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的掘墓人(唐宣宗—唐懿宗)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主要观点

在唐懿宗歌舞升平的时候,三个人悄然登上历史舞台。

1

唐宣宗称得上雄主,但他在立储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

他不喜欢长子李漼,喜欢三子李滋。

但要么就痛下决心,将李滋立为太子,以正名分,根绝其他儿子的觊觎之心。

要么就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但他既不明确太子之名,又行偏袒曲护之实,结果当然是激发儿子们的野心了。

可能是宣宗的心思主要用在根除宦官上,想先除掉宦官势力,想天下安定后再立太子。

也可能是三子年龄太小,内心有些犹豫。

长子李漼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主动出击。

但他居于十六王宅中,受到严密看管,很难直接交结外界人士。

因此必有曲线救国的路线,于是李漼的媳妇郭氏,就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郭氏很小就嫁给李漼,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在十六王宅中苦熬岁月。

郭氏给李漼生了个女儿,同昌公主,妻子和女儿就成为这个苦命皇长子的精神支柱。

同昌公主说话晚,但一开口,第一句话居然是“得活”二字,李漼夫妇心中惊异。

但郭氏毕竟无法抛头露面,去交结外臣宦官,这时李漼又联络上一门显宦的京兆韦家。

韦家出身京兆韦氏,世家大族,祖上自北周、隋朝起即是高官。

韦家是世家大族,但韦悫之前几代,只做到一些小官,家道颇为中落。

韦悫一代有所提升,但仍未进入权力中枢,加上韦悫的去世,前景不明。

这可能也是韦家愿意与皇子李漼相联结的动因。

李漼此时空挂个皇子大名,实际两手空空,只能依靠韦家的人脉和财力,开展运作。

李漼夫妇可以拿出来交换的筹码,就是将来把同昌公主嫁给韦保衡,苟富贵,勿相忘。

有了这个桥梁,李漼和当权宦官王宗实等有了联结,最终夺位成功,登上皇位。


2

大功告成之日,自然要论功行赏。

懿宗李漼首先犒赏的是自己。

十几岁就被圈禁在十六王宅中,苦熬岁月,担惊受怕。

到了二十七岁,总算熬出头了,坐上了皇位。

所以我操劳半辈子,享受享受怎么了。

懿宗放飞自我,可谓穷奢极侈,醉生梦死。

韦庄诗云:“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

可见皇帝都享受到天上去了。

然后是患难妻子郭氏,晋封淑妃。

唐中晚期按惯例从不立皇后,淑妃已算是最高荣誉。

韦保衡在咸通十年,依约迎娶了同昌公主。

公主出阁之日,懿宗“倾宫中珍玩以为赠送之资”,赐第广化里, 窗户、井栏、药臼、槽柜、箕筐都用金银打造,嫁妆之丰厚,叹为观止

韦保衡很快就拜相,然后封侯,食邑二千户,权倾朝野。

出嫁第二年,同昌公主就病死了。

懿宗竟一怒杀了20多名医官。

宰相刘瞻、京兆尹温璋劝谏皇帝不要滥杀,结果刘瞻罢相,温璋被逼自杀。

同昌公主的葬礼之隆重,也可谓前所未有。

同昌公主死后,韦保衡终懿宗一朝仍恩宠不衰。

甚至朝中有风言风语,说韦保衡与丈母娘郭淑妃有一腿,懿宗带着绿帽子仍然与韦保衡、郭淑妃毫无隔阂。

实际懿宗对于郭淑妃、同昌公主、韦保衡的恩宠甚至骄纵,都是为了酬答拥立之功使然。

好比当年中宗李显最终登上皇位,对共患难的妻子韦皇后,爱女安乐公主,那也是骄纵上天的排场,一般无二。

但立有大功的宦官王宗实,亓元实,其之后的经历史书并未记载。

政变功臣论功行赏,反对派自然也要惩处。

宣宗信任的三位宦官,事败后就被王宗实处死了。

当初配合宣宗削弱宦官的宰相令狐綯,直接罢相,改任白敏中。

但白敏中年事已高,也只是过渡一下,第二年就外放凤翔节度使,并死于当年。

竞争对手三弟李滋,在争位失败后四年后就去世了。

年仅二十岁,无后。

从李滋年龄看,他应该未直接参与夺嫡之争,在失败的几年中恐怕是处于囚禁状态,也不给他娶妻,最后的死也很难说是否死自然死亡。


3

懿宗、僖宗,是唐帝国最后两任自己拥有权力的皇帝。

到了昭宗,就是受制于权臣的末世之君,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了。

但懿宗、僖宗是两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昏庸相继”是史家给他们父子的定评,可比东汉桓帝、灵帝

在他们手里大唐仍苟延残喘了三十年,每况愈下,烽烟四起。

但把唐朝灭亡的责任都推到他们头上,也不公允。

毕竟王朝行至末年,大势其实已难以扭转,痼疾更难以根除。

懿宗登基当年,浙东爆发裘甫起义,拉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大幕。

紧接着,一直臣服于唐朝的南诏国大叛乱,桂林庞勋起义。

虽然懿宗朝这几次起义和叛乱,都被唐朝廷所平定,但四出平叛造成的财政崩溃、民不聊生,也几乎压垮了老迈的唐帝国腰杆。

公元859年,就在懿宗登上皇位,准备享受胜利果实的这一年,全国百姓已陷入水深火热。

三个此时还毫不起眼的人物,悄然走进了历史舞台。

黄巢,四十岁。

 

出身盐商家庭,稍通文墨。

家庭虽然豪富,但商人毕竟是下等人,所以他年轻时也想改变命运,应试几次科举,均名落孙山。

于是黄巢愤懑的写下上面那首著名的《不第后赋菊》后,只好回家继承家业,成为盐帮首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很著名,在那个奉农民起义为圭臬的时代,这首诗也给抬得很高。

说是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和高洁品格云云。

其实这首诗写得真不怎么样,也没看出和英雄风貌有什么关系。

黄巢存世还有两首诗,也都是打油诗水平。

所以他屡次落第,不能怨社会,还是文化水平不够。

朱温,八岁。

 

出生于地方乡绅家庭,父亲早死,家道中落。

此时母亲王氏带着他们三兄弟,寄身在萧县刘崇家里。

李克用,四岁。

沙陀族,家族是沙陀部族首领。父亲原名朱邪赤心,后立功赐名李国昌。此时朱邪赤心应该在作云州守护使。

这三个人此时都蛰伏于民间边陲之地,悄无声息。

但未来几十年的天下,将是他们风云际会的修罗场,他们是唐帝国真正的掘墓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