H舰队,1940年7月初,该舰队拥有“皇家方舟”号航母,3艘战列舰(“勇士”、“决心”和“胡德”号),2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在地中海中部,它掌握着虽然小但是很关键的马耳他岛,马耳他有英军陆海空三军,不过规模都极小,不成气候,其中海军有6艘潜艇和1艘驱逐舰;东地中海是英国海军占优的地区,坎宁安将军领导的地中海舰队背靠埃及,以亚历山大港为主要基地,1940年6月间,它拥有4艘战列舰(“厌战”、“马来亚”、“皇家君主”和“伊丽莎白”号)、“鹰”号航母(装备“剑鱼”和 “海上斗士”舰载机)、7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6艘潜艇。

二战史第三卷21:关于二战中的地中海战场
二战史第三卷21:关于二战中的地中海战场

意大利法西斯海军的实力之前我们已经说了,它拥有151艘大型水面舰艇(6艘战列舰、22巡洋舰,余为驱逐舰)和115艘潜艇,其中6艘战列舰中目前有两艘(“加富尔”“凯撒”号)在役,两艘(“杜利奥”和“多利亚”号)改装即将完成,两艘(“利托里奥”和“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新建即将完成。意大利法西斯那两千多架飞机也可以用于地中海方向的,这是它理论上的优势。大英帝国在地中海最差劲的要数航空兵实力了,它的航母不行,携带不了多少飞机,陆上飞机实际上也没有部署多少,而且还要支援陆军作战。意大利海军基地主要部署在其南部地区,主要海军基地就是位于其靴形半岛后脚跟上的塔兰托,另外还有那不列斯、布林的西、奥古斯塔以及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上的海军基地,另外北非沿岸的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也是其海军基地。

显然,大英帝国在地中海的海军部署是两头重中间轻,而意大利法西斯刚好相反,中间很重,两头就基本没它的份儿了。马耳他岛的位置极其关键,它处在意大利法西斯眼皮子底下,同时也处在意大利到利比亚的交通线上,它是既危险又重要,是大英帝国放在地中海中部的一个楔子。地中海海上斗争有协助陆军的濒海战斗,有破坏敌方交通线的战斗,有保护自己交通线的战斗,也有别的什么战斗,但更多的战斗却是直接或间接围绕马耳他这个小岛展开的。法西斯为了确保它的交通线,利用其海空优势千方百计封锁甚或要干掉这个楔子。而大英帝国的目的当然是相反了,千方百计保住这个小岛,英国本土到中东交通线基本上不经过地中海了,但是它向马耳他输送各种物资的交通线只能在这里,它要保住这些交通线,以此保住马耳他岛。

第二节“弩炮”行动

和陆上战场一样,法国投降前,大英帝国在地中海海上的地位是稳固的,英法两家海军联合起来,意大利法西斯海军同样不敢轻举妄动。法国战败后,地中海海上力量对比突变,这不但表现在大英帝国与意大利法西斯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更表现在法国海军的未来命运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如果维希法国被迫把自己的舰队交给法西斯,对严重依赖于海上的大英帝国来说,那绝对是一件可怕到极点的事情。事实上早在法国战败之即,丘吉尔就一再关注法国舰队的未来命运,尽管达尔朗一再保证这个舰队不会落在法西斯手中,但丘吉尔在法国战败后还是采取了断然措施。于是,大英帝国地中海海军对付的第一个“敌人”不是法西斯海军,而是维希法国的海军。1940年7月3日,经过周密准备,英国海军各部人马对分布于地中海各地、英国本土和非洲西海岸的法国海军同时展开行动——即“弩炮”行动。已经成了“没娘孩儿”法国海军士气低落,遭遇英国海军突然打击,毫无准备,主要舰只非沉即伤,或被缴械,已经基本不能作为一支海军力量存在了。

法国舰队被清除出局后,地中海上暂时只有英国和意大利法西斯两支队伍了,尽管英国海军最初对意大利海空力量的表面规模有些惧怕并产生了我们上面所说的想法,但事实很快表明意大利的海军和它的陆军一样都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数量之多弥补不了质量之差和士气之低。意大利法西斯一宣战就开始了地中海上的战斗,重点当然就是马耳他了,又是空袭马耳他,又是打击开往马耳他的运输队,但没什么实质性效果。那么敌人一宣战,伦敦统帅部也调整部署,加强坎宁安领导下的地中海舰队实力,加强马耳他的防御。丘吉尔特别重视马耳他的防御,多次强调要尽快向马耳他运输所需兵员和武器,特别是战斗机和防空武器装备。向马耳他护航运输西从直布罗陀、东从亚历山大也展开了。

第三节 卡拉布里亚海战

6月,意大利法西斯一宣战,敌对双方海军即在地中海展开自己的兵力,海上布雷行动展开,中小规模海战不时发生。7月初,地中海舰队与意大利舰队进行了首次大规模交锋。7月7日,坎宁安将军亲提一支庞大的舰队(3艘战列舰、1艘航母、5艘巡洋舰、十多艘驱逐舰)从亚历山大港出动了,这基本上是地中海舰队的家底了。其目的有二:一是掩护两支从马耳他开赴亚历山大港的护航运输队,二是伺机向意大利海军发起挑战。与此同时,意大利舰队也从塔兰托驶往班加西,其任务也是掩护开往利比亚的运输队,其规模同样庞大:2艘战列舰、16巡洋舰、32艘驱逐舰,这即使不是意大利法西斯海军倾巢出动也差不多了,这就意味着两支舰队如果遭遇必将是主力决战。

意军潜艇首先发现了地中海舰队,同时它们还发现英军H舰队也从直布罗陀向东而来,英军两支舰队相距甚远,意图不明,意大利舰队决心继续处于敌两舰队中间位置,保护运输队和意大利海岸,伺机集中兵力打击从西而来的地中海舰队。8日,英国潜艇和舰载机也先后发现了意大利舰队,坎宁安随即作出部署,一方面命令马耳他运输队暂缓出发,一方面指挥本舰队直插敌舰队与海岸之间海域,看来瞅准机会要与敌人大干一场了。这一天意军运输队已安全抵达利比亚,没有包袱后的意军舰队转兵回航,决心在岸基航空兵的配合下,给予地中海舰队以有力打击。不过,此时意军侦察机构行动失灵,未能及时查明敌人最新位置,致使意舰队陷入疑虑中,还以为英地中海舰队不战而退了呢。而意军舰队始终处于英军的监视之下,坎宁安抓住时机悄悄接近敌舰队。

9日,双方展开了一系列战斗,此时双方的位置处于意大利半岛以南海域(因意大利半岛南端又名卡拉布里亚半岛,所以此次海战被命名为“卡拉布里亚海战”)。上午11时,双方舰队相距90海里时,英国“剑鱼”式舰载鱼雷机首先发动攻击,击中了敌方一艘巡洋舰,意军舰队由于及时规避而未受太大损失。此时意军总算再次发现了英军舰队的位置,不过想象中的海空协同攻击没有发生——意军岸基航空兵没有前来助战,意军舰队只好硬着头皮冲向英军。下午3点,双方水面舰艇战斗开始,先是英军前卫巡洋舰分队与敌接触,后来便是战列舰接上火了。英军“厌战”号战列舰重创意方旗舰“凯撒”号战列舰,由此决定了意大利舰队的结局:全面后撤,而英军则展开追击。

在水面舰艇战斗及追击期间,英军舰载机又发动两轮攻击,依然没有取得战果,不过自身也没有伤亡。在英军追击的结尾,意大利空军轰炸机总算来了,但没取得什么战果。在追到敌方海岸20海里时,坎宁安决定停止追击,因为越靠近敌方海岸危险越多。著名的卡拉布里亚海战由此结束,这是第一次有航母参加的大规模舰队作战。海战虽然没有取得大的战果,但意大利舰队实力的“水深水浅”被地中海舰队摸清了。此次战斗和在此前后的一系列较小规模的战斗基本都是英胜意败,而意大利空军同样是低效率的——不管是对付英军运输船队、舰队,还是对付马耳他岛,这无疑增强了英国海军击败意大利法西斯海军的信心。

不过,丘吉尔对海军部的表现还是有些不满,不满于它面对大西洋、地中海乃至太平洋的德日意法西斯威胁而只守不攻的想法,不满于它面对羸弱的意大利海军却不敢通过地中海航线,不满于它战前是何等地忽视海军航空兵力量的建设,而战争爆发后又何其害怕海上的空中威胁。他说,自己在海军部长任上时就主张对几艘老旧战列舰进行改造,加厚其装甲,增强其抗空袭能力,这项工作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他对海军增援马耳他岛的效率也不是特别满意。丘吉尔还担心德国法西斯空军可能会马上入驻地中海地区,英国海军应该在这之前做好相关应对准备。

第四节 增强地中海舰队

当然,全力以赴增强地中海舰队,这是丘吉尔和海军部最大的共识,并且也很快付诸实施了。实际上,丘吉尔和海军部有意把最强大的军舰安排到这一方向,特别是安排那些装甲厚或防空能力强的军舰于这个方向。1940年8、9月间,代号为“帽子”的计划付诸实施,英国海军部将1艘战列舰(“勇士”号)、1艘航母(“光辉”号)和2艘防空能力强的巡洋舰,经地中海派往亚历山大,加入地中海舰队。这支支援舰队进入地中海后,英军H舰队和地中海舰队接力保护之,意大利海空军基本没什么脾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拦截。同时这支舰队还把一些武器弹药捎到了马耳他。

在“帽子”计划实施前及实施过程中,最让丘吉尔不满意的是,他本想让一支坦克运输船队也跟随着舰队到达埃及,但未能如愿,这支坦克运输船队最终只能绕好望角到达埃及。丘吉尔是好说歹说,海军部就是不同意干这种冒险的事,此时韦维尔将军也是站在海军部一边说话。看来,后来的“老虎”计划无疑是丘吉尔无数次苦口婆心的结果,尽管实施这个计划所处的环境比“帽子”计划凶险得多——运输“老虎”时德国空军已经来了,而此时没有这支空军的影子。

如何运输飞机给马耳他和中东也是令丘吉尔挠头的事,马耳他和中东都急需飞机,空中力量始终是大英帝国地中海军事力量中的弱项。不过经过一段时间摸索,英军在运输飞机方面还是找到了一些好办法,大大缩短了航程。往马耳他运输飞机,英军先用航母把飞机运到直布罗陀,然后飞机自行飞往马耳他,这样运输舰船就不用深入地中海险境。往中东运输飞机则是用航母先运到非洲西海岸,然后飞机再横跨非洲大陆飞往埃及。困难总是在一步步被克服着,对战争环境也是一步步适应着,工作效率逐步达到应有的水平。

第五节 塔兰托袭击战

1940年11月间,又有一艘战列舰(“巴勒姆”号)和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来到亚历山大港,地中海舰队的实力进一步增强。随着实力和信心的增强,英国海军及其地中海舰队都有一个想法,就是搞一个大动作,给意大利舰队一次重大打击。地中海舰队决定这项任务由航母及其舰载机完成,这是大规模海战中首次以航母为主力的一次行动。塔兰托位于意大利靴形半岛的后跟处,是意大利主要海军基地,显然袭击它是打击意大利舰队最合适的选择,英军侦察机已经多次“光临”这里,对其防御部署了解得差不多了。

袭击原定于10月下旬实施,后因种种原因推到11月中旬,不过这一推迟反而得到了好处,获得了一次意军6艘战列舰均在港的好机会。英军原定实施袭击的兵力是两艘航母,即“鹰”号和“光辉”号,前者因故障最终未能参加,于是后者单独出击。“光辉”号是英国航母的最新款,刚服役不久,装甲厚,搭载飞机数量也多一些。

英军为此次袭击做了充分准备,地中海舰队的海空力量大部出动,分成六个群:一是突击群,由“光辉”号和护卫它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各4艘组成,该群显然是此次作战的核心力量,而“光辉”号又是核心中的核心;二是掩护群,有2艘战列舰和十多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该群将部署在塔兰托和突击群之间,如果攻击开始后意舰出动,则截击之以达到掩护突击群的目的;除了上述二群外,还有侦察群、佯动群等,这些都直接间接地为突击群服务。

11月6日,坎宁安再次亲提庞大舰队从亚历山大港出航。如此规模舰队出现在地中海上,敌人不可能不知道,为了掩盖真实意图,坎宁安颇动了一番心思:让多支运输队出现在地中海上,让直布罗陀出动一支舰队,而地中海舰队本身时而向东时而向西,等等。意军飞机又是侦察,又是轰炸,又是阻拦,到底也没有弄清更没有扰乱英军的真实意图,意军舰队继续待在塔兰托不敢出来。11日,航母突击群到达攻击出发位置,此前侦察机已经对塔兰托进行了最后一次侦察。

晚上20时30分,舰载机第一波攻击出发了,12架飞机中,4架轰炸机负责牵制敌人火力,2架负责投照明弹,其余6架鱼雷机负责进攻。此时塔兰托上空可谓“灯火通明”,意军防空炮在天空布满火网,探照灯的光柱不停地转动,照明弹遍地都是,拦阻气球密密麻麻。不过意军的抵抗声势虽大但却无效,英军的鱼雷击中了它的“加富尔”和“利托里奥”号战列舰,其他军舰和设施也受到不同损失。一个小时后,英军第二波攻击来了,9架飞机以相同方式展开攻击,此时塔兰托已然是火光冲天,鱼雷命中“杜利奥”号战列舰,“利托里奥”号则二次受伤。最终的战果是,英军重创意军3艘战列舰,塔兰托多处设施遭到损毁,而英军只损失飞机2架,可谓战果斐然。

塔兰托袭击战作为航母大显身手的第一战,堪称教科书式的经典战例,它表明大英帝国海军威势犹存。据说,后来日军偷袭珍珠港也从中获得不少启示和鼓舞。不过英国海军的空中力量毕竟太弱,由“光辉”号创造的这一光辉战绩只此一次,没有下例。意大利法西斯经此一战损失惨重,3艘受伤战列舰中,“加富尔”彻底报废,再未出战,其他两艘也得经好几个月修理后才能行动。这样意大利海军就剩下2艘战列舰可用(还有一艘仍处改装中)。塔兰托暂时被放弃,全军立即转移到那不列斯,至于信心上的损失自不待言。

第六节 德国空军来了

进入1941年,为了“帮扶”屡战屡败的意大利海军,德国法西斯出马了。德国法西斯首先派出它的一支空军部队——拥有500架飞机的第10军前来助战。第10军全面入驻意大利南部机场,开始了对以马耳他岛为中心的海域的打击。当然,对德国法西斯的空军到来,丘吉尔和英国海军部是有预见的,但有预见不一定有准备,对付强大的德国空军,空中实力不足的英国地中海海军基本没什么办法。

1月上旬,德国空军进行了其地中海的首战。1月6日,英军一支护航运输队从直布罗陀使往马耳他和希腊,坎宁安派出两艘战列舰、“光辉”号航母及其其他舰只前去接应。英军先是与意军打了几仗:意军飞机和驱逐舰袭击了护航运输队,但没什么战果;而英军驻马耳他飞机袭击了那不列斯港,击伤“凯撒”号战列舰(这样意海军就剩下一艘战列舰可用),迫使意军舰队不得不北撤。10日,护航运输队与地中海舰队在马耳他以西会合,此时德国空军出战了。会合后的队伍遭到了德意空军的联合攻击,德军派出约50架俯冲轰炸机参加行动。

在攻击水面舰艇方面,俯冲轰炸机再次找到了发挥作用的余地。冒着敌人防空火力,俯冲轰炸机实施俯冲抵近轰炸,大大提高了轰炸精准度和效率,而意军飞机继续使用高空水平轰炸,于是继续战果惨淡。德机集中火力对付“光辉”号,使这艘航母伤亡惨重,不得不驶入马耳他港。它进港后,德军的攻击仍未停止,海军工厂的工人们不得不冒着敌人的炮火进行修理。23日,暂获修复的“光辉”号总算乘夜悄悄离开马耳他港,回到了亚历山大,后又转往美国进行大修。“光辉”号离开后,地中海舰队出现了航母“真空”,尽管还有一艘“鹰”号,但其能力有限,不能为地中海舰队保驾护航,于是英国海军紧急从大西洋把与“光辉”号同一级别的“可畏”号航母调了过来。

德国空军首战告捷,之后(从1月中旬到5月份),平均每天出动80架次对马耳他轰炸,使攻击常态化,英军通往马耳他的交通线开始变得艰险起来。此外,1月底德国空军又出现在了英军占优的东地中海,德机从多德卡尼斯群岛【注1】起飞,开始向苏伊士运河投布大量水雷,英军船只多次触雷,运河不得不经常停航。和陆上战场一样,德国法西斯一来,地中海海上战场形势迅速发生逆转,衰老的大英帝国对付“生机勃勃”的德国法西斯总是很吃力。【注1:多德卡尼斯群岛是希腊东南部群岛,靠近土耳其,曾属土耳其,一战后被意大利占领,二战后归属希腊,其最大岛屿就是罗德岛。丘吉尔曾想占领该群岛,但英军行动不力,未能如愿,结果该群岛被德国法西斯利用。】

第七节 马塔潘角海战

不过,进入3月份,地中海敌对双方又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希腊方向,海空力量也开始向这里转移。3月5日开始,英军从埃及到希腊的航线繁忙起来,兵员和物资不断运过去支援希腊,这引起了法西斯方面的注意,于是切断这条航线就成了法西斯海空力量的重要任务。不过德国法西斯空军并不打算马上出战,而是怂恿意大利法西斯海军先出战。但是屡战屡败的意大利海军力量和信心不足,当然不会轻易出战了,德国法西斯只好向它施加压力了,并谎报战果说自己在出击东地中海中击沉英军两艘战列舰,并许下诺言将以空军全力配合意军行动。于是在这种“威逼利诱”下意大利海军还是决定冒险一战。3月26日,意大利海军出动唯一一艘可用的战列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外加8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它们组成一个分舰队,开始东进破坏通往希腊的交通线。

意军出动的消息已被英军侦知,坎宁安将军立刻采取应对措施,命令在航的运输船队立刻返航,命令停在希腊港口的威佩尔轻型编队(应该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立刻返回,与主力舰队会合。27日夜,坎宁安率领“厌战”、“勇士”、“巴勒姆”号战列舰,新到的“可畏”号航母和9艘驱逐舰从亚历山大港出动,北上迎敌。3月28日是双方发生接触并展开一系列战斗的日子,这场战役发生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马塔潘海角以南、克里特岛以西海域,因此被称为“马塔潘角海战”。

此时意舰队的队形是,战列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在数艘驱逐舰的护卫下,在克里特岛西南海域行进着,在它前方7海里处有一支巡洋舰战斗群(3艘巡洋舰和数艘驱逐舰),在东面25海里处有另一支巡洋舰战斗群(5艘巡洋舰和数艘驱逐舰构成)。凌晨时分,“可畏”号起飞的侦察机发现了意军的一个巡洋舰战斗群,随后南返途中的威佩尔轻型编队也发现了一个巡洋舰战斗群,而该轻型编队已被意军侦察机发现,但是敌对双方都没有发现对方的战列舰。

威佩尔轻型编队首先与它发现的敌军编队展开了战斗,并边打边撤,意在把敌人吸引到坎宁安的主力编队那里。双方打了将近一个小时,但均无命中对方。8时55分,意军舰队司令亚基诺将军命令其战斗编队停止战斗回撤,因为它越来越接近敌方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于是,威佩尔轻型编队由退转追,紧紧跟随敌人,以免丢失目标,同时坎宁安出动航母鱼雷机支援之。11时,威佩尔轻型编队正跟踪敌人时,突然碰上了敌人的战列舰,同时“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380mm主炮也向它发出了怒吼。威佩尔轻型编队见势不妙马上后撤,此时鱼雷机也来了,尽管它没有命中目标,但阻止了敌人对威佩尔轻型编队的追击。

亚基诺将军看到敌人航母舰载机也出现了,知道情形不妙,命令全军全速后撤。接下来便是一个双方主力舰队你追我赶的过程:坎宁安一方面命令威佩尔轻型编队高速紧紧咬住敌人,一方面命令舰载机不断攻击敌舰队,迫使其减速,同时他亲率主力编队全速前进,一定要拿住敌人。下午15时20分,英军飞机对敌战列舰进行了一次成功突击:轰炸机负责吸引敌防空火力,鱼雷机则贴近水面实施攻击,命中敌舰,使其一时失去航行能力。不过一个小时后,“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又恢复了航行,全速逃跑。之后舰载机又取得一战果,命中意巡洋舰“波拉”号,使其无法航行,迫使意军舰队不得不派出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回救“波拉”号。不过,英军最终还是未能追上意军主力编队,威佩尔轻型编队在追击敌人过程中对其航向和航速发生误判,结果跟丢了敌人。英军舰队最终只把“波拉”号及救援它的军舰消灭,而“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跑回老巢,逃过一劫。

意军舰队在撤退逃跑的过程中,按照德国空军给的许诺,也曾向其发出支援呼请,但德国空军10军以英舰位置不明,拒绝出动,按兵不动,搞得意大利海军狼狈不堪,当然也怀恨不已,但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是法西斯队伍中的羸弱不堪者。英军以极小代价(一艘巡洋舰受轻伤和一架飞机损毁)消灭意军3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

当然,和卡拉布里亚海战一样,英军依然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敌人的战列舰是见势不妙,拔腿就跑,自己的水面舰队很难拿住敌人的水面舰队。到目前为止,在地中海海战中,战列舰被飞机损毁的次数远大于被舰炮损毁的次数,一方的战列舰跑回老巢,另一方的战列舰就不敢过来,但飞机没这个限制,它可以深入到任何地方。还是那句话,战列舰太昂贵了,太高贵了,丝毫不能经风历雨。

进入4、5月间,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希腊方面,先是希腊本土燃起烽烟,后克里特岛激烈大战,在这些作战中敌对双方都损失了不少海空力量。之后,德国空军10军撤离地中海,投入侵苏战场,于是局面又成了意大利海军单独面对英国海军,英国海军又过了一段好日子。进入9月,德国潜艇开始进入地中海,之后空军也重返地中海,英国海军好日子终结,更大的灾难降临头上,我们把这一更大的灾难推到下一卷来介绍。

第八节 破坏交通线和支援陆上作战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海军破坏交通线和支援陆上作战的行动。以上一场又一场大海战,虽有跟海上交通线有关的内容,但更多的是海军舰队之间的对决。海上战斗赫赫威势,但最终是要指向破坏和保住交通线这个目的的。丘吉尔对此也是明确指示的,他指出地中海舰队的首要任务是切断意大利和北非的交通,他要求地中海舰队要依托马耳他岛切断敌海上交通线,要用飞机、潜艇、水面舰艇、布雷等方式干扰敌人从意大利到的黎波里的海运交通线和从的黎波里到埃及边境的海岸交通线,要用水面舰艇轰击的黎波里、班加西等敌海运港口,用突击队登陆破坏敌人后方交通线,等等。那么,丘吉尔的指示贯彻落实得怎么样呢?

首先,依托马耳他岛破坏敌人交通线在1940年下半年和1941年上半年还没看见什么战果:1940年下半年就不说了,敌对双方才刚刚进入战斗状态,破坏交通线行动还无从谈起;而1941年上半年,马耳他岛的破坏交通线行动有所展开,但法西斯向北非运过去的约237万吨物资只损失了8万吨,其占比微乎其微。尽管这一时期英军向马耳他运过去一些战斗力量,但马耳他的破坏敌航运的实力依然薄弱,而德国空军的到来更压制了它搞这类行动的积极性,当然地中海舰队本身也是诸事缠身(希腊、克里特岛诸战事不断)。不过,从本质上讲,相对于破坏别人,大英帝国更喜欢保护自己。其次,用水面舰艇轰击的黎波里、班加西等敌海运港口,地中海舰队也搞了几次,不过一开始就有点不情愿,坎宁安宣称靠近敌人海岸搞这样的行动,如果损失几艘战列舰,谁也承担不起责任,尽管丘吉尔不免批评了几句,但也最终不了了之。

地中海舰队主要是从后勤保障方面支援了陆上行动,因为在沙漠地带作战,陆上交通实际上并不方便,而作战又是在濒海地带进行,海上后勤保障反而更方便,在1940年12月的进攻行动中,英军部队很好地利用这一点。至于后来的图卜鲁克被围,就完全依赖于海上后勤保障。

二战史第三卷21:关于二战中的地中海战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