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国春:眉山,我在场

 昵称73531636 2022-03-15
【总第165501期】

作家简介赵国春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北大荒作协主席、北大荒博物馆原馆长。1978年开始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读者》《光明日报》等73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850多篇,有120多篇作品先后入选全国《2010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等70多部文集。著有《荒原随笔》等散文集、传记文学等21部,490多万字。散文集《生正逢时》,荣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传记文学《北大荒的“管天人”》,荣获第三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2015年荣获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传略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东北文学60年》等书。



(作者出席“中国散文高峰论坛”)
赵国春

当我拿到飞往成都的机票时,我才感觉到这次真的要“在场”了。不是某一次聚会某一个游玩,而是东坡故里、“在场主义散文”的故乡,文友周闻道先生的老家——四川眉山市。
在场,确实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在过去,我们往往把它理解为身体的亲临。因此,当我们没有到过某个场合时,绝对不会想到在场。可是,自从我接触到在场主义后,这种习惯性的感觉,就不断地遭到质疑。不是来自别人,正是自己;不是一种明确的判断,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是似而非,若有若无,似在非在的感觉——在场主义和以周闻道为首的眉山的那帮文学朋友,总是在大脑里闪现。
是的,脑子里眉山的根,是因为周闻道,因为在场主义。

(周闻道先生)
是一个偶然的机会。2008年春天,我的一个文友把我拉进了天涯社区,在那里帮我创建了一个博客。当时刚刚接触新生事物,我对博客很上心,每天都处在兴奋之中。见到熟人就推荐自己的博客,只要有时间就登上去看看留言。有一天,忽然在留言栏里发现个叫眉山闻道的人,常常登录我的博客,有时还对我的作品给予点赞。我也好奇地经常去流览他的“闻道创作室”,后来成了天涯名博。
在他的博客上我看到,他打出在场主义散文的旗帜,对散文和在场主义给予了科学界定,还有后来发出的震动中国文坛的宣言。我当时在北大荒博物馆当馆长,每天忙于迎来送往,和周闻道联系不多。只知道他是眉山市发改委的主任,“天涯社区·散文天下”首席版主,中国作协会员,官员作家。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一颗文学之心,才逐渐与他走得更近。周闻道是个了不得的人。他在创作上不仅是个多面手,散文,杂文、小说、评论、文艺理论等都有涉猎,在香港多家主流媒体任专栏作家多年,在大陆、港、澳纸媒及网络上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已出版散文集《夏天的感觉》《点击心灵》《对岸》《七城书》《遁迹水云间》《庄园里的距离》,报告文学集《悲剧,本可以避免》,随笔集《主权回归前的香港》《家的前世今生》等专著多部,还是个杰出的文学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他主持“在场主义”散文奖,搞得风生水起,吸引了一些散文大家的作品参与。吸引人们的不仅仅是可观的奖金,更是标新立异的文学主张。
由周闻道为首发起,由周伦佑建构散文理论的在场主义散文的创立,在不到10年的时间,就成为专家和学者认同的中国当代第一个自觉的散文写作流派。这里有周闻道等人的汗水,更有眉山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后来,我和周闻道就有了一些联系。既是博友,也是文友。他多次邀请我来眉山,我也多次邀请他来哈尔滨。

201189日,已经是市政协秘书长的周闻道,带领政协考察团来到黑龙江。我邀请他们到北大荒博物馆参观后,专门为北大荒的作家做了一场“在场主义散文”的讲座。随他的讲座,在场的精神再一次向我们走近。北大荒电视台闻风而来,为周闻道做了个长长的专访,把在场的声音带向广袤北域。我细细揣摩那些颠覆传统的理论,关于文学,关于散文,关于在场:“在场”就是去蔽,就是敞亮,就是本真;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就是敞亮的散文,就是本真的散文。他还阐述了:“在场散文”视“在场”为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主张“面向事物本身”,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认为散文写作“在场”的唯一路径是介入,介入就是“去蔽”“揭示”和“展现”。包括对作家主体的介入,对当下现实的介入,对人类个体生存处境的介入。只有通过这些介入,才能去除那些自称为真理的谎言、去除那些制度化语言、意识形态用语、公众意见对作家心灵的遮蔽、对人类个体生存处境的遮蔽、对当下现实的“真实”与“真相”的遮蔽,使散文之笔直接进入事物内部,与世界的原初经验接触,通过本真语言呈现出来……

(作者出席“在场主义散文”座谈会)
仿佛一股春风,吹进北大荒的文坛,掀起了小小波澜。在场的根,眉山的根,因此而植下。当时的感觉很真切:自己在场。我还得到他的散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遁迹水云间》。更重要的是,走近我的在场,从此成了我散文写作的一个结。心贴近了现实,贴近了苦难,贴近了身边的痛。不再是旁观,不再是浮光掠影,不再风花雪月。每当命笔,我总是想起该如何发现世界的真相。我在去年出版的《赵国春散文新作》自序中曾经这样写道:“这些年我在散文创作上追求一个'真’字。真人真事真感情,原汁原味原生态。语言追求朴实自然、流畅,很少用典故,不去自己造词。我还追求一个'善’字,一个'美’字。'真’是作品的生命之根,'善’是作品的价值之本,'美’是作品的魅力之源。一篇好的作品,是三者有机融合的统一体。”去蔽,敞亮,本真,追求真相,发现意义。我自觉不自觉地成了一个在场写作者,甚至常常在心里叨念:我不在眉山,我在场。
几年后,周闻道利用去长春开会的机会,再次来哈尔滨。那晚,我找了几位文学期刊的主编,再次倾听了他的在场主义散文的主张。这次他说的更多的是,再场主义散文奖的获奖作品。也把他带来的两本在场主义散文年选,送给我们,在品悟中我更加在场。

更重要的是,此刻,我不仅在场,也在眉山。
我早就听说过,眉山是散文的故乡,人文底蕴丰富,当代散文家逾百人,现在的在场主义,是眉山为中国文学史奉献了丰富的瑰宝。
近些天来,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三个词组:苏东坡、冰心、在场主义。如果缺少一个,可能都不会有今天的眉山之行。
让我能从遥远的北大荒,飞到这天府之国,散文的故乡。有幸参加这次活动,才能名副其实地“在场”。
(该文2017年8月,荣获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东坡故里在场写作竞赛优秀奖,2018年5月,入选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风千年·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笔下的眉山》一书)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