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竿抛在窝子哪个方位?不注意这些细节,窝料将会付诸东流

 钱首相小泉 2022-03-15

钓鱼打窝是很多钓鱼人已经养成的习惯,打窝的必要性大家都知道,为了让窝内鱼聚集,鱼的密度变大,钓起来自然更加容易,在打窝这件事上的确不能含糊。关于打窝的问题比较常见的就是窝料的选择,提前多长时间打窝等,在前面的文章中也做了解答,有兴趣的钓友可以关注和查看。这里主要是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打窝的位置和作钓位置之间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答:

  • 打窝后鱼在水下是什么状态
  • 不同的打窝方式形成的窝点位置不同
  • 鱼饵在窝点的什么位置最合适
  • 抛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文章图片1

颗粒状的窝料

钓鱼时间越久,对打窝这件事越精细,这些年见过形形色色的打窝方式,有些钓鱼人纯粹是为了打窝而打窝,并不是为了钓鱼而打窝,从打窝的细节可以看出,还是有人不了解打窝对聚鱼有何影响。

打窝并不代表能够马上聚鱼

我们知道打窝是为了用食物诱鱼进窝,鱼对窝料的兴趣程度决定了进窝所需时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都知道打窝会引起水面震动,使鱼受到惊吓,短时间内肯定会远离窝点,尤其是野生水域的鱼警惕性高,受到惊吓后必定会离开。只有当鱼发现并没有危险,且在食物的诱惑下才会小心试探,先是在窝点边沿或者外围游动,吸食散落的少量窝料,慢慢的鱼会越聚越多,有些鱼在抢食过程中会忽略危机,直接快速吸食窝点内的大团窝料,经过测试确定没有危险后,鱼才算是真正进窝了。

总结打窝后鱼的行动轨迹:由远及近,由边缘到中心,由小心吸食散落小颗粒到大口吞食窝点内的大团窝料。在实际的作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窝点内有鱼星,但就是不吃饵,这时就应该考虑窝料的适口性是不是优于饵料,或者打窝的位置有问题,将鱼半路拦截,出现了只吃窝料不吃饵料的情况。

文章图片2

打窝和续窝方式需要结合鱼情来定

很显然打窝后发窝需要时间,这个时间长短和鱼的种类,个体大小,水的肥瘦,窝料吸引力等因素都有关联,这里我们不做深究。为了能够快速的聚鱼,或者不让窝点内已经存在的鱼受到惊吓而逃跑,在打窝的方式上有几点建议:

1、用打窝器打窝,这样不但精准,而且水面动静小,尤其是用红虫颗粒、酒米这类小颗粒状的窝料,抛投只会“仙女散花”。

2、分阶段打窝,防止窝料过剩。这是钓鱼人经常犯的错误,大盆大盆的窝料往水里倒,除非是超大型水域,而且不准备当天作钓。一般情况下应该打窝和补窝相结合,当鱼口变弱时,适当补窝。若一次打窝过剩,很容易出现鱼只吃窝料不吃饵料的情况。

文章图片3

羽毛球打窝器

鱼饵和窝点的位置关系

如何理解呢?上面说到在打窝初期,鱼进窝是由远及近的,饵料出现的最佳位置就是窝点的边沿上,当鱼从远处游过来时发现窝点外围的饵料,就会开口吃饵,通过水下摄像机的观察,越大的鱼进窝的速度越慢,往往会在窝点外面徘徊很长时间。

在作钓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鱼进窝,可以适当将饵料抛投的位置往窝点内转移,这也是根据鱼的运动轨迹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鱼会在窝点内聚集,所以钓窝点内中鱼的几率会大大提升。这样看来饵料在水中的位置应该先钓窝子的边沿,或者外围,鱼进窝后,可以将饵料抛投到窝点内。

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饵料入水的位置是不是就是饵料在水下的位置呢?这是很多钓鱼人都存在的误区。物体下沉时受到向上的浮力,一般都会曲线或折线下落,这种现象在表面积较大的片状物体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为了让鱼饵最终落在我们想要的位置,在抛竿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文章图片4

大鱼警惕性高进窝慢

如何抛竿才能将鱼饵抛到窝点内

抛竿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越长的鱼竿越难抛准,不仅因为鱼竿更重,而且竿越长代表鱼线越长,受到风的影响很可能根本抛不出去,要想让鱼饵落在上面的两个位置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步骤一:打满竿,观察鱼饵的落点,对于较长的鱼竿,或者大风天气,需要用“甩大鞭”的方式将鱼竿尽可能地抛出,让饵料能够达到更远的位置

步骤二:待浮漂到位后用手将鱼竿往怀里拉,拉的距离根据饵和窝点的距离来定,动作应该轻缓,不可过急,防止鱼饵被水流冲掉;

步骤三:补窝时用打窝勺或者打窝器将窝料打在浮漂后(靠近岸的一侧)30-50cm处,注意:宁可窝料打近一点,因为抛投的位置可以控制和调整,以免出现被窝料拦截的情况;

文章图片5

抛竿方式决定饵料位置

写在最后

打窝后,发现窝内有鱼活动的迹象,但是没有鱼吃饵,很可能就是抛竿没有让鱼饵在窝内,表面上看饵料落水点在窝点处,其实会出现偏差,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饵料在线组牵制下存在向岸边的摆幅,所以窝点应该在浮漂的落点附近才对。第二个是自然因素,例如风浪或者水流促使窝料和饵料发生位移,很难找准位置,在流水作钓我们一般是不建议打窝的。

打窝作为钓鱼的前奏和中间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我们钓鱼的频率,以及最后的结果。如果单纯的分析打窝的窝料、频率、时间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最重要的环节是后面如何作钓,只有将鱼饵和窝料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发挥出打窝真正的作用。


文:钓鱼领域作者【工作之渔】原创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