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花联谈」(二)调「味」之谜

 昵称29604659 2022-03-15

做同样一道菜,用同样的原料,不同的人做出来味道都不相同。

写同样一个题目,甚至用同样的素材,不同的人写出来的对联作品味道千差万别。

对联创作,调“味”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我们类比一下做菜。

首先是火候,火候的掌握会影响菜的口感。火候就如同对联创作里的“度”,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立意方向,需要拿捏不同的度。需要祝福,就不能用哀伤;需要磅礴,就不能太绵软;需要静美,就不能太聒噪;需要犀利,就不能太迟疑。这都是“度”的拿捏。

其次是调料,用好调料会让菜肴凸显出最合适的味道。对联创作里的调料就是“辞彩”。调料放多了,就会喧宾夺主,掩盖原材料本身的味道;调料放少了,则无法达到提鲜勾味的效果。辞彩一样如此。过分运用辞彩,会让作品失去焦点,模糊立意;完全没有辞彩,则让作品直白无味,味同嚼蜡。

另外,合理选择容器也会对菜肴保持味道至关重要。盘子里盛汤,深度不够,无法保证量;罐子里盛炒菜,让人无法看到色香味,而且影响夹取。容器,就如同对联创作里的“句式”安排。简洁的立意用复杂的句式来呈现,定会啰里啰嗦;繁复的句式更考验语言、逻辑的功力,不然则会如同小孩子穿大鞋,迈不开步。

当然,菜肴除了味道,还讲究漂亮,装盘中的一些小的点缀,就如同对联创作里的技巧。在对仗方面,有一两处亮点,也会使联作更加“色香味”十足。

最后,读古人的三副联作,都是题四川新都桂湖,大家自行领略其调“味”之秘诀。

新都桂湖位于四川成都,始建于初唐,原名“南亭”。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号升庵)在此沿湖广植桂树,饯别友人,作诗《桂湖曲》,“桂湖”由此而得名。另,桂湖有上千年栽种荷花的历史,为著名荷花观赏胜地。

曾国藩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荷塘小炒:清脆鲜爽,口感上佳)

费道纯

宛在水中央,聚千古名士忠臣人两个;

生成香世界,看满湖春风秋月花四时。

(莲藕炖排骨:荤素搭配,香味十足)

陈逢元

二亩半在邑,二亩半在田,莫管是邑是田,海阔天空,一花一世界;

众香国里来,众香国里去,何如不来不去,神行官止,千树千菩提。

(桂花糯米藕:甜而不腻,软而不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