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会议中心测量方案
2022-03-15 | 阅:  转:  |  分享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施工部位概况分析 1

2.1工程概况 1

2.2施工部署 2

2.3施工安排 2

3.测量人员准备 2

4.施工准备 2

4.1技术准备 2

4.2现场准备 3

4.3机具准备 3

5.主要施工方法 3

5.1平面控制测量 3

5.2高程控制测量 4

5.3±0.000以下结构施工测量 4

5.4(0.000以上结构施工测量 5

5.5建筑装饰与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测量 6

5.6变形监测 6

6.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9

7.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10

7.1质量保证体系 10

7.2质量保证措施 10

7.3质量保证标准 11

编制依据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1 国家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3 行业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4 地方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11/T695 5 本工程施组及设计图纸 2.施工部位概况分析

2.1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2 工程地点 3 建设单位 4 设计单位 5 勘察单位 6 监理单位 7 质量监督单位 8 施工总承包 9 合同工期 10 质量目标 11 安全目标

2.2施工部署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数据的演算处理,施工场地测量等。

在工程正式开工以前,建设单位会同监理单位将施工现场测量基准点向施工单位进行移交,在现场将测量基准点交代给施工单位专业测量人员的同时,其基准点的测量成果必须进行书面移交。

施工单位专业测量人员对现场的测量基准点进行复核测量无误以后,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

由项目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建设单位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和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本工程设测量组组长一名,测量员1名,测量结果经自检互检,报验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3施工安排

接收到施工图纸后,要认真系统的自审,根据图纸要求查阅相关技术规范,并作好会审记录。到现场了解工程位置,测量定位依据点是否稳固,通视条件如何,勘察场区情况及周边情况,作好勘察记录,便于以后施工。测量人员通过对设计图纸的学习,了解工程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层(0.000的绝对标高。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3.测量人员准备

表3.1-1本工程测量人员配备表

职务 姓名 证书编号 工作职能 测量员 仪器保管、维护及测量放线工作,按施工情况配置 测量组长 仪器保管、维护及测量放线工作,复核点位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测量仪器的检校

依据国家计量法规,施工用水准仪、钢尺必须在使用前送国家法定标准计量检测单位进行强制检定,并出具法定的书面检测结果报告。检定不合格应在明显位置贴停用标签,并作退场处理。水准仪、钢尺检测周期应满足国家强制检定要求。仪器工具在法定检定有效期内,需定期进行下述常规性检校,并做好检校记录。本工程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于2019年6月7日送到江西南昌计量所送检,且检验合格并已出具检测报告。

4.1.2常规性检校内容

①圆水准器轴的检轴与校正;

②望远镜的十字丝横丝水平;

③视准轴与水准轴相互关系检验与校正;

④自动安平水准仪补偿性能的校测。

4.1.3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4.1.4作业前交底

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4.2现场准备

4.2.1建筑规划红线界桩已投放,保存完好。

4.2.2与甲方办理控制点、水准点及测量相关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收到扰动破坏。

4.2.3对测绘院给定的水准点、坐标点进行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并及时报监理存档。

4.3机具准备

编号 设备名称 精度、规格 数量 用途 1 南方NTS362R8 2″2mm+2ppm 1套 测距测角测坐标 2 光欧x3水准仪

图5.3-1轴线控制桩保护

基槽开挖的施工测量,地表开挖前,地表使用挖机平整场地,以便进行基坑放线。使用全站仪对坡顶角点、坡底角点、平台角点进行放样。并用腻子粉把坡顶线、坡底线、平台线标记出来,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及业主向规划局申请验线。

垫层混凝土浇筑后,根据轴线控制网将轴线投测到垫层面上,在垫层上弹出基础构件边线,作为砖砌胎模的依据。砖砌胎模距基础构件外皮线20mm,用于抹灰层、防水层施工。

基础部分电梯井、集水坑,根据其与主控线关系确定其长短边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放样,以便复核。

5.4(0.000以上结构施工测量

5.4.1楼层主控轴线传递控制在首层平面复测校核楼层施工主控轴线,并按照施工流水段划分要求细分二级控制点。在首层平面施工时留置二级控制线交叉内控点,。以后所有上层结构板均在同一位置预留150×150mm的倒梯形洞口,作为依次向上传递轴线的窗口,采用激光垂准仪向作业面投测。

楼层标高传递控制

主体上部结构施工时采用钢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传递高程。首层施工完后,应在结构的外墙面抄测+50cm交圈水平线,在该水平线上方便于向上挂尺的地方,沿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布置四个点,做出明显标记,作为向上传递基准点,这四点必须上下通视,结构无突出点为宜。以这几个基准点向上拉尺到施工面上以确定各楼层施工标高。在施工面上首先应闭合检查四点标高的误差,当相对标高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的后视读数,并抄测该层+50cm水平标高线。

由于钢尺长度有限,因此向上传递高程时采取接力传递的方法,传递时应在钢尺的下方悬挂配重(要求轻重适宜)以保持钢尺的垂直。每层标高允许误差3mm,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尽量减少误差。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注意:二等水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准线高度不应低于0.3

6.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1)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首先进行安全交底,并接受项目部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培训,正确佩带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

(2)施工现场不得穿裙子、拖鞋、短裤等宽松衣物;在危险区域作业时应配戴好安全带,并挂在安全可靠处;

(3)新到的测工在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4)测量人员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告测量负责人,测量负责人做好记录,并报告总承包单位及时处理;

(5)办公场所作好防火、防盗等保卫工作,避免仪器设备丢失,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6)施工作业之前测量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讲话,每周向本工程测量人员进行书面安全交底,保证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7)交叉作业时,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不得伤害他人,避免被他人伤害。

(8)进入施工现场要要求配合项目部做好各项文明施工等工作。

7.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7.1质量保证体系





7.2质量保证措施

1)为保证测量工作的精度,应绘制放样简图,以便现场放样。

2)对仪器及其他用具定时进行检验,以避免仪器误差造成的施工放样误差。测量工作是一个极为繁忙的工作,任务大、精度高,因此必须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对测量仪器、量具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在周期内的经纬仪与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关系还应每2~3个月进行定期校验。此外,还应做好测量辅助工具的配备与校验工作。

3)每次测角都应精确对中,误差±0.5mm,并采用正倒镜取中数。

4)高程传递水准仪应尽量架设在两点的中间,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轴的误差。

5)使用仪器时在阳光下观测应用雨伞遮盖,防止气泡偏离造成误差,雨天施测要有防雨措施。

6)每个测角、丈量、测水准点都应施测两遍以上,以便校准。

7)每次均应作为原始记录登记,以便能及时查找。

7.3质量保证标准

工程定位精度:

平面位置 2cm 高程 2cm 结构极限要求

项目 允许误差 外廊主轴线长度 L≤30m ±5mm 30m<L≤60m ±10mm 60m<L≤90m ±15mm 90m<L ±20mm 细部轴线 ±2mm 墙柱梁边线 ±3mm 门窗洞口线 ±3mm 层高 ±3mm

建筑物轴线竖向投测误差和标高竖向传递误差

建筑物高度 轴线竖向投测误差 标高竖向传递误差 每层 3mm ±3mm H≤30m 5mm ±5mm

















施工测量方案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10



1







献花(0)
+1
(本文系时光分项xhc...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