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征文94号】刘桥钢:是女儿还是儿媳(小小说)

 新用户89134deQ 2022-03-15

是女儿还是儿媳

刘桥钢


              一
“爹爹!,爹爹,你醒醒!爹爹,爹爹,你说话呀!爹爹,爹爹,你别吓着我!”
同病室,一号病床,孙老汉的女儿,万分焦急,不停地呼唤着老人!
昏昏沉睡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急切呼叫声惊醒了!
紧接着,又听到孙老汉的女儿大声呼喊:“医生,医生,快来救救我爹爹啊!……”
我急速跳下病床,穿上拖鞋,正想帮她去叫医生、护士。正在这时,护士、医生已闻声先后闯进了病室。
孙老汉全身颤抖着,抽搐着,头冒虚汉,双眼紧闭,面部苍白而又蜡黄,表情无比痛楚,生命迹象微弱。
面对命悬一线的孙老汉,医护人员们想尽了千方百计:为他把氧气瓶戴上了,急救监测仪用上了。人工呼吸、电击救护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立刻,一号病床,被医护人员用护栏帘快速围了起来。
一个个专家请来了,一位位有经验的医生赶来了。前来急救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我们室内的三个病人,被临时劝导出了病房。
病房内,一场紧急救护,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医生们、护士们在病房内外来回穿梭着:有时送仪器,有时送药液,有时送各种急需品……
我们三个病友,静静地坐在病室外的坐椅上,焦急而又不安地侧耳倾听着病房里面的声息与动静。
孙老汉的女儿,也被医生劝出了病室。她双眼噙满泪水,惊恐不安、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我于心不忍地劝说:“别着急,有那么多医护人员在,你就放心吧!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好办法!你就耐心等待吧!”
抢救仍在紧张进行着。老汉的儿女们也闻讯陆续赶来了。
已到吃晚饭的钟点。我询问过医生,当得知不需要我们帮忙后,我们三个病友就到医院食堂去排队吃饭去了。
在饭桌上,我向两位病友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妇女是老人的女儿,还是老人的儿媳呢?”
围绕这个话题,病友各抒己见。但基本上都认为那个妇女应该是老人的女儿。理由是:只有亲生女儿,才会这般体贴入微地关爱父亲!
我也阐述了我的观点。我认为这位妇女是老人的女儿可能性最大,因为照顾这样年迈的病人,需要全方位呵护到,而这是一般儿媳做不了的,也是做不到的,更是做不好的!
我又说:但也不排除她是老人的儿媳。如果这样,那一定是老人对儿媳非常好,不是亲女儿,胜似亲女儿!而儿媳对老人也一定非常好!不是亲父母,胜似亲父母!
两位病友也非常赞同我的观点,同意我的分析!
             二                        
当然,我的分析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依有据的。
记得昨天傍晚,天快要黑时,这位七十来岁的老人,被女儿送到了病室。当时,老人身上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还有湿疹及皮肤搔痒症,下肢腿部还被镰刀严重割伤。
老人坚持不住院,而她女儿却坚持要让他住院。双方争执着,商议着。老人一直坚持着让女儿回家去:“我不住院,你赶快回家去!你要是在医院冻病了,家里怎么办?”
女儿也固执地坚持着:“不行,您身上那么多病,腿又受伤了,这么大年纪单独住在医院里,我怎么放心得下?”
老人说:“这里没有陪床,天又这么冷,你坐在凳子上熬夜,万一病倒了怎么办?”
我听出来了:老人是心疼女儿,怕女儿在熬夜中被冻病;女儿则是不放心老人,怕自己不在身边,老爹夜里需要帮忙时不方便。
我提议说:“病室内有两个临时闲床位,那两个病人白天打完针就回家去了。你可以睡在他们床上,等明天把床被收拾叠好就可以了。”
另外两个病友也赞同我的提议。
老汉女儿担心弄不好会被责骂,不敢直接睡别人的病床。
我又提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大皮椅子靠着老人的病床放平,用一床被子垫,再用一床被子盖。
最后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我们还保证能说服那两个病友不会为难他们,他们父女才放下心来。
老汉见解决了女儿睡觉与御寒的问题,也就安了心,不再争执了。
老汉女儿一边递药送水地照顾着老爹,一边做着《清明上河图》的刺绣活。
好巧的手,好漂亮精致的《清明上河图》刺绣啊!这幅绣锦内容丰富。有城郭、市桥、屋宇,竟还有远近高下之分;还有草、树、马、牛、驴、驼,竟然有大小之别;居者、行者、荡舟者、乘车马者,来往交替,先后有序。
看着刺绣图案中洋溢着的宋风神韵,似能谛听到古音袅绕,又仿佛频闻钟鼓阵阵。看那些身着宋装的男男女女,穿梭往来。其中有挑柴担的,推独轮车的,牵牛的,赶马的,抬轿的,络绎不绝。神课算命的,吹糖人的,斗鸡的,杂耍的,斗狗的,让人目不暇接,仿佛是我穿越了千年时光,回到了大宋时代!看样子,图案已完成了三分之二左右,要是全部刺绣完毕,那将又会是怎样一幅巧夺天工、壮丽辉煌的动人杰作呢?!
             三
我正沉浸在回忆中,病友催我回病房了。我们回到病房门口,里面仍然围着几个医生正在救治中。我询问了医生,得知老人已脱离危险,还须继续观察施救,让我们过半小时后再进去。
我们几个病友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沿医院周围的街道转悠了一小时左右,我们先回到病室门口,看门已打开,便走进了病室,发现老人已被移进我们大病室的里面一间避风的病床。我走近细看,老人正安静地睡着,但仍然吸着氧,输着液,使用着各种重症监测仪,周围又增添了几位家人。
第二天早上,我又去看望了老人,老人已完全转危为安,当听他女儿说我曾看望过他好几次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连说了好几声“太谢谢你了!”
看到老汉平安了,病友们都很高兴。下午乘着老汉女儿出去我悄悄问老汉:“来陪护您的是亲女儿吧?”
谁知老汉告诉我:“她是我小儿子媳妇,她对我就像对待她自己的父母一样好!”
正在这时老汉的小儿媳刚好进门,听到老公公夸自己,也对我说:“我老公公也像亲爹对亲生女儿一样对我好!”
我激动不已,说:“难得当今社会还有这么和谐幸福的翁媳关系!当老公公的值得世人称道学习,当儿媳的更值得世人称道学习!你们太让我感动啦!”
老汉与儿媳也很激动,而整间病室的病友们却都很感动。我们一整大间病室里都充满了敬佩、感动、温馨之情,而且愈来愈浓郁香甜!

作者简介:刘桥钢,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沾益区作协会员,珠源文学社会员,获文化部“中国国家一级作家”资质资格证,获“中国作家排行榜优秀作家”奖,“中国诗词家原创金笔奖”、“中国一级著作家奖”、“中国一级国学家奖”、“首批中国新时期十年文艺人类灵魂国学家特殊贡献金奖》、“2012年度中华诗词艺术节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两岸最高成果奖紫荆花金奖”、获“当代文学之星”、“当代文艺先锋”、“百名文学贡献人物”、“孔子教育家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