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德怀打了大胜仗,为何毛主席只回复了八个字?其中有何隐情

 skysun000001 2022-03-15
1949年7月,西北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仅用4700余人的伤亡代价以少胜多,全歼胡宗南麾下国军4.3万余人,打出扶眉战役大捷,胜利解放陕西关中,为日后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地区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夯实基础。

但前线胜利大捷的消息传来后,毛主席却只在电报上草草的回复了八个字,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战役胜利后,毛主席不愿意大篇幅为彭德怀通令嘉奖呢?

图片

1949年1月底,随着东北辽沈、徐州淮海和华北平津三大战役战斗胜利结束后,毛主席和朱德联名向全军下达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蒋介石反动集团一溃千里丧师失地,被迫败逃台地区偏安一隅,解放战争终于来到了战略决战的最后收官阶段。

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发起京沪杭战役,相继解放了南京、江浙地区以及上海后,毛主席适时下达了发起进攻西北五省的作战命令。

幅员辽阔的大西北地区,长期受到地方军阀马家军反动统治的摧残,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者不知凡几,血债累累罪行昭昭,令人深恶痛绝。

而且马家军还是红军历史上的一大死敌,早在1936年徐向前率领西路军执行宁夏战役时,就曾与马家军决战河西走廊,最终在弹尽粮绝的险境下,被马家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成为了徐向前和我军高层内部永远的痛。

所以,当毛主席下达解放大西北的命令后,全军所有人的视线就全部聚焦到了马家军的身上,而负责消灭马家军的正是彭德怀率领的西北第一野战军。

为了达成解放大西北这一最终目的,毛主席和军委总部机关还特地为一野补充了将近30余万的兵力,经过短暂的整训和统一思想后,彭德怀马上就率领一野麾下四大野战兵团,浩浩荡荡地向大西北开进。

而在1949年8月中旬,西北一野发起著名的兰州战役之前,挡在彭德怀面前的还有一只“拦路虎”——黄埔嫡系出身、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部。

所以在7月10日,彭德怀就指挥一野所部,在扶风和眉县两地与西安败退的胡宗南17万精锐大军,进行了一次先期战略决战。

图片
战役开打后,彭德怀命令王震率领第一兵团从户县和周至西进,兵出子午口、黑山寺、哑柏、横渠,拦截击溃胡宗南麾下的精锐第90军,顺利攻占宝鸡。

命令许光达率领第二兵团一夜之间急行75公里,相继攻克临平、经天度、法门、青化、益店,直插胡宗南部的后方军事重镇罗局镇,乘胜夺取眉县车站,击溃敌军十余次突围后,艰苦奋战十多个小时巧克扶风,将胡宗南麾下的精锐第65军、第38军、第119军压缩于渭河两岸,与王震的第一兵团合并聚而围歼。

命令周士第率领第18兵团担任正面主攻任务,从西凤公路和陇海铁路西进,在漆水河两岸首战告捷后,一步直插杏林、绛帐等地,全歼胡宗南麾下精锐第247师以及187师主力大部,收复武功县后,一路向南急行,在罗局镇与许光达的第二兵团合并,围歼残敌。

命令杨得志率领第19兵团执行打援任务,在乾县和礼泉两地阻击西北军阀马鸿逵的援军,确保扶眉战役的顺利进行。

前后四天时间,我军合计伤亡4700余人,一次性打掉了胡宗南6个师43000余人的部队,胜利解放宝鸡、眉县、扶风等9个县城,为我军继续向大西北进军打开了胜利通道。

图片

按理说,该地区还有几十万的国军精锐部队,且全员标配最先进的美械武器装备,与西北第一野战军开打,胜负最多五五开,为何却在短短四天时间内就被彭德怀彻底击溃了呢?

其实,这是因为大西北地区的几十万国军内部非常复杂,胡宗南指挥领导的蒋介石黄埔嫡系军大概有20万左右,而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加起来又有十几万人。

这三方势力相互扶持、勾结,互成掎角之势,却又时刻防备着对方,不愿意将后背安心托付,根本没人愿意真心实意的团结彼此,几十万国军看似唬人,但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而这也是彭德怀能够在大西北纵横驰骋的根本原因。

其次,标配美械全副武器装备的国军看起来虽然强大,但实际上在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胜利后,基本已经军心丧尽,没有人愿意再为蒋介石卖命,实际战斗力并不强。

胡宗南也深刻体会到了麾下士气的变化,所以在权衡利弊之下,甚至还故意放掉了几个重要的军事重镇,大敌当前,胡宗南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反戈一击而是保命。

加之胡宗南本身的指挥战斗水平不强,很难在一场战略决战中与彭德怀相提并论,所以这场扶眉战役刚刚开打,胡宗南的气势就一溃千里,一夜之间丧尽6个精锐师,合共4.3万余人的部队被我军全歼,这在国共双方的战争中也是非常罕见的特殊例子。

图片

战后,蒋介石得知前线战况后气得浑身发抖,而反观彭德怀在扶眉战役中取得这样大的战果,野司的战报传回后,毛主席非常高兴,周总理也忍不住喜上眉梢。

周总理专门请示道:“主席,我们该如何给西北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和彭老总回电呢?如何庆祝大西北战场上的这一大捷呢?”

毛主席在主持解放战场期间,除了宏观的用兵大方向之外,考虑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极少干预各战区军事主官的战术决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放权,对于战役战斗的指挥事宜,全权交付前线将领临机专断,不问过程只看结果。

不过,每一次前线传回胜利的捷报时,毛主席都会热情洋溢地亲自回电进行祝贺,恩威并施以示鼓励,尽可能地激发前线官兵将士的士气。

但这一次,当周总理兴致勃勃地向毛主席通告扶眉战役的胜利时,却出现了一个例外情况,毛主席的态度简直出乎周总理的预料。

扶眉战役大获全胜,毛主席当然也很高兴,这代表着距离全国解放又近了一步,但他给西北第一野战军司令部的回电却非常简单,只有短短的八个字:“打胡胜利极大,甚慰”。

这是怎么回事呢?毛主席爱兵如子,每次战胜后都会长篇大论地对获胜部队进行通令嘉奖,为何却只给彭德怀回复了八个字的电文呢?

毛主席之所以这样回复,其实是考虑到了彭德怀的性格以及他的日常用兵习惯。

图片
彭德怀当时已经是解放军副总司令,并兼任西北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职务,虽然此时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还未爆发,彭德怀也没有达到军旅生涯的顶点,但他在红军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统兵作战的战绩已经非常辉煌。

但毛主席却深知这位革命挚友的为人,彭德怀固然战功赫赫,但却从不居功自傲,十分低调务实,不喜欢上级首长过多的赞誉。

在彭德怀的心里,只要仗打好了,解放了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他就感到非常的踏实和安心,所以彭德怀更多是对战役的结果负责,打胜仗可不是他取悦上级的手段。

因此,一场战役打赢了,彭德怀就会总结吸取经验,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下一场战役战斗的部署中去。

毛主席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不愿意长篇大论的去表彰这一次扶眉战役的胜利,以免彭德怀分心,同时对于彭德怀战术战法的制定也不会过多的评价和干预,而纵观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全军之中有且仅有彭德怀能够有资格获得毛主席这样的特殊对待。

不过尽管如此,毛主席在给彭德怀发电报的时候,往往也是非常斟酌措辞措句的,为了用最简单明了的话评价彭德怀的战果,并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嘉奖之意,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图片

周总理在听完毛主席的解释后,马上就了解了主席的良苦用心,随后就吩咐电讯作战科的情报人员,将这封全篇仅有八个字的电报发给了西北第一野战军司令部。

而彭德怀在收到主席的电报后,内心果然非常踏实,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他不需要华丽的语言来表彰自己,领导这种方式的肯定,对彭德怀反而更能够起到鞭策作用,而越是简单的电报反而越是能够看出毛主席对彭德怀的信任以及对他军事指挥能力的肯定和赞赏。

不过,虽然毛主席发给彭德怀的回复电报很简单,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同志,后来却用一首诗高度表彰和赞扬了扶眉战役的胜利:“斑马尔后豪是谁?诸葛六愧扶眉,昨夜尤闻彭总令,岐下新风兼程飞。”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